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钱雨 《教师博览》2006,(10):6-7
课前20分钟,我走进了五(四)班的教室。教室的墙壁洁白,阳光正透过明亮的玻璃窗照进来.孩子们用好奇的眼光上下打量着我。我弯腰问站在教室前面的几个孩子:“你们一会儿要上什么课呀?”他们说:“探究课。”“什么是探究课呢?”一个男孩说:“就是查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另一个说:“就是讲一些课外的知识。”我问他们最喜欢什么课,男孩不假思索地说:“电脑课。”女孩则说:“音乐课!”  相似文献   

2.
在我看来,学生就是我的合作伙伴,是我的朋友;有时候,学生又好像是花果山的那群猴子,而我就是那只美猴王;我只是他们的引路人,是平等中的首席,我们在平等互助的交往中“双赢”。 今天下午只有一节课,是下午第三节课。第二节课刚下课,我就去“候课”。我走向教室时,正三三两两地散在教室内外的学生,见我来了,立即兴奋起来,一个个高声叫喊着“老师好”,让我应接不暇。我知道,他们这是故意与我闹着玩,是喜欢我,在我意识中,根本没有其他老师认为的那种“没大没小”。这情景让我有点像孙悟空又回到了花果山似的感觉,开心而欢乐。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我心     
这堂课是我在天津市教研室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中上的一节示范课,时长60分钟,学生是上课当天早晨才见面的大港油田一中的初三学生。《泰坦尼克号(节选)》这篇文章是自读课,老师一般就略去了,尤其在初三。在备课的时候,我是特意选这篇的,主要是因为讲过这课的老师较少,拿来做公开课的更少,容易出新。另外,我始终觉得作文教学如果能真正融入于日常的文本教学中来,那将是事半功倍的好事。及树楠先生就曾经对我说:“课不出新就不要拿出去!”是的,循规蹈矩地教没有必要给大家看,我一贯坚持这个态度,即使是2000年参加“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  相似文献   

4.
教师,这是一个多么神圣的职业。我说:“我要做一名人民教师!”假如我是教师,我要致力于改革,抛开老一套不适应现实的教学。要设朗读课,演讲课,我要召开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5.
有一天,一位编辑递给我一份报道,“好好读一读,也许你能为高三学生写点什么。”他这么对我说,我认真地领受了他的推荐。报道很长,讲的是一门被称之为“幸福课”的选修课,这门课在哈佛大学开设不久,已经一跃成为最受欢迎的选修课。  相似文献   

6.
王玉珍 《山东教育》2007,(10):27-27
几年前,我参与了我们镇的教改实验课题——磨课。在实践摸索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好课是“磨”出来的。下面,我就以《丑小鸭》一课为例,谈谈我磨课的收获。[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我跟身边的青年教师多次说过:“我喜欢听虞大明的课!”虞大明,顾“名“”思”课,可真有点“大”气“明”朗的风格《。家是什么》一课的教学也可以称得上是个例证了。设计的秀气——他的教学设计“精”中“见”巧“,巧”中显“秀”,每每可  相似文献   

8.
学校搞青年教师赛课,一年级的三位老师选上的是《放小鸟》(苏教版小语教材)一课。课文大意是:姑妈送给“我”一只可爱的小鸟,“我”把它放入笼子中,给它食吃,给它水喝,但是它一动不动。“我”很着急。突然,小鸟叫了一声,“我”向窗外一看,有一只鸟在叫唤,叫声很焦急。“我”想肯定是“鸟妈妈”来找她的孩子了,就把小鸟放了。三位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写窗外的鸟在焦急地  相似文献   

9.
这几天,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探讨学习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这一课。课后面的“想一想”环节里有这样的题目:井盖儿为什么是圆的?  相似文献   

10.
唉,不知怎么搞的,最近我们班刮起了一股攀比风。听——“我这件衣服是蓝猫牌的,帅吧!”“这算什么,我的铅笔盒还是我舅舅从香港带回来的呢!”……有些同学一下课就围在一起比个没完。风一大,自然也会刮到老师的耳朵里。谁知,陈老师居然决定在班队课上举行一次攀比会,这太反常了,不知陈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班队课如期来临,陈老师直截了当地说:“听说我们班最近刮起了一股攀比风,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看我们班谁最富有!”“还真比啊!”我在心里嘀咕着,再看看周围,平时最爱比的几位同学都不作声了,他们大概在揣测老师的用意吧!“怎么?没有…  相似文献   

11.
张俊 《四川教育》2005,(1):42-42
最近听一节公开课,在课结束时老师问学生:“你们想去寻找风吗?”学生说“想”。老师又说:“那你们下次去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叫上我。”本来老师是随便说说的,因为她上完课就要回自己的学校了。可学生是很认真的。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那你住在哪里啊?”说真的,如果那个老师直截了当地回答学生,我就不好说什么了,可是她居然不敢。我不知道提问的学生会是什么感受,  相似文献   

12.
沈磐 《中学教育》2005,(3):40-41
读本科时。友人陈氏指教室之课桌。告诉我,“教育是桌子”。我愕然。不知其所云为何。  相似文献   

13.
在一节识字课上,当我刚刚在黑板上写出这节课要学的“旺”这个生字时,几十双小手齐刷刷地举起来,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我知道,这个字念‘Wang’”。那几十双渴望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是不容置疑的神气,班里有位女同学主动站起来告诉我,她在上学之前就已经认识  相似文献   

14.
李娟 《班主任》2012,(9):43-44
又一批新生到来了。与往年一样,我把班长、学习委员等“一级重职”分给了学习成绩居前的几名学生。没想到第一次分派任务,学习委员就向我“辞职”,理由是任命各科课代表的任务把她给难倒了。“你们原来班中的干部是怎样产生的?”我问。“是老师任命的。”  相似文献   

15.
谁是真天才     
孩子,今天下午我为你上中文课的时候,你提到某某人是天才,又说你不是天才。 “什么是天才?”当时我问你。你支吾了半天,答不上来。  相似文献   

16.
我是谁?     
一“你看你,才考了几分?”妈妈手里捏着那张批着鲜红的“61”分的数学试卷,用力地上下抖着。我不敢看妈妈那充满愤怒和无奈的眼睛。考得这样差,怨谁呢?数学老师的课永远是那样一种声调,平板而“朴实”,犹如清水煮白菜一样。而以前数学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啊,现在却完全失去了兴趣。CZSSJ“你看看人家许文,考了100分,你呢?”妈妈继续她那“永动机式”的絮叨。许文,唉,又是他!我恨他!在数学老师“念经”的时候,他却总是全神贯注,所以最得老师的嘉许,上课时老师总是看着他讲,仿佛教室里只有他一个人似的。许文成为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家长训…  相似文献   

17.
“这件衣服是蓝猫牌的,怎么样,帅吧!”这算什么,我的铅笔盒是我舅舅从香港带来的。”不用看,准是我班的两个“大款”正在互相攀比了,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班里刮起了一股攀比风,同学们一下课就围在一起比个没完。这天班队课,陈老师快步走进教室,直截了当地说:今天队课的内容是:比一比,我们班谁最富有!”同学们的好奇心顿时膨胀到了极点。“啊,是不是近来越刮越凶的攀比风刮到了陈老师的耳朵里?难道还真比啊?真不知陈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在心里嘀咕着,再看看周围,平时最爱攀比的几位同学此时可不做声了,大概在揣测老师的用意吧。回过头…  相似文献   

18.
“有些课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这是武凤霞老师的《船长》一课给我的第一个直接而真切的感受。小学太需要这样的课堂了!但是,我却听到个别老师这样说:拿我们新疆克拉玛依的那场大火与国外的这场救险比较,这不是在揭我们自身的伤疤吗?恰恰是这种不和谐的声音,使我们更有理由为武老师的这一节课叫好!唤醒沉睡的灵魂《船长》一课,如果仅仅满足于字词教学,像“薄雾“”船舷“”剖开“”顷刻间“”呼号“”嘈杂”等,其实不消说武老师,很普通的教师都可完成,但对“船长“”责任“”英雄”等词语的解读,可能就不是我们翻看字典所能够做到的了。如果…  相似文献   

19.
如果有人问我,你从教的心得是什么,我会沉思,因为我是一名小兵,刚刚走过九个年头的从教之路。但是,我也会坚决地把涤荡我心灵、养护我成长的感触脱口而出,那就是“爱”!生下来享受的是亲情之爱,入学后得到的是老师的爱,工作后的爱是从哪里来的呢?直到工作几年之后,才找到了这爱的源泉。爱是苦读积学。为的是把育人的工具磨得锋利无比。在参加天津市第五届青年教师“双优课”决赛最后一个环节作课中,我大胆使用“发现法”,让学生自主质疑,合作解疑,结果学生表现得确实很好。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大量有价值的问题不断涌现,探究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使我体验了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你说我辩、自在交流、不吐不快、其乐融融……我深知这些都应归功于长期的学习积淀。爱是认真备课。为的是把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效益最大化。在作《卖油翁》的公开课时,我设计了该课的学习目标是:读懂,说好;抓文眼,明主旨。我安排了五个环节:速读——说“记忆”的话;诵读——说“积累”的话;选读——说“理解”的话;寻读——说“发现”的话;演读——说“创造”的话。紧扣“熟能生巧”的中心,开始让一学生到黑板上画了一个圆,他画得很不圆,我又画了一个,画得比较圆。经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熟能生巧”...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第三册10课《我是什么》,这课通过拟人化方法传授科学常识,形象地说明水的特点,从而有机地进行词语训练与思维启迪。为此,宜于采用趣引四法。其一,抓结句,导开头“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水”。“水是怎样变成汽的?”这样就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