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莉萍 《科教文汇》2009,(18):89-89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高校重要的基础课程,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起到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品质和民族精神;弘扬人文精神、关爱生命、亲和自然等重要作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思想道德情操,塑造健全人格,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文学科应该是英语专业教育的明确定位。培养人文通识型或通用型英语人才是高校英语专业教育的最终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应该加强学生英语人文教育,而改革目前的英语教学体制、课程安排就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英语"大众"文化课程的开设正是这种改革趋势的重要表现形式,有着极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人文学科应该是英语专业教育的明确定位.培养人文通识型或通用型英语人才是高校英语专业教育的最终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应该加强学生英语人文教育,而改革目前的英语教学体制、课程安排就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英语"大众"文化课程的开设正是这种改革趋势的重要表现形式,有着极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的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还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在不断下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应用互动教学,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体现。本文就互动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的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还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在不断下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应用互动教学,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体现。本文就互动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6.
陈述斌 《科教文汇》2007,(12Z):86-86
人文学科应该是英语专业教育的明确定位。培养人文通识型或通用型英语人才是高校英语专业教育的最终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应该加强学生英语人文教育,而改革目前的英语教学体制、课程安排就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英语“大众”文化课程的开设正是这种改革趋势的重要表现形式,有着极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该文以“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为例,分析在该课程中融入人文思政元素的可行性,从制造技术的发展、应用及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出发,分析把人文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的思路和途径,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一种尝试和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的理想模式应该是"人文—审美—工具"的三位一体,其中人文性是第一位的和根基性的。提升大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力度,进而培养出人格完满的、全面发展的人,是这门课程所应承担的重要任务。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激活经典文本中的人文性和审美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高尚人格和健全心性。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教育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进入了全方位开展阶段。重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全新教育目标,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也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及信息素质的培养。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教研,发现限制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资源的完整建设。为进一步分析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前进方向、发展趋势。笔者将在本文中针对基于"多元"教学资源建设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0.
人文是一种精神文化,泛指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以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情操的陶冶、品德的磨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而我们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独立个性为目标的重要课程。本文通过论述人文素质教育的含义及其意义、从中所揭示出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观,来探讨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注重人文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1.
陈斌 《深圳特区科技》2005,(Z1):503-508
培养儿童科学精神教育,探索人生起步阶段科学精神培养途径,是卓雅小学"一体两翼三美"教育新模式构建的重要内容.学校坚持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并重的教育原则,循着"培育人文情怀"和"培育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改革思路进行探索实践,形成了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结合的教材系列;确定了贴近儿童生活的教育原则;建立了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制度机制;营造起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环境文化;造就出科技创新教育的精品;在保持传统特色情况下发展创造的优势,探索出卓雅小学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新途径、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学校科技教育新格局、新经验.为小学阶段科技教育进一步完善提供实证经验.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是职业教学的基础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平台。其中诗歌教学更有利于突显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注重"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充分发挥语文美育的功能及人文性的特点"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等,同时,能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与社会用人单位提出的"应加强中职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要求不谋而合。本篇论文既有有关诗歌教学的实践方法,又有诗歌教学中注重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案例。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重要载体,也是深化推进"课程思政"全面发展的核心基础.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立德树人,培养专业素养过硬、思想觉悟及道德修养较高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全方位发挥其"四大功能"的必然要求.在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正处于人格塑造关键时期的高校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因而高校要高度重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做好网络引导、思政教育等工作,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素养的同时,也助力学生形成科学、正确"三观",从而更好地应对新时代新发展、新变化.  相似文献   

14.
王松霞 《科教文汇》2009,(23):82-82,160
当前我国中职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在中职人文教育中,语文教师肩负着培养中职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责任。具体做法有:树立人文教育理念,完善素质教育目标;挖掘课程人文内涵,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丰富学生文化底蕴;教师加强人文修养,潜移默化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重要载体,也是深化推进"课程思政"全面发展的核心基础.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立德树人,培养专业素养过硬、思想觉悟及道德修养较高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全方位发挥其"四大功能"的必然要求.在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正处于人格塑造关键时期的高校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因而高校要高度重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做好网络引导、思政教育等工作,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素养的同时,也助力学生形成科学、正确"三观",从而更好地应对新时代新发展、新变化.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既要承担培养"专才"的专业教育使命,也要承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人文教育,而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最重要的载体-《人文素养》课程教学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好坏,本文就《人文素养》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此探求《人文素养》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柳小芳 《科技风》2011,(15):237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然而,传统的高职教育往往重专业、轻人文,造成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缺乏学习和工作所必须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品质。高职院校应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改革教育结构,增加人文课程的比例,将人文知识融入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并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物不仅仅是一门知识课程,同时也是对初中生开展人文教育的最好媒介。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得到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对初中生开展人文教育是当前教育界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徐伟 《科技创业月刊》2012,(10):139-140
外国文学课程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其重要地位不容忽视。然而,长期以来的高校外国文学教学大多承袭"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忽略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外国文学教学改革中,应当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构建"教师导学与学生说、写、演、教有机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造就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实行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等职业学校历来把学生个人素质、道德素养与学习成绩视为同等重要的内容,高职院校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制定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体系和计划。为了避免高校教育工作者做表面工作、未将对学生人文素养、道德品行的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学校全面开展通识教育课程新体系,旨在培养品行品德高尚、具有良好修养素养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落实于当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有规划、有效率地进行通识课程的教育。本文就高职通识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协同性作用的实践研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