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翔凤的词学思想与其经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经学领域中的训诂与微言并存的学术特色在词学中同样存在.其词话<乐府余论>,既有对相关词史的考证,也有对词作微言的阐发.而且他能利用儒家的一些理念充实常州词派的词学解释学,如从"知人论世"出发,并利用<易>学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理论进行词作阐释.  相似文献   

2.
齐己诗气骨遒劲。咏怀诗清高自许,山水诗境界阔大,咏物诗寄托遥深,寄赠、酬答诗亦气势恢宏;齐己诗的语言明快、清美、劲健有力。齐己诗的气骨,是他的经历、个性、气质的反映;也和他的诗学趣尚有关;齐己钟爱李白、李贺等有气骨的诗人,也是其气骨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周济是清代常州词派的理论中坚.他的词作也别具特色,与其理论主张相呼应.他在词中极力体现自己"词亦有史"的见解.通过他的词作可以看到他内心进退出处的矛盾,从而可以认定他的词作在表现"真"这一层面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陆游<读近人诗>有这样的句子:"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拿来审视课堂教学,这两句诗何尝不是直指时下一些课堂富丽堂皇掩饰下的浮浅之弊.课堂的"气骨"是什么?是课堂目标达成的清晰和心智发展的渐次演进,是纯正的教风和健康的学风.有"气骨"的课堂,必然不事"雕琢",不求"奇险".本期名师柏继明在多年的探究中,坚持还教师以质朴,还儿童以率真,以雄厚的课堂功力,以扎实的课堂呈现,体现出有"气骨"的课堂境界,我用质朴率真来概括她的课堂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5.
骨气与词彩的矛盾是汉末建安至初唐时期诗坛发展的一对主要矛盾,而锺嵘自始至终都力求以曹植诗骨气与词彩兼备的美学标准品评诗人,然而诗坛的实际却往往无法兼美,锺嵘对某些诗人的具体品评与其诗歌史地位的认定也由此而产生分歧,遂导致了左思"虽浅于陆机,而深于潘岳",但左思在《诗品》中的诗歌史地位却不如潘岳的结果。"深"、"浅"之评不代表品第之优劣,"深"之内涵为词彩繁密,略有芜漫之嫌;"浅"之内涵为词彩简省而行文洁净,有气骨柔弱之弊。  相似文献   

6.
所谓"临时词"(nonce word),是指作者在写作中为适应情景的需要,临时"编造"出来的新词语,这样的词叫做临时词,亦称仿词.临时词语在汉语中大量存在,在英语中,尤其是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也存在着大量临时词语.  相似文献   

7.
孙光宪是五代《花间集》中的一名重要词人。在《花间集》中,孙光宪的风格区别于温、韦,也区别于其他作家,呈现出气骨遒劲的审美风格,主要体现在情感的力度、浑然的结构、精警的语言和阔大的意境等四个方面。孙光宪不仅开创了气骨遒劲的美学风格,而且对南唐词和宋词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孙光宪在唐宋词史上应该占有一席重要之地。  相似文献   

8.
"闲人"雅歌——欧阳修词学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湖念语》及词体文学创作中可以看出欧阳修的词学观念,即合乐可歌的体性、"聊佐清欢"的功用及"闲人"雅歌的审美理想。在词体文学音乐性、功用等方面,欧阳修与当时人们的观念毫无二致,不同的是他对创作主体审美情趣的重视,这体现在他的创作与作品整理上。欧阳修的词学思想与宋人文化高涨不无关系,有别于鲖阳居士《复雅歌词序》所主张之"雅"。欧阳修的词学观念与其创作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他在遵循词体体性的基础上提升了词的品格,为苏轼、秦观等词人提供了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9.
词的特点是长于抒情.苏轼词之所以受到人们喜爱,在于他掌握了词的创作规律,在词中抒发了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读者共鸣.苏轼是一个多情的词人.他热情澎湃,激情四溢,豪情万丈.所以他的词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如火如荼的煽情性.苏轼词中表达了豪情、韧情、亲情、爱情、艳情、真情、怡情、民情、同情、傲情、乡情等.故称苏轼为词中"情圣"乃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0.
"伯、仲、叔、季"在上古时期作为排行次第词,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上存在的事物,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中古以后不再表示排行,只作亲属称谓语.本文拟从"伯仲叔季"中"伯、叔"作为排行次第词、作为亲属称谓语、从排行词到亲属称谓语转变的原因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给他"存在一种虚化用法。"给"的强影响性和"他"的虚指用法的发展以及"给他"在一定语境下的高频共现,使得"给他"中"给"和"他"各自的语法功能淡化,"给他"被重新分析为一个表示影响性并具有起加强语气作用的准语法词。本文从历时角度入手,试图探究"给他"虚化的动因和路径,也在共时平面上从句法、语用、语音对该结构进行了大致的描写。  相似文献   

12.
李煜的词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词中意象丰富、感情真挚。李煜喜欢用"栏杆"意象既在于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也在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其词中的"栏杆"意象分为三类:一是宫廷生活,二是思念亲人,三是怀念往事。在降宋前后,"栏杆"意象的主题内容和情感意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无忧无虑的宴乐生活到倍感凄凉的臣掳生活,李煜将他的感情和才情寄托于文学,寻求慰藉和解脱,在他的词中可以感受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3.
蒋春霖是道咸年间的著名词人,他经历了中国典型落难文士的一生。在他的词里,梦描写与梦意象占了主体地位。蒋春霖从一个风流富裕的贵公子沦为"文丐"式的漂泊者,境遇的落差引起了他内心无限的凄苦与惆怅,加之他多愁善感的性格,促使他的《水云楼词》也笼罩了一层消沉之气。而这股消沉之气表现为鹿潭词中强烈的"寻梦"倾向。《水云楼词》中梦意象的成功塑造,有助于形成鹿潭"婉约深至"的词风,也更加突显了蒋春霖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4.
"词也"或"辞也"在训诂学著作中,均被认为是用来说解汉语虚词的术语,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却认为<说文>中"词也"并非是解释虚词的术语,"某词也"也并非全是解释虚词的术语.<说文>中"词也"类训诂术语共有25例.从语言形式上,可以将其分为七类,是否均为解释虚词之术语,应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说文>"词也"之类训诂术语,并非是毛亨、郑玄解释虚词时采用"辞也"的沿用.许慎对虚词的解释比毛、郑显得更加具体、明确.  相似文献   

15.
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以伤心著称。而在他短暂的生命中,"边塞"作为纳兰作品中的一大主题,也能从感情生活、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家世背景等角度反映出他悲剧命运的根由,这也说明"伤心"一词在他身上体现出的多元性。他的边塞词使得盛唐以来的边塞作品在内容上有了较大突破,不再局限于沙场征战、国家兴亡的主题,而向个人主观的情感世界倾斜,使得这个苍凉的主题有了更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P197)在整个中国词坛上,李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其词哀婉深切,震撼人心,远远超过了文字本身。如泣如诉的"亡国之音"在他的小词中倾泻,仿佛一幅泼墨写意将人生之悲渲染得酣畅淋漓。"深衷浅貌,短流长情",(《古诗十九首初探.集评》)他的愁恨在长短不齐的词句间奔突流走,词,成为他抒发情感的最佳方式。悲哀是其词的底色,凄凉是其词的基调。词,已渗入到他的血液,幻化成他的生命,悲情之词中蕴含着悲情人生。读他的词,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相似文献   

17.
陆进词浅析     
清初词坛处于"中兴"时期,许多词人崛起,其时流派众多,词集多出。在浙江杭州,西陵词派颇引人注目,其中的词人陆进对于填词有自己的看法,他的词作也颇有特色,可以从他的词作中,看出当时西陵词派的总体创作倾向与审美,对于了解清初词学的发展也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周静静 《文教资料》2008,(28):97-99
南宋时期寿词特别发达.刘克庄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他在创作大量爱国词的同时也写了占其全部词作将近1/3数量的寿词.其祝寿词可以分为"自寿"、"寿人"两类,自寿词再现了刘克庄闲逸、愤懑和疏狂的心理历程;同时,部分寿人词也反映了他人格中的污点.  相似文献   

19.
宋翔凤是常州词派第二代成员中相当重要的词学家,他的词学理论直接继承张惠言又有所推进。他在解词方面,虽然也运用今文经学的思想方法,但同时从小学入手,则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他在解经时存在的附会缺陷;关于常州派的比兴寄托理论,宋翔凤将其发展为一个综合学问、阅历和情感三位一体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同时,宋翔凤的词史观也颇有客观理性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苏轼与辛弃疾二人在促进了词体的变革、推动词史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对当世和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二人在词的创作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中"以文为词"在议论方面的表现,就明显地存在着同中有异.文章主要就苏辛词中议论的不拘一格的表现、引发议论背景、议论内容等方面比较其异同,从一个侧面加深对苏辛"以文为词"特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