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日报“喜迎十八大走转改看变化科学发展北京行”专栏从9月中旬开栏,以每天一篇的频率分不同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立体全景式地报道北京10年来的发展变化.这组报道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了成就报道的思路,从百姓视角出发,通过记者体验、人民感受、具体数据、直观景象等各方面报道,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来展现发展成就、今昔变化.  相似文献   

2.
提起时政新闻,人们感觉最深的就是这是围绕政治活动而产生的新闻,其大多是领导活动、会议报道或成就性报道,说教味浓,形式也较呆板。殊不知,就是这些在一般人眼中看似“冷”“硬”的新闻,却蕴含着大量的政策信息,其中的内容绝大部分是普通受众最关心和关注的。那么,作为新闻工作者,如何让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更好地为普通受众所接受,并...  相似文献   

3.
全媒体时代,面对全新的传播环境,传统主流媒体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宜昌三峡广播电视台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喉舌,在加快推进媒体融合步伐中,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创新主题成就报道方式,打造全新的“点赞”系列原创融媒体专栏,实行“先网后台、台网联动”的传播方式,通过精品创作、多元传播,进一步提升党媒“四力”,抢占舆论引导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4.
新闻媒体要承担好“聚民心”的使命任务,就要从百姓视角改进新闻报道,主动对接百姓需求做好宣传和服务,坚持百姓态度,想百姓所想,说百姓听得懂、愿意听的话,惟此,新闻宣传才能直达百姓内心,媒体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作用才能发挥。  相似文献   

5.
《三峡晚报》2012年推出的“三峡地理”周刊,创新城市历史文化报道模式,立足挖掘本土人文地理内涵和城市发展脉络,以建设性的态度关注历史、现实与未来,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再现一座城市鲜活的历史,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新颖的报道方式和鲜明的人文主义风格,让报纸从冗繁的社会新闻中脱身而出,大大提升了报纸的阅读品位和品牌价值,赢得读者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6.
《安庆晚报》在主题报道中关注和分析社会生活的细微变化,注意了解群众的心态和情绪,精心筛选梳理能够引起群众和社会共鸣的新闻人物、新闻事件,力求以新鲜的报道元素、独特的新闻视角,使新闻报道深入大众的思想深处、心灵深处、感情深处,引发公众和社会共鸣,增强新闻性、可读性,营造氛围、提高宣传报道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民生问题愈加重视,惠民政策不断推出,服务职能不断完善,这些内容都是百姓热切期盼的。作为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理所应当地承担着重大政策宣讲、重大战略阐释、重大举措解读等新闻报道任务。由于民生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群众,因而也增强了媒体自身的影响力和亲和力。政府期待、有益公众、自身发展的“三方”共赢需求,促使媒体把加强和改进民生新闻报道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抓紧抓好,致力于服务大局,服务百姓,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在党委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迎接党的二十大的重要作品,系列报道《解码十年》以客观、权威、多维度的数据及其变化为切入点,以数据的可视化呈现、沉浸式视听体验和故事化表达为手段,将宏观数据叙事与微观个体表达相结合,生动、立体地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十年巨变。  相似文献   

9.
怎样才能把重大主题报道做得生动、有味,既让领导满意,又让读者爱看,这是县(市)报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话题。《诸暨日报》有关旧城改造的系列报道,报道规模大、时间跨度长、牵涉对象多,由于抓住了重大主题报道的"牛鼻子":一切从百姓热切关心的角度切入,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他们的经验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在转型的县市报如何以大众情怀、百姓视角来关注热点问题?如何做到贴近、贴近、再贴近,反映百姓生活中的兴奋点?这里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许多方法值得创新,而温岭日报开设的"温岭日报QQ论坛"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闻向来由于"冷、硬"而不受读者欢迎,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如何让经济新闻活起来、热起来,让读者不再冷眼相看,是时下经济新闻工作者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有不少业内人士提出经济新闻应凸显"民生视角",贴近百姓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喜闻乐见,这一观点得到很多专家的认同,一时间民生经济纷纷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12.
柏建斌 《新闻实践》2005,(10):55-56
长期以来,媒体对公安新闻的报道多来自于公安机关的新闻发布和案情通报。特别是一些深度报道,由于信息源单一,报道题材的同质,媒体缺乏缺乏主动性,不能及时反映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也难以做深做透。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钱江晚报“新闻110”专版推出了《周末调查》栏  相似文献   

13.
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释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深刻揭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走好中国道路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众多媒体纷纷围绕"中国梦"这一主题,通过"走转改"获得新鲜的素材,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如何走好中国道路,弘扬中国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世界》2011,(6):F0004-F0004
《亳州晚报》系中共亳州市委机关报,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主管),报纸创刊于1994年4月,其前身为《药都报》、《毫州报》,曾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报纸”。2000年6月,《亳州报》获得全国统一刊号CN34-0073。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3日至7日.武汉晚报成功策划并实施了一次短平快式的“异地打工,为您探路”战役报道。记者兵分六路,奔赴沿海地区采访。在短短几天内,发回大量鲜活新闻和有价值的用工信息.为我省及武汉市外出打工农民指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本埠新闻媒体竞争中,打了一场漂亮仗。回顾这场报道,我们认为,“快”是成功的关键,是取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16.
会议报道历来是党报的重要任务和职责。但长期以来,多数党报的会议报道在强调宣传政策指导工作的同时,往往权威性有余,贴近性和可读性不足。一些群众所关注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经常被淹没在会议材料和领导讲话当中。结果一提起会议新闻,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领导讲话和程序性的会议报道,这种刻板印象使得最终的传播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实际上,  相似文献   

17.
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及时把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传达给基层广大读者,这是县(市)区域报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温岭日报采用百姓视角和平民化的新闻表达手法,使“构建和谐社会”主题报道深入人心,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学界与业界常言道:经济报道有"三难",即难写、难懂、难以留下较深的印象。这固然同经济新闻专业性强、术语及数字(据)多有关系,但症结却在写作上。如何使经济新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呢?笔者认为,经济新闻报道应该以"三贴近"为基本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如何围绕"三贴近"做活  相似文献   

19.
今年4月,南方科技大学正式获得教育部的"转正"批文,9月将有180名考生通过高考与南科大复试相结合的自主招生方式走进南科大的校园。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南科大的改革步伐一直备受媒体关注。如何做深、做透这个关注度极高的新闻事件?由《新安晚报》策划的"朱清时之困"系列报道突破常规,深度关注改革背后的人物理念,这一大型策划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也为都市报做好重大新闻策划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两会“的报道中。如何找准和突出“两会”与本地域的关联性,是各个省级媒体报道效果好坏的关键。这就要求在选题上。要贴近本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在报道上贴近本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民生问题每年都是“两会”热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