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买奇 《出版史料》2012,(2):27-29
正解放战争后期,1949年4月在汉中国立七中高中毕业后,我和几个同学一起逃出了国民党统治区,由地下党介绍投奔解放区。1949年年底在亲友的资助下,我考取了上海三联书店编辑部从事出版工作。在这之前,我只知道书店是卖书的,书店卖的书一种有很多本,都是一个样  相似文献   

2.
为了发挥图书馆员的专业特长,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设立了下列的进修班。 1.新职员进修班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于每年4月1日招收新职员。新职员年龄限定在18—28岁之间,包括高中毕业生,大专毕业生,大学本科生,他们分别需要通过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考试。入馆考试原则上采取公开的竞争考试形式。除了个别打算取得馆员资格的以外,其中大部分人对图书馆工作都是外行(新职员中,学过图书馆学的占5%—6%,具有馆员资格的不到10%)。考取的新职员在入馆两个星期内,首  相似文献   

3.
刘国钧抓住历史机遇,不畏艰辛,带领全体筹备人员和全馆工作人员,创建国立西北图书馆,很好地完成了历史使命.文中将创设国立图书馆置入时代背景中加以考察,分析当时开发西北教育先行之必然,阐述国立西北图书馆的创设过程.由此分析刘国钧主要建馆思想是:紧扣西北特色,创新图书馆学理论;推广图书教育,实践现代图书馆功能;实现国立西北图...  相似文献   

4.
那一夜,我们在又大又亮的月亮关照下,开始了人生第一次长途跋涉. 中学同学的来信,说是"西昌高中六六级三班同学会",在长假期间,想要聚会一下,问我能否回去.我没有回去.西昌对我来说太远了,三千里山水迢迢,西昌高中六六级三班也太远了,三十年的岁月烟云.他们属于少年的我.  相似文献   

5.
1977年,是我高中毕业回乡参加生产的第四年,也是我记忆中最忙碌的一年.9月上旬的一天,大队干部通知我到母校蒙泉中学进行集中复习,准备参加大中专院校统一招生考试,接受国家挑选.我因担任生产队会计,不能全脱产复习备考,每月底必须花几天时间做报表.  相似文献   

6.
一代文学大师、著名学者、教授梁实秋,1923年清华大学毕业赴美研习英语和英美文学,1926年回国后曾在南北数所大学执教.1930年8月至1934年8月任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①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尽管只是短短的四年,但他对在青岛四年教授生涯印象难忘,在其晚年所写回忆性文章和散文中盛赞被他称为"君子国"的青岛和工作四年的国立青岛大学和国立山东大学,如<忆杨今甫>、<忆青岛>、<忆青大念一多>等,都与位于青岛的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的生活有关,字里行间,充满留恋.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件甘肃农业大学的前身——国立兽医学院的校歌手稿.歌词创作于1948年,用毛笔写在一张黄表纸便笺上,韵律优美灵动、书法流畅飘逸,距今已有64年,作者为国立兽医学院院长盛彤笙.  相似文献   

8.
我从小喜爱文艺活动,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我都是班级的文艺骨干,学校有什么演出活动,我都是积极的参与者.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使我和姚剧结下了不解之缘.1959年上半年,那时我还在余姚六中读初中,姚剧团来我们学校所在地的临山演出,演出的剧目是<刘介梅忘本回头>,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姚剧,演员用地道的余姚话演绎的戏剧故事,亲切、自然、感人,使我对姚剧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谈谈自己数十年来探索油画民族化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早年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在预科阶段是绘画科,以西画为主,也  相似文献   

10.
我的大学     
高中三年级的时候,一座灰色楼阁突然出现在学校后边的旷野里,虽然它离我们学校不远,可我从没留意它是怎么建起来的.我和我的同伴到田野里去玩,刚走过体育馆的园形围墙.就看见一座小楼独自立在满眼葱绿的庄稼地里.  相似文献   

11.
每次去武汉,我都要抽空到武汉大学,到珞珈山的老图书馆看看,主要是拜谒“二王”.图书馆左边是王世杰的塑像,右边是王星拱的塑像.二人都曾做过国立武汉大学校长,也都是武大校长谱系中最为重要的校长. 王世杰(1891-1981),早年留学英法,1917年获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士,1920年获巴黎大学法学研究所法学博士.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宪法、行政法等课程.后来,出任国民政府法制局局长、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教育部长、军事委员会参事室主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国民参政会秘书长、外交部长等职务,在抗战时期更是身兼数个机构的首长职务.还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院长,兼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常委.1970年受聘任台湾当局的“资政”.因其一生与其国民党员的身份密不可分,所以,1948年,在新华社公布的43名战犯中,王世杰名列第21.王世杰算得上是个“思想史上的失踪者”,从言论史视角看,更是容易被忽略.  相似文献   

12.
1986年春天,我搬进一个有两面窗户的房间,度过高中最后三个学期.房间在五楼,两面窗户一面朝南,另一面向西. 朝南的窗外可看见隔壁女校的学生,这是我最大的休闲活动.偶尔女孩们不经意抬头看见倚在窗前的我,便会窃窃私语.大概是说些那个无聊的男生又在偷看我们,八成是个变态之类的话.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的国立北平图书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图书馆,其前身是京师图书馆,发展自中国500多年前的明代皇家图书馆"文渊阁",其珍藏了许多稀世罕见的典籍,其中有极少数还可以追溯到13世纪南宋宫廷中的藏本,有不少是中华民族的瑰宝.1928年,国民政府在北伐成功后将北京改为北平,同时将国立京师图书馆改为了国立北平图书馆.当时南京政府下设了大学院主管当时的教育及文化,并下令发布将京师图书馆改为北平图书馆.1931年前后北平国立图书馆的建设有着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依据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联邦社会政治体制,南斯拉夫各共和国和自治省都有自己的国立图书馆。这些图书馆的名称虽然各不相同,藏书亦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他们为公共服务及其社会职能则是完全相同的。拥有国立图书馆职能的中心大学图书馆也包括在国立图书馆一类图书馆中。按照国际标准,国立图书馆为南斯拉夫公民,特别是为从事科学和学术研究的人们拥有如下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70年代末,湖北省沔阳县西流河公社决定扩大农村高中教师队伍,这样,刚摘掉右派帽子不久的我被召去王场高中担任代课教师.才入学校,又有一位白发老翁报到.经介绍,这位满脸风霜的老者,竟然是当年大右派章伯钧麾下的干将——交通出版社社长符号先生! 那年,符号先生73岁,我40岁.学校安排我教高二年级语文,符号老则教英语.老人十分勤奋,日夜点头磕脑地朗读教材,我问他,为什么这样练法?  相似文献   

16.
永远忘不了1977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我三十而立,这一年8月我生下了小女儿,这一年家里三姐弟同时备战高考,这一年我周围的高龄考生全部落榜,这一年有太多的艰辛故事…… 我是66届高中毕业生,是年龄最大的老三届.那时候,国家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中去,去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体力与脑力劳动差别”.1969年1月,在一片“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热烈口号声中,我奔赴遥远的海南琼海建设兵团,在那里割胶种地、生儿育女.那个曾发誓要当一名杰出的“物理工程师”的我,只好默默地将这个奢侈的梦想珍藏在心底.  相似文献   

17.
心灯     
1979年,我高中毕业,有幸参加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过去一直都是开卷考试,没有压力,再说书也没读多少,有一半时间都在学校的农场里呆着.  相似文献   

18.
1962年,我在上海高中毕业后踏上了工作岗位.当时,为了培养财贸系统的会计接班人,全市招收了约二万名高中毕业生,分配到商业系统各个部门.我即是这二万人之一,被安排到上海市静安区糖业烟酒公司泰昌中心店下属的泰昌食品商店当会计练习生,而泰昌中心店的经理正是余学文先生,我们那时尊敬地称呼他"余经理".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和余经理比较熟识了,经常有机会闲谈.他见我比较爱看书学习,也就常常谈起他的儿子,即比我小二岁的余秋雨的一些学习情况.  相似文献   

19.
能够将我近五十年来的拙作汇集成册,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作为《图书馆学家文库》的一集,至感荣幸.这些作品的涵盖面虽然广,品质也参差不齐,但也真实地反映了我近半世纪来在学习及工作中的心得和体验.希望能籍此机会向读者们请教,并发生抛砖引玉的作用.我的祖籍是福建省福州市,1931年1月25日生于广州,当时父亲李干军是广东省四会县的县长.两年后,因为父亲工作的调动,全家迁往南京.抗日战争前半段在广西桂林度过,这期间还随母亲去越南住了一年,等到小妹出生以后再迁回桂林.抗日战争后期在重庆度过.当时我以流亡学生身份进入国立第二华侨中学,读初一和初二.胜利后复员,父亲因为是李宗仁将军的参军,全家迁往北京住进中南海.我则由政府分发到南京市立一中读初三.1947年,因内战关系,全家又迁到桂林,我则进入国立汉民中学,读高一和高二.1949年,国民党迁台,全家迁往台湾台中,父亲应聘任教于当时的省立台中农学院,我则进入省立台中一中,读高三.毕业后,考进当时的省立台湾师范学院教育系,1954年毕业.受完一年预备军官训练之后,分配到台北师专附小担任训导主任.一年后由已升格的省立台湾师范大学聘为助教,派到训导处课外活动组,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我之所以能得到这份工作,一方面是得到我的恩师,师院刘真院长的提拔,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做学生时,喜欢参与课外活动,学习到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被认为是学生领袖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党跃武馆长:李校长,在正式采访前,我要特别感谢您三年前刚到四川大学(以下简称川大)担任校长,就欣然担任新一届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川大的历史上,从国立四川大学开始,学校就成立了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当时叫图书委员会或图书仪器委员会,但由校长亲自担任委员会主任委员,您是第一人.这充分说明了您对学校图书馆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