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个人要在另一个人的葬礼上说些话,他究竟想干什么?不管怎样的花样百出,其中两样一定是很核心的,那就是念逝者,抒情怀。很多作家会将二者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先写成就,然后集中传达情感,而左拉将这两者巧妙、自然、严丝合缝地糅合在整篇悼词中。让读者随着这位作家的逐渐高昂的情感,在他的深刻和睿智中感受到逝者生命的成长、成熟。  相似文献   

2.
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在于还原一个以生为本、以生为主体、充满建设性和开放性的有活力的课堂。本文从真假民主、真假解放、真假实践三个方面论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近来听组内几节课,发现许多教师未能充分理解新课标精神,朗读教学流于朗读技巧的训练,没有让学生真正深入到文本,没有使朗读成为学生情感共鸣时的宣泄。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训练项目,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朗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叙述小壁虎三次借尾巴没借到,最后又长出了新尾巴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这是课文重点 )。而课文的第三、四、五段采用了基本相同的形式,如果每一段都平均使用气力去讲解,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学时我着重在朗读上下了功夫,在读中突出重点,以读代讲,让学生用心去感受。 一、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来朗读   全文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船长》这篇课文时,我先引导学生读文想像当时的情景。为了让学生能较快进入角色,我接着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阴森可怖的浓雾笼罩着海面(配以音乐),果然学生读得更投入了。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看出他们真切感受到了发生的一切。然后我又截取《泰坦尼克号》中的沉船画面播给学生看,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和角色演读,此时学生已经置身这场灾难之中了。这是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任慧 《孩子天地》2016,(8):75-76
教学背景:本组课文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和两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对和平渴望的课文;并安排了与此相关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语文实践活动,还选编了"资料袋""阅读链接""宽带网"等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资料。本组教材的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受到思想启迪。依据这一理念,本设计试图通过朗读加深学生理解,感受瀑布雄伟壮观之美,通过联系生活体验,切身感受瀑布奄奄一息的惨状,并通过朗读和演说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一种既传统又富有新意的阅读方法。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更好的理解作品,培养语感,同时提升了写作水平。然而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教学大多存在功利性,现代诗歌的教学往往避重就轻,忽略了朗读在诗歌教学的重要性,朗读教学环节更加单一化。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朗读教学方式,让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从而助推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新课程改革的贯彻以及师生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9.
李小葵 《湖南教育》2004,(22):37-37
找准言语实践的入口。课文中的言语实践点究竟在哪里呢?首先利用课堂生成的亮点进行言语实践。初读时,教师适时抓住学生汇报时的一个关联词“因为……所以……”,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这个关联词就像是条红绳,串起了颗颗熠熠闪光的珍珠。把句子说完,大家不仅理解了文本内容,而且解读得更加丰富。其次,运用课文的语言让学生习得语言。精读时,教师让学生利用课文的语言赞美瀑布:如果瀑布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这些实践点的落实将课堂一次次推向高潮。注重情感体验。语文课里积极的情感体验主要来自于文章语言因为语言里承载着所有的人文信息…  相似文献   

10.
王燕 《现代语文》2014,(2):65-66
近日听了一节高一的阅读教学课《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执教者从写泪的诗句导入,接着概述文本的故事情节,然后把重点放在品读两处观众的辱骂和攻击。分角色朗读后,执教者由这些“麻木而嘲讽的笑”而延伸到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祝福》中的“有些老女人”,《药》中夏瑜被杀时的围观者,《示众》中的“看客”,据此而得出结论,观众冷漠麻木。然后品味伽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笑”,“一滴泪”的内涵,美与丑的对比……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师观是建立在近现代技术理性基础上的,后现代教师观对此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和解构。后现代对教师应然的角色进行了确证。后现代教师观是对教师精神的重大解放。教师在引导学生成人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人性和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学生了解教材,熟读课文的重要方式之一。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基于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提升语文基础能力的重要保障。语文朗读教学对于学生的基础语文水平与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十分重要。文章就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材,有目标地进行阅读。语文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而设计的,不仅是教师完成教学要求的保证,也是学生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保证小学语文朗读的质量,就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长夜》的主叙"架构"具有多重性的话语指涉形式。个体自我的落难写实,另类人生的社会观照,存在离弃的畸化表征,都是因为文本叙事"编码"的复调格式从而得以充分的彰显。引领叙事的少年"主人公"亲历其事体验为文本的"人称"叙事所造成的"聚焦"偏转,毋宁是《长夜》叙事/话语充分"戏剧化"的肌质所在。该文"多层面"、"多声部"的叙事对抗,涵韵了自我怅望的极其丰盈的存在意指。  相似文献   

15.
分角色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办法,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少。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在分角色朗读过程中就出现了"只有语气,缺少理解""偏重表演,缺少体验""中心偏移,主次不分""角色只分不合,缺少整体"的现象。对此,教师应认真分析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就内容上来说,是莫泊桑为了让自己的文章写得更生动.拜福楼拜为师,三次向他求教,最后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我在自己研读了课文之后.觉得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莫泊桑拜师。前后三次求教的经过外;还应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掌握一些写作的技巧,如“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善于表达”及“画家的手法”等。思考之一:课时划分要合理初次备课时,总在思考着应该把莫泊桑三次求教的经过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所以一开始想从课题人手,以“莫泊桑几次向福楼拜求教,每次为什么而去”这个为主问题,引导学生明白福楼拜三次都是在指导莫泊桑“观察”。确定这个主问题之后,想引导学生从福楼拜的语言中去体会,设计了你从“福楼拜的语言中体会到了什么”的问题。想让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是:第一次请教,感悟“坚持观察”;第二次请教,感悟“仔细观察”;第三次请教,感悟“善于观察”。可是自认为以“观察”去统领教学的我忽略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及课时的划分。为了表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就只要解决字词吗?这个问题始终困惑着我: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把三次求教过程全放在第二课时的话,第一课时也就只要让学生读读课文,理清段落层次就可以了。思之再三,决定遵从课文内容,遵从学生学习实际来合理划分。想清楚了这点,我就重新定位教学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第二课时以“第二、第三次求教”作为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是不断动态生成的课堂,动态生成的课堂又是多样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贯彻生本教育的思想,把握好其虚实相生度、角色参与度、读写结合度、教学设计疏密度等,这样的课堂才能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听了一位老师教学古诗《夜宿山寺》,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引起了我的深思。课上,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问:“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放声朗读。他把“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读得非常响亮高昂。这位老师很不满意地说:“你先坐下,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读的。”另一个学生读得低沉轻缓。  相似文献   

19.
《羊脂球》是19世纪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代表作,其女主人公羊脂球可以被解读成为"替罪羊机制"下的一个牺牲品。小说对"替罪羊"式的集体性暴力迫害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使它具有了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