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介绍文本有必要译成英文以便有效地推广海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中含有大量文化专有项,是翻译中必须解决的难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的英译应采用异化策略,译文中尽可能保留源语文本的文化元素和特质,以便帮助译语读者了解源语文化。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语境下,东西方文化交流呈现出越来越不平衡的趋势。通过非遗翻译,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促进文化间的平等对话,从而维护民族文化身份与世界文化多样性。鉴于非遗外宣的紧迫性和非遗项目的复杂度,有必要对非遗英译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为此,结合福建泉州非遗英译现状,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下,探讨如何通过改善非遗翻译生态环境与提升译者素质,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实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论"主张翻译原则和策略完全由翻译目的所决定。在"目的论"视角下对"黎族三月三节"外宣文本英译进行个案分析,结果表明: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文本英译必须结合外宣翻译目的和译文读者语言结构、文化背景、表达习惯、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来选择增译、减译、转换等具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芳芳 《海外英语》2022,(21):46-47
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是宣传推广广西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国名茶六堡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文通过作者自身翻译实践,研究六堡茶外宣英译,分析广西特色文化外宣英译策略,总结其翻译方法,以期促进六堡茶外宣英译质量,推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促进广西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5.
服饰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深刻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历史。博物馆展览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其藏品中服饰文化负载词的准确英译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巴斯奈特提出的文化翻译观对博物馆藏品中服饰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有着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本文在文化翻译视域下,运用直译加注、音译加注、归化、异化和文化负载词化普通词等翻译策略,对博物馆藏品中服饰文化负载词进行分析,以期促进我国服饰文化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6.
赵珊  张小波 《海外英语》2020,(6):75-76,88
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指出,翻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实质上是复杂的文化交流.该理论对探讨国家级非遗名称"人龙舞"的英译有所启发.一直以来,"人龙舞"没有恰当的英译名,影响了对外宣传的效果以及在国外的知名度.该文以湛江"人龙舞"为例,根据文化翻译理论并运用有关翻译技巧对"人龙舞"这一龙文化负载词进行英译,旨在更好地诠释其文化内涵并借此向外界宣传"人龙舞".  相似文献   

7.
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其拥有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8项省级文化遗产名录,77项市级文化遗产名录。但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方面却普遍存在语言表达不准确、文化理解不深入、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等多方面问题。文章基于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通过其三维理论,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对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研究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研究中缺少高水平翻译人才、翻译资料缺乏、地域优势不明显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使国外游客更好地了解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达到传承及外宣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邢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种类多样。本文在对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现状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希望政府部门引导参与、当地高校重视培养翻译人才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语资源共享平台等建议,其目的在于呼吁邢台各界人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王雁 《海外英语》2022,(15):39-40
巴斯奈特文化翻译思想的提出,打破了诗歌翻译的一元标准,为诗歌翻译开拓了新的视角。唐诗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自身具有极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其翻译作品同样具备很高的传播价值,理应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从文化翻译的视角研究唐诗英译可为诗歌翻译提供更多的借鉴,有助于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讨论进入到一个"文化自觉"的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重点工作之一,从人力资源的视角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塑造和培养,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适应产业转型对其提出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民谣作为地方乡土文化的载体,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智慧的结晶,颇具地方特色和诸多习俗风情。形式多样的民谣贴近幼儿的生活,又因运用方言朗读让幼儿有亲近感,幼儿园开发利用民谣能让幼儿全方位地接触本土文化,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深化幼儿热爱家乡等社会性情感教育,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也能使民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2.
道路名称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翻译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上海市道路名称英译导则》的颁布为契机,对上海市道路名的翻译标准和翻译现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应该是“引导”而非“主导”,多方扶持帮助民族文化加强自生机制的建设,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贵州省黔东南州政府通过传承人管理、资金扶持、教育推广等多种手段,筑造民族文化的民间社会基础,推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走出去”战略指导下,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中华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博物馆是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其文物说明牌的翻译现状、翻译策略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以巴斯内特文化翻译观为视角,研究湖北省博物馆文物说明牌英译方法及其翻译中存在的不足,总结文化翻译观对文化外宣的指导意义,以期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讨论公示语的概念、功能、特点和翻译的原则的基础上,分析福清市公共场所实地收集的公示语样本的翻译质量,并将翻译失误归为三类,即语言失误,语用失误和文化失误。其中功能失误是福清公示语英译常见的翻译失误。同时从译者、翻译委托人和政府主管部门三个层面分析了错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新闻以其快速便捷的优势成为生活获取新闻的一项重要途径。而社会新闻包体现了当地风土人情,文化特色,人民生活,因此对社会新闻的翻译有助于中国文化更全面、更细致地对外交流。笔者以交际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新媒体社会新闻自身特点进行英译研究,希望可以为新媒体社会新闻翻译提供有益的帮助,拓宽交际翻译理论的应用范围,呈现出一个新闻翻译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引导下,美食翻译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当前美食翻译大多强调字面意思对等,而忽视了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美食名称中所含的文化负载词在其翻译中更是很难被体现。本文以土家族美食为例,结合传统翻译理论和方法试图寻求一种更加有助于传播中华文化的翻译方法,使得译文在实现字面文字对等的同时,也不失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下中译外与外译中的不对等状况,本文分析了中译英时中国文化处理的错误,流失、隐形、彰显与创新等若干情形,研究了目前造成中国文化外译时主要形式隐形和流失的原因,通过探讨《好逑传》等篇章的翻译方法意图寻求中国文化传播与彰显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以高语境文化理论为基础,同时结合认知识解理论,选取《论语》中有关祭祀名称的词汇翻译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究许渊冲与辜鸿铭《论语》英译本的不同之处,分析译者的高语境文化认知对于典籍翻译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词汇空缺是汉译英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不同的空缺词汇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以岳阳楼名胜的景点标识语为例,介绍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改编法和省译法在译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