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华东 《辽宁教育》2008,(11):49-50
这是我在给三年级的孩子上《水结冰了》这一课发生的故事。课的内容是探究水结冰时的温度。在实验中,我要求学生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和冰、水、食盐混合物的温度,了解水结冰的原因。第一节课是在三(4)班上的。水结冰时的温度很快被学生们测量了出来。“老师,水结冰的温度是0℃。”……  相似文献   

2.
<正> 一天,高老师给我们做这样一道填空题:水结成冰时,冰的体积比水增加了1/11,当冰化成水时,水的体积比冰减少了( )/( )。我一看题目,太简单了,就不假思索地认为:水结成冰体积增加了1/11,冰化成水体积自然减少1/11,很自然地在括号中填上了1/11,不料老师说我上当了。  相似文献   

3.
在许多练习册上,我们常见到“水结冰时,体积增加1/11,那么,冰融成水时,体积将减少几分之?几?”这是一道流行很广的题目。按照数学知识进行解答,可得结果为1/12。但在物理学中,水的密度为  相似文献   

4.
分数四则应用题是算术中学生常感到困难的部分,有些问题限于学生的思考能力而找不到解法。但是,如果变换原题的形式,改变一种说法,学生就可能很快地理解。例1.“水结冰后。体积增加原业的1/(11),如果把体积是1.68升的冰块熔化成水,水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往往误列算式为1.68÷(1—1/(11))。解释题目时,除着重使学生认清冰是水的几分之几和水是冰的几分之几外,可把题目变成这样的说法:“水结冰后,体积增加原来的1/(11),假设有若干升水结冰后体积为1.68升,那么  相似文献   

5.
《科学小实验130例》上有这样一个实验“瓶口上的冰柱”:冬天,在傍晚把一个注满水的墨水瓶敞着口放到室外,第二天早晨瓶口就会出现一个冰柱。原理: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同质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增大。这个实验我做了多次,第二天早晨看到的都是:瓶子碎了,剩下的是与瓶子内壁相似的一块冰。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我分析其原因如下:冬季的夜晚温度一般都在摄氏零度以下,水在室外就要与空气发生热传递。当水温由4℃下降到O℃时温度下降体积膨胀,就会有一部分水从瓶里溢出来。到O℃时水开始结沐,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同质量的…  相似文献   

6.
科幻作家叶永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上小学时,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冰化了,你看到了什么?”同学们无一例外地回答:“看到了水,冰融化成的水”。于是大家都得了满分,只有叶永烈得了“0”分,他的答案是:冰融化了,我看到了春天。当叶永烈找到老师,老师对他说:“在我心里,我给你打满分,可在答卷上我要给你0分。因为如果我给你满分的话,在高考时你就会得0分,那你就考不上大学了,我该为你的将来负责”。还有一则故事:电视台进行智力测验,主持人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题是:这是什么。问到大学生时,他们哄堂大…  相似文献   

7.
一、省编小学数学第九册,有一道冰水互变习题:“水结成冰时,冰的体积比水增加了1/11,当冰化成水时,水的体积比冰减少了几分之几?”求解这道习题时,有的同学往往会这样认为:“水结成冰,体积增加了1/11,冰化成水时,冰的体积当然也应当减少1/11。”乍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其实,这正说明他们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不会正确辨认标准数。我们认为这是分数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1.图示法:如图一所示,当水结成冰时,把水的体积作为标准数,设它  相似文献   

8.
读了2004年贵刊第3期的《为学生架起学习的天桥——单位“1”教学浅谈》一文,笔者认为潘老师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分数应用题教学的最关键环节就是要找准单位“1”,但是潘老师总结的还不够全面。例如,对于冰化成水体积减少112、一件商品降价25%等情况,如果用潘老师总结的三种方法去找单位“1”,学生会觉得很困难。所以,笔者在潘老师总结的经验基础上增加了一种找单位“1”的方法:在“谁”的基础上变化,“谁”一般就是单位“1”。有了这种方法,我们在解决前面的问题时就容易多了。例如,冰化成水体积减少112,由于是在冰的基础上变化的,所以我们把…  相似文献   

9.
现行全国通用的初中化学课本第62页在讲水的物理性质时,有这样一句话:“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比水轻,能浮在水面上。”这句话里的“所以冰比水轻”是一个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现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10.
1.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若冰再降温,体积会继续膨胀吗?答:不会的.0℃的冰若继续降低温度,其体积也会缩小的.因为水只在0℃~4℃之间是反常膨胀,即温度升高,一定质量的水体积却减小,4℃时体积达最小.0℃的水结成0℃的冰,体积大约增大10%.1标准大气压下,1千克的水变成冰,冰再降温,其体积V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可以从图1上看出个大致情况.2.冰和雪都是固体水,为何看起颜色却不同?答: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不发光的物体只有对射到它表面的光产生漫反射,我们才能从各个方向看到该物体,物体反射什么颜色的光,我们就感到该物体…  相似文献   

11.
《冰融化了》是《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的第四课。这节课与前一课《水结冰了》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变化。前一节课,学生观察了水结冰的过程,结冰使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水。这节课学生将经历对冰融化过程(从固态到液态)的观察。他们将先预测室温下冰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用温度计测量冰融化时的温度以及周围空气的温度。通过观测,他们会发现,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了,这说明冰在融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相对来说,抽象思维能力差的学生在解题时往往要依据具体形象的事物做为思维支柱。因此,教师在辅导学生时要考虑到这一思维特点,注意帮助学生把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的数学知识沟通起来,打开思路,从而找到解题的正确途径。设辅助已知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举2例予以说明。 例1:水结成冰时,冰的体积比水增加十一分之分一,当这些冰化成水时,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少了几之之几7 解:这题题意比较难懂,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差生往往感到茫然,无从入手,就是老师告诉他们用下  相似文献   

13.
问1:有人说“冰比水要冷些”这话对吗? 答:冰和水谁冷谁热,应看它们温度的高低.生活中,常见的冰温度往往低于0℃,常见的水温度往往高于0℃,且用手摸上去,冰还要熔化从手上吸收热量,因此,冰摸上去比水要冷.事实上,冰和水的温度也有相同的时候,如0℃的冰和水;也有冰的温度比水高的时候,如在20600大气压下,冰的温度为76℃. 问2:冬季,当气温降至0℃时,河水能否结冰? 答:水结冰是凝固现象,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凝固点0℃;二是能够继续放热.冬天,当气温为0℃时,河面上水的温度也为0℃,达到了凝固点,但水温与环境温…  相似文献   

14.
一般来说,物质处于液态时的密度比处于固态时的小,所以液体凝固时体积会减小,固体熔化时体积会增大.但是冰化成水后体积却变小,水结成冰体积却增大.除此之外,水的温度从  相似文献   

15.
针对学生的疑难,有意识地组织“题组”练习,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如一位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搞清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它的发展类型的分数应用题的解法,精心设计了以下“题组”:(1)11方水结成冰时,冰的体积比水增加了1方.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几分之几?增加到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学情分析与实施策略 在学生学习了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后,从本课开始,将引导学生逐步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水结冰了》一课主要通过“观察冰块”和“探究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两项活动,让学生认识冰的特征,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认识到水在零摄氏度时开始结冰,从液态变成固态。  相似文献   

17.
晚上刮了一夜西北风。早上起来一看,院子里的水缸已经给厚厚的一层冰胀破了。 我们每个同学差不多都碰到过这种情形。 水结冰的时候,体积变得大起来,这是水的一种特别脾气。  相似文献   

18.
许多同学都吃过冻豆腐.把买来的豆腐放在冰箱里,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上面便出现无数的“空洞”,用它来做菜,汤汁往洞孔里灌,吃起来味道鲜美可口,同学们不妨一试.那么,这些“空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同学们在学过密度知识以后,都知道水结冰后体积要变大川4做好的豆腐看起来是个整体,其实内部有许多小孔,小孔内充满水分.放入冰箱内,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结成冰,体积要胀大11%左右.这样一来,小孔被撑大了,便出现许多的“空洞”.冻豆腐里的学问@陈卫东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要让冰以最快的速度化成水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听完之后,我便不假思索地回答:“浇热水!”可令我万万想不到的是,最后的正确答案竟然是把“冰”去掉两点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化成“水”。这个有趣的题目虽然只是一个活跃大家思维,为大家带来一点欢笑的脑筋急转弯题,可是,却让我联想到使冰最快化成水的最好办法到底是什么。首先,我做了一个实验:把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一块冰放在水池里,往上面浇热水,因为冰是冷的,水是热的,把热水浇到冰上,冰肯定会化嘛!可实验的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冰等了几个小时还没有完全融化掉,这是…  相似文献   

20.
贵刊1998年第10期刊登了王允老师的“冰熔化成水的内能变化”一文,该文的结论是:冰熔化成水后“内能减小”.笔者认为,这个结论是完全错误的.正确的结论恰恰相反:冰熔化成水后“内能增大”.其理由简述如下:1.从宏观看,众所周知,一切晶体包括冰,在熔化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