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互联网凭借其强大的传输、交互、资源整合优势推动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影响了电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经过六十年发展流变,中国电视剧呈现着高度产业化、市场化特征。近五年随着政策法规的完善,经济、科技的发展,中国电视剧产业进入了新生长时期。面对中国电视剧市场出现的新现象与新问题,从业者应当运用产业思维指导电视剧的创作与传播。浙江华策影视集团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诞生、壮大,已经成长为业界领导者。本文在梳理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脉络,分析市场特点的基础上,将华策影视作为个案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产业研究法等研究手段,探析全媒体时代中国电视剧创作与传播的产业化思维。  相似文献   

2.
张斌  潘丹丹 《编辑之友》2022,(9):93-103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电视剧产业在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开创了繁荣发展的新局面。文章紧扣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提炼出顶层赋能、产业动力、培育增长点三个逻辑向度,从媒介生态、政策制度、供给结构、市场力量、内容趋势、传播格局等多维视角,系统分析了五年来我国电视剧产业呈现的崭新面貌,同时以全局观、新常态、技术面为增长点,剖析中国电视剧产业结构的新动能和发展的新路径,以此进一步夯实电视剧强国目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产业价值链建构是电视剧产业各环节分工深化发展的结果,是电视剧产业链上的各环节及上、中、下游贯通所形成的价值增值。本文主要从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涵义解析入手,探讨产业价值链逐步建构与中国电视剧产业化进程的动力关系,认为产业价值链建构是中国电视剧产业化进程的驱动因素,也是中国电视剧产业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田涛 《声屏世界》2012,(4):37-38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正在面临着互动传播的挑战,新媒体时代下的中国电视剧营销模式也开始逐渐向创新、多元化发展。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电视内容产业类型,中国电视剧市场开始从播出方式的竞争上升到营销方式的竞争。各电视台也在电视剧营销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力求为优质的电视剧资源构建更好的传播平台。2012年第一季度,黑龙江卫视首播《乡村爱情小夜曲》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电视剧产业呈现电视剧制作数量不断增加、电视剧产业化不断发展、电视剧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新世纪十年是新媒体蓬勃发展时期,新媒体与电视剧产业的结合,揭示了电视剧产业的新方向。总括起来,新媒体与电视剧产业结合经历了三大时期。  相似文献   

6.
熊忠辉 《视听界》2014,(3):18-22
认识数量规模巨大但价值稀释的中国电视剧产业,与量少质优的韩国电视剧产业之间的差异,在电视剧作为文化输出的重要产品类型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电视剧产业整体优势、生产层面、价值层面、政策层面等方面阐述中韩两国电视剧产业的差异性,探讨中国电视剧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网络媒体成为具有支配性地位的媒体创造了条件。当大多数中老年人还守在电视机前欣赏电视剧的时候,上网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获得电视剧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电视机的依赖越来越小,传统的晚间看电视剧的娱乐休闲方式悄悄改变。网络时代的媒体技术融合使电视剧受众分化,进而使电视剧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张春兰 《传媒》2023,(6):45-46
中国电视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国际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为中国电视剧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内容和平台支撑,推动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从单片的商业发行向在国际互联网平台规模化播出转型。通过本土化运营、多语种翻译服务,中国电视剧在国际互联网平台实现破圈传播,进入到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成为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纽带。  相似文献   

9.
2016年8月25日,全面解读全球电视剧产业最新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综合性研究专著《剧领天下——全球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6)》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展览馆召开。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本书主编胡占凡,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本书副主编张海潮,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苗棣,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维东分别就中外电视剧产业的生产创作、观众收视、市场运营等最新研究成果做了专题发言。发布会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主持。中国电视剧行业的相关领导以及众多业界、学界人士参加了发布会。  相似文献   

10.
以《理想照耀中国》为代表的“新主流”电视剧,探索了国家主流价值观宣传的新路向。在价值生成上,电视剧“艺术文本”形成“人民性”与“人性”兼顾的“新时代人民性”,并在题材选取中聚焦个体,叙事策略上向“人”倾斜,时空建构中倾向年轻态。在产业生成上,《理想照耀中国》在广泛的类型化、多样化的传播以及对不同文化市场的沟通上,充分发挥电视剧生产制作的工业美学优势。新的价值生成与形态生成,构成“新主流”电视剧新的美学范式,为当下电视剧的美学呈现提出新的要求,体现出新时代人民群众新的美学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重在宏观调控赵晖在《中国电视剧产业亟须完善平台建设》一文中指出,电视剧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分类中一个重要产业,在政策管理层面,政府首先要转变工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变单纯行政管理为服务建设。为电视剧的制作、生产和销售搭建公益性的平台,有助于该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当下文化产业正在逐渐成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我们需要采取战略性的视角去评判和引导其下属的产业分支的运作。电视剧产业作为市场表现力最为活跃的文化产业,其需要的是产业化的宏观调控,而不是微观限制的管理。基于此,国家对电视剧产业的管理亟须转变其管理职能,真  相似文献   

12.
范鹏 《新闻通讯》2010,(11):42-43
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三网融合试行方案出台的消息,这意味着搁置近十年、商讨近五轮的方案终于敲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广播电视又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些机遇与挑战中,电视剧评估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后也将迎来新生。本文由此提出适合电视剧评估的一些建设性意见和思路,希望可以给前进中的电视剧产业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3.
2014年,中国电视剧的产业发展进入调整之年:主管部门调整政策加强监管力度,电视台调整心态迎接播出新政,制作主体调整重心兼顾双方需求,视频网站调整方向发力自制剧,电视剧的产业生态悄然发生许多改变。本文将2014年电视剧放在大的产业格局中,分别从行业监管、生产与传播、题材格局与艺术创新以及版权、审查等多个角度进行梳理与评析,以期从纷繁的表象中寻找产业发展的线索与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产业链角度出发,对中、美以及TVB电视剧产业运行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中国电视剧产业可以从产业链上、中、下游借鉴美国和香港电视剧产业的相关经验,以促进自身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孙铭欣 《编辑之友》2018,(3):62-65,107
作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电视剧最多的国家,我国电视剧在海外传播方面面临层层障碍.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我国电视剧的海外传播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在“内容银行”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型电视剧交易平台,以此来推动电视剧产品货币化和价值增值,借助新媒体及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电视剧产品海外传播提供一种创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王琛莹 《新闻传播》2012,(2):178-179
中韩两国电视剧在本土之外的表现差异不仅是政策制定的不同,其背后更有中韩两国电视产业体制的差异、制播模式的影响。本文试图结合中韩两国电视剧产业的管理体制、制播模式进行分析,对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是中国电视剧在传统题材上寻求新突破、进行题材变革的一年,各类题材的电视剧在各大卫视播出,受到热评热议。而电视剧在市场上的变革,开始理性探索电视剧市场的发展道路,创新型营销方式也被提上发展日程。中国电视剧题材、艺术、市场的三大变革点亮了2009年电视荧屏。  相似文献   

18.
王韪义 《视听》2023,(9):17-20
英模题材电视剧以英模人物为原型,体现主流价值观,是中国主旋律电视剧创作中的新发展。《大山的女儿》是典型的英模电视剧,它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角色塑造、叙事结构和内涵发掘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挖掘了新时代中国式的青年英雄角色、新时代叙事策略以及新时代青年初心与使命的内涵。正是这种艺术创新,让该剧有了不同于普通英模类电视剧的时代内涵,体现出新时代英模电视剧的新创作形态。  相似文献   

19.
王佳 《出版广角》2016,(14):74-76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传统行业的变革,在新媒体潮涌之下,传统电视剧产业正在演变为一个全新的产业模式.本文对媒介融合环境下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概况进行描述,分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剧产业链在生产制作、发行播出、营销与反馈三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仍存在的问题,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5,(19)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电视剧为代表的文化产品成为世界各国文化竞争的新平台。虽然我国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电视剧制作和播出大国,但电视剧供过于求现象严重,其主要的原因是版权交易的缺位,生产与市场完全脱节。本文在内容为王、渠道为王的前提下,借鉴相关理论,尝试构建"新型电视剧国际交易体系",旨在增强我国电视剧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电视剧产业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