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闻要有可读性,就应在“深”度上下功夫。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报纸,特别是党报的重视,《新华日报》等还专门开辟了“深度报道”的专栏。华东地区9家主要报纸还曾开展过“深度报道好新闻竞赛”,其目的是要推动、促进各报提高深度报道的质量,凸显报纸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体验式报道,又被称为“参与式报道”、“介入式报道”,它是记者隐瞒身份并且转换成与被采访对象相同的角色,亲身体验后采写的报道。 纵观近几年国内报纸,无论是国家级大报,还是地方性报;无论是党报,还是生活类报纸,抑或是行业报,许多报纸都发表过生动感性的体验式新闻,一些记者因为敢入虎穴,采写了一系列体验式报道而声名远扬,一些报纸甚至把体验式报道当成了报纸的新卖点,藉此吸引读者的眼光。 随着报业的发展,报道形式不断出新。体验式报道作为近年来在新闻媒体上出现较多的一种报道形式,它在吸引读者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  相似文献   

3.
挖掘基层报道的深度,是地方报纸记者的努力追求,也是报纸新闻改革的突破口。 在电子媒介高度发达的时代,报纸的独特优势在哪里?一般来讲,“快捷”、“可视”为电视之长,而它在逻辑、判断、分析综合等方面的局限,正是文字媒介的特长。在报道深度上,在交待事物的联系上,在分析事物的发展趋势上……总之,在摄像机无法扫描的思想领域和内心世界,“电视”不及“文字”。因为,文字毕竟是一种间接的、更多作用于人的理智的信息。 我国正进行着从体制到观念的深刻变革,基层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但在交通发达,传播技术先进…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报纸深度报道的"整合"叙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互联网的兴盛带来报纸深度报道叙事策略的某些改变。网络作为新闻叙事的一个新的“隐喻库”,与目前报纸深度报道所呈现出的显著的“递归”结构密切相关。而这种结构是有效整合新闻信息的一种方式。网络技术还强化了新闻的“同题传播”,使得对于“故事”的发掘越来越成为由多个媒体共同完成的任务。报纸深度报道所负载的使命,已非单纯“寻找故事”,而在很大程度上转向“整舍故事”:在“核心”事件之间建立足够深广的关联、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卫星”事件,以及寻找信息延宕与压制所带来的“断点”。其在媒介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深度报道(亦称深入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①长期以来,在许多业内或者业外人士看来深度报道一直是党报的优势所在,是党报的“利器”。而近年来,它却越来越受到各地都市类报纸的重视。一向给受众提供“快餐式”消费的都市报却青睐被称为党报“重型炸弹”的深度报道,这难道只是都市报运用报道文体的一种偶然现象吗?不!在笔者看来,这是都市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一、突破都市报同质报道瓶颈提高竞争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雨后春笋”,从这些曾用…  相似文献   

6.
陈文 《新闻世界》2003,(12):29-29
图报道,即以图片、字相联的形式,共同完成对某一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现象的报道,是报纸新闻深度报道的有效体裁之一。因其兼而具有图像的直观生动与字的丰富翔实,近年来愈来愈受到读的青睐,成为国内诸多报纸版面的“热卖”内容。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新闻界来说,“深度报道”这一名词并不陌生。自20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后,虽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却活跃了我国新闻界的思维,推动了我国新闻人对传统的报道形式进行反思与创新。20世纪80年代后期,深度报道在报纸新闻中已占相当数量,并诞生了一批激动人心、永垂史册的优秀作品以及具有现代新闻意识的记者。从90年代开始,深度报道继在报纸上取得巨大成就后,又开始向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大举进军,一批有影响的电视深度报道栏目如雨后春笋般地先后涌现,堪称中国新闻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常玲 《记者摇篮》2008,(12):46-47
一张报纸的高度、思想力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的深度报道水平。2005-2007年,沈阳日报尝试辟出“深度版”,将该版面作为提升报道质量的一个“大项目”来抓,并尽可能将可操作深度报道的人力资源相对集中,形成一个攻坚团队,再赋予它适度的灵活体制和考核政策,希望以超常规的动作方式实现地方党报深度报道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现在已成为一张每周发行5期的日报,但在报纸定位上仍强调深度报道。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21》以深度报道起家,其渊源可以追朔到《南方周末》,“遗传基因”决定了这张报纸不可能主发那些消息类的新闻;二是,报社的决策层意识到,作为一张传统的报纸,在速度上无论如何没办法同网络竞争,但读者手拿一张报纸阅读深度报道的愉悦感却是纸媒体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10.
1987年,《中国青年报》先后推出气势恢弘的“三色报道”——《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受到异乎寻常的关注和好评。从此,随着报纸深度报道的兴起,深度报道的报道手法逐渐成为新闻学和媒体工作研究的重中之重。其中,故事因素在报纸深度报道中的运用问题又是富有争议性的问题。笔认为,正确看待故事因素,巧妙地糅合对深度报道写作是大有裨益的,因而值得我们去深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赵玉洪 《青年记者》2007,(10):75-76
在现在的新闻界,深度报道成了一个备受青睬的名词。很多记、编辑都为如何搞好深度报道而伤脑筋。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在目前的新闻媒体中,深度报道搞得最好的,还首推报纸。虽然电视日渐“受宠”,但在深度报道方面,电视新闻似乎还有孚众望。那么,其症结到底在哪里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现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媒体尤其是报纸,如何保持和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我认为,深度报道和评论是报纸的灵魂,也是报纸的优势所在。这是其他媒体无法可比的。宏观经济报道属于深度报道的范畴,需要努力提高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3.
深度报道是近年来许多报纸都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一张报纸的思想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深度报道的力量。要做好一张报纸的深度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社记者的业务素质和新闻修养。一篇深度报道的诞生过程大致有策划、采访、写作、编辑等4个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在《伊犁日报》从事深度报道的感受和摸索出的经验,试就深度报道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4.
调查性报道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进入颠峰时期,此后就一直作为一种重要的深度报道形式见诸各种媒介,被称为“报纸的希望”。1985年,普利策新闻奖开始设立调查性报道奖,目前,调查性报道的比重约占整个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三成左右,与解释性报道和客观报道三足鼎立。  相似文献   

15.
刘保全 《今传媒》2006,(5X):40-41
现在报纸上不少新闻干巴、枯燥,引不起读兴趣,可以说是新闻写作上的常见病。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认为,浅而无味,缺乏深度是一个主要病根。新闻要有可读性,就应在“深”度上下工夫。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报纸特别是党报的重视,《新华日报》等还专门开辟了“深度报道”的专栏。  相似文献   

16.
张辉 《视听纵横》2005,(4):95-96
深度报道一度是报纸的优势,是报纸与广播、电视新闻竞争的重要手段。然而短短几年中,电视借鉴报纸这一报道方式,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了深具电视特色的深度报道.弥补了以前只报道无深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互联网设备及信息技术迅速普及,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报纸深度报道整合叙事策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报纸的深度报道方式由传统的“寻找故事”转变为了“整合故事”。报纸深度报道不仅是网络媒体加强舆论监督、提升竞争力以及吸引受众的有效手段,更加具有恢弘气势及谈古论今的思辨力及穿透力,因此,网络时期的报纸深度报道已经成为了新闻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新闻界传播者及手中的欢迎及关注。所以,在网络时代发展的今天,对于报纸深度报道工作人员而言,如何在网络时代推进报纸深度报道的整合叙事质量提升,成为了当今的首要工作。本文立足于网络时代的背景,探讨如何在网络时代提升报纸深度报道整合叙事工作的质量,并分析如何在网络时代进行报纸深度报道整合叙事。  相似文献   

18.
徐华西 《新闻记者》2001,(11):45-48
研究任务 :从现实出发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 ,从不同侧面 ,特别是从与读者需求链接的角度 ,揭示和把握知识分子报纸定位的属性 ,解决报纸特色不够鲜明的问题。研究结论 :为完成新时期报纸的任务定位 ,应当从知识分子的共同心理特征和需求出发 ,把定位理念提升于“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在报道领域上 ,突出“教科文理” ;在报道内容上 ,侧重“关注与知识” ;在风格上 ,锁定“知识密集性、理论前沿性、学术探索性”。一、新的任务定位光明日报是面向知识分子的报纸,这是读者定位。这一定位,是由其50多年的传统和风格决定的。光明日报从创刊…  相似文献   

19.
骆正林 《新闻知识》2005,(12):24-27
深度报道是在深度和广度上对新闻资源进行深入挖掘的报道。在新闻事业发展的初期,报纸曾经把告知“新闻事实”作为主要任务,进入新闻竞争的时代后,优秀的报纸不再停留在新闻事件的表面,而是注重挖掘事件背后的内涵,用深度报道来帮助人们解读新闻背后的原因。《人民日报》主管的《江南时报》自2003年底改版以来,明确了“都市新闻杂志”的定位,投入了大量精力经营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20.
鞠庆田  王晨 《青年记者》2006,(14):61-61
媒体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媒体在经济报道形式上、内容上、时效性、深浅度上都会围绕自己的特点展开。其中网络媒体由于其自身互联网的特点,决定了网络媒体在报道经济信息的时效性要远远超过定期刊发的平面媒体,如果平面媒体跟在网络后刊发相同“短平快”的经济新闻的话,势必成了襁褓中吃嚼食的婴儿,索然无味。作为平面媒体,报纸更重要的是提供对经济新闻更深层次的阐述、评论、分析。网络媒体传播的经济新闻好比就是初级产品,而报纸的深度经济报道就是具有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只有这一部分才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源泉。换句话说,深度经济报道才是吸引读眼球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