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0,(9):31-32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与之相对的流动人口也不断增多,而流动儿童教育的问题也愈发凸显,时至今日,已成为社会的重点关注对象。正如江苏省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中的流动儿童,因"城镇化建设""沿江大开发"的加快开展,使得港城镇经济快速增长,吸引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形成了一批流动的"民工潮",因而导致每学期都有一批流动儿童随父母工作调动而转进我校,他们的到来,让我们认识到当今流动儿童教育发展,也是从他们的学习行为特征上深刻感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给予他们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流动儿童的学习行为特征及优化策略方面入手,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
“民工潮”向农村成人教育提出了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潮”向农村成人教育提出了新课题上海徐本仁由农民工的大规模流动而形成的“民工潮”,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作为同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关联的成人教育,对此应该作出什么反应呢?尤其是民工流入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成教部门,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本文...  相似文献   

3.
从民工潮的形成条件分析入手,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民工潮产生的客观必然性。根据实证分析原则,客观地评价了民工潮对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所造成的积极和消极的两方面影响,认为政府对民工潮应采取“导”的方式,而不是“堵”。根据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众多、地区经济发展条件和水平很不一致的基本国情,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转化与分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及从根本上解决民工潮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民工潮”现象是我由农业型社会向工业型社会转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白发现象。本就其形成的原因、民工的现状。以及他们对各地域经济产生的影响做了简要的分析,旨在说明这个具有生命力的群体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信息网络化正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蓬勃兴起,信息共享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潮流.作为传统信息中心的图书馆,馆藏的网络化无疑将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笔者认为,馆藏资源的网络化仅仅是建立网络化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更有效的来利用和发展网络资源,这就存在着"以人为本"的资源利用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的利用来改进和促进网络化资源的发展,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规律,这就意味着发展和吸引更多的外来读者来利用馆藏的丰富资源。本文就高校图书馆服务于社会的必要性,如何发展及管理外来读者等问题作一探讨。一、高校图书馆为社会…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流动不断加快,大批农民离开自己多年赖以生存的土地,到外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和地区务工就业,形成了一股空前的民工潮。因我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发达城市高昂的教育收费,这些农  相似文献   

7.
农村人口的外流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在中国 ,人们把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寻找工作的现象称做“民工潮”。究竟怎样看待“民工潮” ?对它作出什么样的评价 ?这是有待于深入探讨和正确认识的。我们不能单纯从经济的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从经济的角度进行评价 ,固然必要 ,但止于此 ,视角就太狭窄了。还应当从社会的角度 ,从比经济更加广阔的角度 ,对“民工潮”进行思考。从经济上看 ,“民工潮”是有利也有弊的。“民工潮”的好处是 :由于沿海省份经济发展中缺乏劳动力 ,所以大量来自内地的民工涌入沿海省份 ,支持了这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民工问题不仅是社会热门话题,也成为出版界关注的焦点。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我的课桌在哪里:农民工子女教育调查》、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看看他们:北京100个外来贫困农民家庭》、长征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工潮:关于打工族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等形成了一股强劲“农民工出版潮”,并以其扎实的内容、详实的调查.真实反映了我国农民工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9.
“民工荒”代替“民工潮”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社会现象。“民工荒”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表象因素,又存在着深层次体制因素。消除“民工荒”现象,一要积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利;二要促进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加强人性化管理;三要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四要建立信息交流机制,解决劳动力市场不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力的增多,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纷纷涌向城市,形成一股强大的民工潮。这对于发展城乡经济,推动改革开放,无疑是有着积极影响的。但也不可否认,民工潮的无序状态不仅给运输带来了压力,也冲击了城市秩序,造成了诸多方面的负面效应。为了扩大其积极影响,减少其负面效应,对民工进行有序管理已成当务之急。 民工有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劳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的国家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是在其认真体察,洞悉了国际国内形势。随着社会客观实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探索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该理论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国情的深入分析及对世界发展趋势的把握是其认识的基础;民主、科学与社会主义的主张及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是其政治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其直接理论来源,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及国际外来因素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民工子女的入学人数在不断地上升,而学生的素养却在逐渐地下滑,他们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之间的差距非常的大,作为语文教师最看重的就是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外来民工子女的写作能力则非常的差,这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自身情况等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到底该如何提高外来民工子女的写作水平,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从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民工潮”现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是“民工潮”兴起的主要原因,利弊相参是其现实状况,潜在的危机是其未来的趋势。解决这一危机须治标治本、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14.
郭连猛 《中小学校长》2011,(12):37-38,5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济南的经济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外来务工人员云集济南特别是天桥区,这里已成为外来务工人员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他们的子女就学问题就成了当下社会的焦点、热点。济南市清河实验小学地利之优、交通之便、声誉较佳使她成为很多学生的就读首选。自2004年被市政府选指为首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就读学校"以来,外来务工子  相似文献   

15.
关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民从农村涌入城市,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民工潮”,“民工潮”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此后规模逐渐扩大,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超过1亿人。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阅读》2005,(4):16-18
据中央电视台2005年2月20日报道,今年开春以来,尽管广州放宽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限制,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不断提高薪酬和福利待遇,改善工作条件,但珠江三角洲地区再度出现了企业亟需民工,而民工难求的“民工潮”退潮现象,劳动力供不应求。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与“民工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度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与变量之一,在它的猛烈冲击下,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迁。在公民教育层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外来移民大量涌入,西方国家在针对外来族群的公民教育实践中,相应地形成了以排斥型、融合型、多元文化型、跨民族国家型等为主要代表的移民公民教育模式。必须强调的是,上述四种移民公民教育模式并不存在明显的孰优孰劣,在一定程度上它们都是与各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与变量之一,在它的猛烈冲击下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迁。在公民教育层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外来移民大量涌入,西方国家在针对外来族群的公民教育实践中,相应地形成了以排斥型、融合型、多元文化型、跨民族国家型等为代表的公民教育模式。必须强调的是,西方国家的这几种公民教育模式并不存在明显的孰优孰劣,在一定程度上他们都是与各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外来民工这一群体的队伍在城市不断壮大.外来人口子女已成为生源巾的一个新生群体,甚至是主力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渐深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外来农民工长期以来的付出是城市工业化、现代化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对于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有着重要意义。但就我国现状来说,外来农民工在城市社会融入中面临着很大困境,一直是城市问题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及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现代城市外来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状态进退两难,阻碍着农民工自身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进程,迫切需要深化研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化解农民工身份认同危机。本文阐述了城市外来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内涵,探讨了我国现代城市外来农民工身份认同困境的表现,分析了现代城市外来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如何化解现代城市外来农民工身份认同困境提出了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