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具有丰富的量词是汉语语法特点之一。动量词是汉语量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动量词中有一类特殊的形式,常以“V—V”的形式出现,一般把这种数词“一”之后由动词重叠构成的“V”称为同影动量词,一些语法学家也把它叫做自主动量词。这类动量词在汉语实际运用申出现的频率极高,观察分析它的流变过程对汉语教学和汉语语法规律的研究,以及汉语...  相似文献   

2.
汉语之所以产生动量词,是汉语由弱分析性语言逐步向强分析性语言演变的结果。动量词是在先秦时期的"动+名+(数+X名量)"这一格式中孕育并产生的,到了汉代,"动+名+(数+X)"这个句子形式没有变,但在类推的作用下,其中的"数+X"所表达的语义范畴扩大了,即在补充说明动作结果的基础上,又拓展出新的计量动作反复次数的语义范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语法界对动量词中的情态动量词的研究颇为重视,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对情态动量词"遍"从先秦到现代的历时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实现机制和及物类型看汉语的“借用动量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汉语中的借用动量词及相关语言现象。首先对借用动量词的名实对应进行了考辨,指出借用动量词未必实现了量词的功能和身份,所谓名词借用为动量词其实是一种复现同指事件的表达策略;然后从动词的自反性类型着眼,厘清了语素离析和工具转喻两种实现机制的纠葛,并且结合事件的及物性特征分析了工具格名词表达动量的语义条件;最后探讨了借用动量短语和一般动量短语在语义指称、句法功能等方面的差异,进而论证借用动量短语可能具有的核心论元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上"作为动量词的用法。"上"作为动量词时最常见的形式是"一上",它有表示长时量,相当于"一番、一场"和表示短时量两种意义。在意义为"一番、一场"时,"一上"多出现在动词后面作补语;而表示短时量,相当于"一下"的意义时,经常出现在动词前面作状语。  相似文献   

6.
具有丰富的量词是汉语的特征之一,动量词是量词中重要的一类,动量词除了常用的以外,更多的是借用或兼用名词或动词,而借用和兼类二者是有区别的,哪些词作为借用词,哪些词作为兼类词,汉语语法学家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并没有给出十分清晰的答案,本文写作就是基于对汉语动量词的借用与兼类问题的存疑,作出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老舍作品为语料(共1689条语料),根据在语料中出现的频率排列顺序,我们找出了5个常用专用动量词。它们分别是:下(528)次(324)回(206)阵(111)顿(100)。我们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了各自动量词的使用频率以及这些动量词和动词的选择关系。据动词搭配的分析结果,可以设计在教学中的先后顺序。从而再进一步提出动量词教学的重要性及方法,这将可以对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也谈动量词的语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量和表量过程中存在内部视点与外部视点、内部基准与外部基准之分。从计量基准来源的角度出发,依据动作与事物、时间、空间、动作结果、动作自身等因素的关联,可得出[+用事相关性]、[+时间相关性]、[+空间相关性]、[+自身相关性]等几种类型基准来对动量词进行更有效的语义分析和次类划分。这些语义上的相关性同时还是促成不同次类的动量词与动词搭配的语义基础。  相似文献   

9.
具有丰富的量词是汉语的特点之一,动量词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动量词的研究,对汉语教学、汉语语法规律的研究,以及汉语习得运用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动量词从先秦发展到今天,其间经历了很多变化。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来探究动量词的语法功能,分析它的语法构成,从整体上把握汉语动量词语法功能的变化情况,总结汉语动量词语法功能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动量词的语义分类及组合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量词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但人们普遍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名量词的使用和研究上,动量词的使用和研究一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动量词虽然数量有限,结构也不是特别复杂,但在句法语义分析中起到的重要的标志性作用以及与动词的语义搭配关系,是很值得我们作一番探究的。本文正是在共时的平面上,从认知和语义角度对动量词和动词的类别进行了划分,以寻找动量词与动词搭配的理据和语义的选择关系,探寻动量词和动词的组合规律。  相似文献   

11.
同义异文是汉语常用词历时研究重要的旁证资料,本文分析了“文言与白话语体异文、注疏体注文、原本与改写本或引征异文)、同一文献不同时代不同文本异文、同一文献同一时期不同文本异文”等诸种形式的同义异文,认为不同时代的这类素材扩展了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的新视角,帮助我们厘清了词汇新旧历时替换的线索,值得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2.
对英语中情感的概念化过程的研究表明,在这一过程中,隐喻和换喻起了重要作用。目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情感的语言表达,多是共时的研究,鲜有历时的探讨。本文试图对情感语言进行跨语言的历时研究,即利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从历时的角度,对比研究情感的英汉语言表达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动量词是汉语量词系统的两大部类之一.先秦时偶尔可见,魏晋南北朝时初步成熟,到唐五代时已经盛行.唐五代时,出现了"场"、"巡"、"遭"、"顿"、"件"五个新兴动量词,其中的"场"、"顿"、"遭"等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中.南北朝时期产生的动量词"遍"、"下"、"回"、"度"、"拜"等在唐五代时期发展成熟,其用法与现代汉语中已基本没有什么差别.同时,"同源动量"的产生是唐五代时期动量词发展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4.
中英文量词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的数词和名词不需要量词就能结合在一起,但这并不等于说,英语就没有量词.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汉语的量词在翻译成英语的时候能找到相对应的词,只是汉英两种词语的量词在数量、类别、作用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5.
英语的数词和名词不需要量词就能结合在一起,但这并不等于说,英语就没有量词.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汉语的量词在翻译成英语的时候能找到相对应的词,只是汉英两种词语的量词在数量、类别、作用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介词在句法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不同的语言中介词的数量和虚化程度是不同的。介词主要由动词语法化而来,尤其是赋元动词。“以”、“用”、“持”、“取”、“捉”、“著”、“将”、“把”、“拿”、“使”这十个介词都是在连谓结构中由动词虚化而来,它们的宾语经常是工具成分,所以称之为工具义介词。这十个介词在相同的句法结构中标记相同的成分,但是它们的出现时间、发展过程以及发展结果都不尽相同。“以”和“用”产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以”直到清代后期才消失,而“用”至今还在广泛使用。“持”在西汉萌芽,“取、捉、著、将”出现在中古汉语阶段;“把、使、拿”在唐宋时期才出现,相对较晚。除了“用”之外,其他介词存在的时间长短不一,但是最终都没有在普通话中保存下来,“捉、使、拿”在方言中仍有使用。  相似文献   

17.
谓词性主宾语句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但当时能够用作主宾语的限于动词,形容词的这一用法出现得相对较晚。先秦时期谓词性主宾语句已基本定型,现代汉语谓词性主宾语句中的判断词“是”、明示动词、形式动词以及大部分终始动词在先秦汉语中都没有出现。据粗略考察,在谓词性主宾语句中,“是”出现于汉末,但唐宋时它才被大量使用,主要的明示动词、形式动词以及终始动词一直到晚清、民国时才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典型的个案分析,对方言同素逆序词进行历时考察,归纳出同素逆序词在方言中淘汰保留的13种模式.运用"优选论"的研究方法,分析制约关中方言中同素逆序词发展使用的忠实性制约条件和标记性制约条件,从不同候选项对制约条件等级序列的违反程度,比较这些生成的输出形式的合格程度,得出优选项并说明其在方言中的和谐性,对关中方言中同素逆序词的发展加以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诗经词典》中的拟声词加以甄别和补充。以文献、文意和字形相结合来确定是否拟声词,归纳出《诗经》拟声词的四个特点。参照后代材料,可以看出:摹拟同一主体的拟声词间具有语音联系;重新审视上古复辅音声母问题,对韵部间关系的认识可开辟一条新路;词语结构的发展与语体有关。  相似文献   

20.
汉语名词计量方式的认知基础是事物的离散性特征,离散性强的事物,投射到语言中,相应名词的空间性就强;离散性弱的事物,投射到语言中,相应名词的空间性也弱。强空间性名词可以适用所有类别的量词,弱空间性名词不能适用个体量词,根据其空间性程度,只能适用度量量词、部分量词、借用量词、种类量词,或完全不能与量词组合。名词与量词的组合不是任意的,是有理可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