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自学考试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一项重要创新,它体现了终身教育理念与学习化社会特点的教育形式。它在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职能的宽广性、教育目标的个性化与灵活性、教育成本与费用的低廉性等方面,都与终身教育理念、学习化社会的趋势,有许多相通之处,并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自学考试灵活的机制和支持学习系统方面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一、终身学习体系终身学习思想的产生是人类在教育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和理论的一次更新。它的基本任务是  相似文献   

2.
终身学习多元化与后现代教育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学习是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取向。终身学习在学习载体、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等方面所体现的多元化特征,要求突破我国现有教育体系结构对学习者的限制,对后现代教育体系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我国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研究生入学后的困惑表现在专业与兴趣、学业与就业、理性与感性等方面。研究生学习具有自由性与差异性、专业性与广博性、研究性与创造性等特点。研究生是引领学习型社会形成的中流砥柱,研究生学习有利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是研究生综合素质重要体现。研究生应正确对待学习阶段,培养受益终身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学习化社会的构建与教育改革○吕西忠伴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和广泛传播,构建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为体系的学习化社会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伟目标。学习化社会的崛起,要求教育进行变革,展示出新的特质。一、学习化社会的涵义学习...  相似文献   

5.
终身学习与社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学习是 2 1世纪的一个生存概念 ,它顺应社会的发展 ,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教育制度和基本的教育与学习形式。由于社区教育具有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内全体成员为对象 ,参与教育、促进教育的社会化等特点 ,社区教育可能是未来信息社会实现终身学习的理想形式  相似文献   

6.
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加快社会进步的步伐,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实现终身学习,必然要求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而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则应强化媒体宣传,促进观念更新;调整教育结构,设置合理布局;发动社会力量,加大资源投入;优化科技手段,发展开放教育。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现代化不断提速,我国社会正从同质单一性社会向异质多样性社会转型.如何提高社会公民的整体素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进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摆在社区教育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终身学习政策的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世纪、新经济的到来,教育系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终身学习成为各国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建设终身学习社会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文章从终身学习的内涵出发,探讨终身学习内涵的发展历程以及各国对终身学习概念的比较.然后再研究国外对于终身学习的实践措施以及政策比较,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以及对我国发展终身学习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教师终身学习对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终身学习是教师树立教育新理念的需要;终身学习是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的需要;终身学习是不断掌握先进教育技术的需要;终身学习是教师不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终身学习的价值分析与体系建设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与实践,是当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的重大变革,是全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需要。然而,要真正建设和完善终身学习体系,进入学习化社会,还需经历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还有大理的理论与实了示工作要做,笔试图通过对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说明和价值分析,进一步研究终身学习体系的结构状况和如何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等问题,以探寻走向学习化社会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成人终身学习社会支持体系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短板。构建科学有效的成人终身学习社会支持评估指标体系,有助于科学诊断成人终身学习社会支持的现状、问题和成效,从而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本研究基于终身学习和社会支持等相关理论,以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采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等方法,构建了成人终身学习社会支持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支持系统和支持评价这两个一级维度,具体又涵盖政府组织保障、社会氛围营造、正规学校教育支持、社区教育支持、职场学习支持、社会公共资源支持、家庭成员支持、社会支持满意度、终身学习满意度等9个二级指标,以及60个三级指标。经检验,该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良好,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终身学习、社会支持等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并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逐渐完善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任务。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指出 :“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 ,“中华民族具有崇尚教育的优良传统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应该成为人人皆学之邦”。因此 ,认真研究终身学习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 ,以终身学习为目标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教育的超越与整合终身教育一词于 192 0年就出现在英文文献中 ,其内涵和意义于2 0世…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视野中“学习社会”与基础教育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处在一个人人都需要确立终身学习思想和观念的时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使现代的人们都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而我们的社会则应该为提供这样一种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终身学习活动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那么,何谓“终身教育”?何谓“终身学习”?基础教育又应如何立足于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的理念来加以改革?全球化视野中“学习社会”的特征是什么?它对基础教育改革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有待于教育理论工作者去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终身学习理念与日本当代社会教育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终身学习是当前日本教育改革的中心课题之一,而与之联系最为密切的是日本社会教育。本文从日本终身学习产生的背景及基本理念、终身学习体系中社会教育的地位、日本振兴终身学习事业对社会教育产生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来论述日本终身学习理念与当代日本社会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苏格兰针对本地区的学校分布、自然地理、人口密度、行政机制等区域特点,采取了富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改革政策和实施策略。通过信息与传播技术的普及,将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与社区的建设发展有机结合,使得整个社区和谐发展,实现学校的系统改革与宏观社会整体环境的共同改善,建设一个体现最大公益性的社会,为每一位公民创造良好的教育机会和终身学习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的理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社会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追索方向和价值诉求。“学习型社会”体现出倡导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重塑个体发展的全面价值,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强调所有人和全社会的参与等特点。根据“学习型社会”的立场,基础教育的改革路向应体现在追索自主性学习、摒弃“单面人”的评价向度、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呼唤“全纳教育”时代的到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终身学习理念自从提出以后,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被当做改革现行教育的法宝。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终身学习已从一种教育理念发展成共同的行动。当前,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应采取如下措施:加强政府作用;强化终身学习立法;推进终身学习理论研究和教育宣传;构建开放的终身学习体系;大力发展成人教育;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两型社会、贯彻执行《纲要》的需要,也是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立交桥意蕴着各教育主体机构的开放和合作、各级各类教育的立交与衔接、各种教育资源的互补与共享等基本内涵.政府亟需颁行专门的法律法规、整合与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建立学习成果互认和衔接机制等政策建议,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提供法制保障、奠定平台基础和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深刻的教育变革、社会变革的理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社会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和价值诉求。“学习型社会”体现出倡导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重整个体发展的全面价值、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强调所有人、全社会的参与等特点,因此基础教育发展的价值应诉求自主性学习、摒弃“单面人”的发展向度、重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呼唤“全纳教育”时代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终身学习是当代日本教育革新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日本发展终身学习的策略,完成终身学习的政策、法律和制度,并就如何建立终身学习资源体系,构建开放型大学提出了具体建议。透析日本终身学习的发展及其特点,对我国发展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化社会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