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天净沙·秋思》中意象的结构主义分析盛兴军处于元代杂剧散曲创作最为兴盛时期的马致远,仅用28个字就写出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作者采用意象并置的手法,把一些独特的富有人文内涵的自然意象并置组合,构成一幅意蕴含蓄情思幽缈的秋日黄昏...  相似文献   

2.
贾考俊 《教师》2012,(34):78-78
诗歌意象中莲荷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本文简要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象内涵:莲荷的爱的意象;莲荷的悲苦怨恨意象;莲荷的佛教寓意;莲荷的君子写照。  相似文献   

3.
马致远是元代杰出的散曲家、戏剧家。《天净沙.秋思》是其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小令,全曲构思新颖独特,情景交融,语言精炼,音节和谐,以其自然而简单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天游子思归图,抒发了游子日暮思归、凄楚欲绝的羁旅情怀。本文将主要通过分析曲中的意象,意境美和情景交融这几方面来赏析这首小令。  相似文献   

4.
张可久(约1270—1348后),字小山(一作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因仕途失意,曾游历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他与乔吉并称为元散曲两大家,是元散曲中文采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毕生专作散曲,尤致力于小令,他的《小山乐府》集存小令855首,套数9篇,为元人中最多者。所作多写景言情,感怀不遇,间有不满现实之作。《[越调]天净沙·江上》是他的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小令。  相似文献   

5.
一、阅读下列这首小令。回答后面的问题。 [越调]天净沙·鲁卿庵中 张可久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相似文献   

6.
关于“元曲四大家”的说法,自明代以来就聚讼纷纭。本文从元代“乐府”一词的含义、杂剧与小令套数内容上的差别、“忽听一声猛惊”是出自小令还是杂剧,以及元代散曲大家创作成就比较四个方面讨论了“四大家”问题,认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的“关郑白马”说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设想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曲五首”中的小令,《山坡羊·丽山怀古》则是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小令。张养浩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到陕西救济灾民,留下了一系列怀古小令。  相似文献   

8.
诗、词、曲,由于时代的变迁、阶级成分的变化、作家的变化、审美趣味的变化以及语言的变化等等对它们的深刻影响,形成了它们各自迥不相侔的艺术风格与特色.具体到意境方面,由于元代市民阶层的繁荣,元代知识分子地位低下而逐渐转向市民,使元小令在意境方面更多地融进了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形成了自己区别于唐诗、宋词的特色.大体来说,唐诗、宋词,以境胜;元人小令,以意胜.  相似文献   

9.
莲荷是中国古代文学诗词里的一个重要意象,在宋代词作中,欧阳修、晏几道两位词人涉及莲荷意象的词作内涵丰富,深婉、隽秀的欧公多豁达、欢快的基调,凄恻、哀婉的小晏总是带有丝丝忧愁、凄凉,他们不仅基本沿袭了前代关于莲荷写作的表情达意模式,还在词作中打上了时代个人的烙印。相同意象,不同的情感,这样的抒情差异势必与北宋社会人文背景、家世、仕途、性格等因素有关。因此,本文联系上述因素,通过分析相关作品,期待以一个新的角度,对两位词人有一个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这首脍炙人口的小令,语气清新自然,色调峭拔深邃,它汇聚了凡十一个意象,并以特定的抒情结构将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互补型的意象系统,相得益彰。在这种意象状态之中,每个意象除了具有自身的涵义之外,又染上了深沉的  相似文献   

11.
鲍亚民 《教学随笔》2015,(Z1):84-85
<正>元代散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元散曲思想内涵丰富,艺术技巧超越前人,既典雅又通俗,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里简单说说如何欣赏元散曲。元代散曲的思想内涵是多个方面的,其中包括:一是从多个方面对现实进行无情的批判、深刻的讽刺。如张可久的《正宫·醉太平·无题》:"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麦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这首小令辛辣地讽刺了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世俗风气的腐败,指出贪财是世风腐  相似文献   

12.
鲍亚民 《科学启蒙》2015,(Z1):84-85
元代散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元散曲思想内涵丰富,艺术技巧超越前人,既典雅又通俗,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里简单说说如何欣赏元散曲。元代散曲的思想内涵是多个方面的,其中包括:一是从多个方面对现实进行无情的批判、深刻的讽刺。如张可久的《正宫·醉太平·无题》:“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麦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这首小令辛辣地讽刺了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世俗风气的腐败,指出贪财是世风腐  相似文献   

13.
国家图书馆藏公文纸本《魏书》纸背元代文献,是目前继黑水城元代文献之后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元代一手文献资料。该文献中编号为GT[W:16·39]、GT[W:16·40]的两件文书实为一件,其性质为杭州路向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汇报该路东北录事司孤老健康状况等的呈状。文书反映出元代杭州路孤老的收养时间在50岁左右,实施查勘孤老健康状况者为坊正。文书又证实了元朝后期杭州路复置四隅录事司情况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自从“一代文学论”及其证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不少学者认同之后,前贤时哲论述元明清通俗文学者日渐增多。但是,对元代文学的研究,仍然存在着重杂剧、轻南戏,重戏剧、轻散曲,重套数而轻小令的偏颇。尤其对元人小令之“俗”专题系统论述者,并不多见。本文管中窥豹,试图揭开冰山一角,让大家领略一下元人小令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15.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元代小令的经典之作,对于此曲,英译本甚多。已有部分学者对其英译文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其中黄国文先生从语言方面探析了翻译中“形式对等”的重要性。于此作者试用 Martin 的评价理论来研究这首小令及其两英译文在评价方面的实现,进而探讨各英译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悲秋,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传统母题,有如今日的同题作文竞赛,许多诗人都写出过传唱至今的名篇佳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不仅是元人小令中的极品,而且元代的周德清早就在《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称誉它为"秋思之祖"。  相似文献   

17.
常伦是明代中期一位极富才华和个性的文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为我们留下了散曲小令169首。套曲9套。归纳分析其北散曲小令用韵可知:在其111首北小令作品中,押韵方式共用8种,有13类21首超越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的部界,另有隔句用同韵者2首,用韵较宽。与同时代散曲家比,常伦北散曲小令用韵的特点有其普遍性。  相似文献   

18.
古人曰:“佳作常自改中来。”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国元代著名戏曲家马致远久负盛名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也正是这样。现将其原稿与定稿进行对照揣摩,从中体悟其语言上的妙处。  相似文献   

19.
杨猛 《语文知识》2006,(3):37-37
张鸣善,元代散曲家,名择,号顽老子,原籍平阳(今陕西临汾),后寓居扬州,曾做过宣慰司令史。所写杂剧大多失传,现存小令13首,数量虽然不多,但对现实的讽刺和揭露却相当尖锐深刻。小令《水仙子·讥时》是他的名作,流传甚广。这是一首讽刺之作.它的矛头直指元代统治者及其统治下的黑暗社会.对当时的用人制度和社会风气进行了愤怒的谴责和强烈的讽刺。  相似文献   

20.
在元代的散曲小令里面,马致远的《天净沙》是相当出名的。《天净沙》是音乐调子的名称,这首小令真正的题目叫《秋思》,是一首短短的抒情小诗。它一共只有五句,写一个飘零异地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 这首小令的情调比较低沉,但是艺术上却有它独到的地方。近人王国维在他写的《人间词话》里曾经评价这首小令说:"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所谓"唐人绝句妙境",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