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顿讲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如何教会学生猜想,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将在以下四方面进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猜想兴趣;引导学生从实验、演示中展开直觉猜想;启发学生运用归纳、类比进行猜想;教会学生猜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2.
刘敬福 《学周刊C版》2014,(7):159-159
猜想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必须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猜想.并通过在类比中引导猜想.在反比中;l导猜想,在实验中引导猜想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猜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猜想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必须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猜想,并通过在类比中引导猜想,在反比中引导猜想,在实验中引导猜想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猜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初中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从四方面进行:构建知识、材料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转换题型、转变背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创设相近或相反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在富于创造性的情境和氛围中才能顺利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良好教育情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点应抓好以下几点:(1)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创造动机;(2)广开思路,培养创造个性;(3)诱导学生运用联想和类比,学会创新;(4)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条件;(5)消除消极心理因素,培养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科学思维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优质的教学情境是高中物理新课程探讨的内容之一。文章将理论与课堂教学实例相结合,从创设体验情境,激发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推理思维;创设模型情境,形成模型思维;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创新思维等四个方面阐述和论证了如何有效利用情境教学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7.
创设情境,主动发现是一种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创设合情推理的情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合情推理的氛围中,利用本人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经过观察、思考、实验、操作、类比、联想、归纳、猜想、探索等,主动地发现所研究问题的客观规律性的结论或方法.它既可以促成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又可以促成学生迁移能力的主动形成,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方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施素质教育最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之一.本文就这种教学模式的八种例案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年 《考试周刊》2010,(20):93-94
数学的悟性是人们在数学思维活动中,凭借统摄、类比、想象等手段,触发灵感、引发领会,继而解决疑难的一种能力。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巧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在思疑中启悟:创设猜想情境,诱发学生在想象中寻悟;创设“误”的情境,诱发学生在争论中辩悟;变换思维角度,引导学生在发散中顿悟;强化洞察训练,引导学生在发现中感悟等几方面谈谈在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悟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从下述方面着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 ,加强数学猜想训练。  相似文献   

10.
顿悟是指突然领悟和觉察到问题的解决办法的心理机制。顿悟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对学习研究的最大贡献。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自觉运用顿悟理论,可以诱发和培养学生的顿悟能力。首先要把握顿悟的基本原理;其次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类比联想、数学审美、直觉猜想等方式诱发学生的顿悟;再次要通过创设独立思考空间、采用开放式教学、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来培养学生的顿悟。  相似文献   

11.
伍永民 《考试周刊》2014,(33):67-68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数学教学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它为整节课的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意志、动机、兴趣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联系实际、相关学科、实验操作、类比猜想、数学故事等途径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逻辑推理能力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也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运用逻辑推理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策略包括:整体架构课程资源,体现教学设计的逻辑化;创设系列情境问题,引发学生进行逻辑猜想;建构多维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深度推理论证等,能够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猜想型。猜想是在对研究对象、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和归纳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材料及知识做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思维方法。二、类比型。类比是在两类不同事物之间进行对比,找出若干相同或相似点之后,推测在其他方面也可能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的一种思维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归纳、类比等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创设一定的思维情境,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造欲;要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学生大胆猜想,发现结论,培养学生的创  相似文献   

15.
学习情境的创设是由教师来完成的 ,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思维 ,引起学生的猜想 ,进而促使学生对自己猜想的正确性进行论证 ,这是核心。激发兴趣、提供必要的资料只是手段。下面就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如何创设学习情境 ,谈几点体会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处  相似文献   

16.
新课导入中情境创设的主要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操作性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实践性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新课导入中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情境创设应注重情境的真实性;情境创设应注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基础;情境创设应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数学的学习是培养各专业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概念的内涵,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高中生化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包括: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证据,形成结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使之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猜想型猜想是在对研究的对象、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和归纳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材料及知识做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思维方法。数学猜想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养成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确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设动态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思维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