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共图书馆非营利组织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寻求社会捐赠的案例与经验,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必须建立相关的非营利组织专门从事社会募捐活动,并对公共图书馆非营利组织的结构进行了组建和分析,对公共图书馆非营利组织的募捐程序进行了介绍和梳理.为各类募捐对象设计了不同的募捐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吴江文 《当代传播》2006,(1):101-102
新闻媒介作为社会组织与大众接触的桥梁和捷径,在诸多方面值得社会组织研究和运用,通过传播媒介可以实现社会组织低成本地走向社会公众。本文着重就社会组织如何建立和处理好媒介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倪敏 《新闻通讯》2012,(11):33-34
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我国媒介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在媒介市场化的过程中.要谨防媒介公信力的下降。作为公众信息和话语资源的源泉,媒介应该合理分配媒体内容,以其高质量的内容和关注公益的立足点,培养公众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较高的媒介素养,了解公共的信息需求和话语权力,并以此维护与增强媒介公信力,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4.
郑璐 《青年记者》2012,(11):63-64
我国目前拥有数量众多的非营利组织(NP0),它们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国公民社会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NPO单体发展,不仅存在资源匮乏、规模有限、能力不足、专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而且社会公益性不强,合法性和公信力都不高,法律制度和经济环境都不利于其健康发展.虽然有部分组织意识到了营销传播的重要性,但在传播方式、传播手段和资源使用上,存在很大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媒介繁荣与公信力低迷并存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笑 《视听界》2009,(3):52-54
现代媒介跨形态,跨区域和跨行业集中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媒介组织与内容产品的繁荣与媒介社会公信力的下降和低速同时存在。这一悖论无论是对于中国媒介产业本身还是对于中国社会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本文系统分析了上述悖论的成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刘琼 《东南传播》2010,(7):11-12
在中国的传播学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将"媒介可信度"与"媒介公信力"概念混为一谈,这种情形直接影响到了该领域的研究深度。本文在分别考察上述两概念的基础上,再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结论是,中国的"媒介公信力"与"媒介可信度"概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合,前者比后者指涉范围更广,且通常采用定量方法加以测量,而后者则同时采用思辨和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广告刊播与媒介公信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公信力是公众对媒介的社会期待与媒介实际表现之间契合程度在公众心理上的反映。媒介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复杂而多样,其中媒介所提供的信息的质量为最直接、最关键因素。刊播广告能够壮大媒介的经济实力,有助于提升媒介公信力。但是,刊播广告有可能造成广告商控制媒介,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目前,我国新闻媒介刊播广告存在虚假广告、新闻广告、庸俗广告和随意插播广告、广告超量等问题,引起公众强烈不满,有损媒介公信力。珍惜媒介公信力,规范广告刊播行为,势在必需。  相似文献   

8.
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个结构复杂、规则多样的社会,被转变为结构简单、规则单一的社会,它的组织原则和运作原则,越来越围绕于"市场一国家"这个轴心。在这个二元对立中,公司和追逐私利的个人成为市场经济社会的主体,而实行强制性税收和调控的国家,即使变得廉洁和高效,似乎也只是作为一种必要的强制性而存在。这种看法几乎就是主流的经济学教科书对市场和国家的典型描述,不仅在渐渐成为经济转型的实施蓝图,  相似文献   

9.
李霞 《新闻爱好者》2008,(12):39-40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I·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最初人们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地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但此后,先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形式开始向数字媒介转变,所有的传播技术都快速地融合成了数字形式,互联网逐渐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融合。此后,网络技术的推动,又使得媒介融合得以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媒介在甘南藏区的普及,大众媒介对农牧民日常生活的“再构成”作用推动了藏区社会组织、公关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加速变迁.本文选取甘南藏区五个代表性的村庄开展田野调查,在系统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大众传媒普及对甘南藏区社会组织的冲击、乡村“权威”的转移与公共生活新“中心”的出现以及媒介叙事导致甘南藏区日常生活中公共行为的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媒介信用或媒介公信力的问题,是我国学术界近年来热议的话题。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教学者用媒介公信力取代了媒介可信度的概念,更没有用媒介信用的理论来统领媒介可信度与媒介公众信任,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术研究的混乱。本文从概念的语义和理论来源入手,辨析了公众信任与可信度的意义区别,结合西方社会学和传播学关于信任、可信度、信用理论的历史发展,界定了媒介信用的逻辑起点是可信度而不是公信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媒介信用理论体系的建构方式,论证了媒介公信力是一个误用的传播学概念,廓清了理论上的迷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非营利组织理念,提出了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是需要社会多方力量的支持和援助的,其中包括非营利组织的参与。文章从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国外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情况、我国社区图书馆的现状、社区图书馆的营销以及非营利组织运行模式下社区图书馆运行机制和发展机遇等几方面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大众媒介公信力形成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国平 《新闻界》2004,(2):36-37
当前,大众媒介公信力作为一个重要的话题被提出并得到强调、实务界和理论界已经对它进行初步探讨,本文拟从生成系统这一点出发对媒介公信力形成过程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4.
增加财务透明度是非营利组织摆脱生存危机和信任危机的重要举措,科学合理地评价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是增加财务透明度的前提。依照网络环境下财务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从网络财务信息内容、网络财务信息质量特征以及网络财务信息获取的便捷性这3个方面构建非营利组织网络财务透明度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具体评分标准,有助于科学地评价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用该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安徽省53家不同类型的非营利组织网络财务透明度,得出的结论是,目前安徽省非营利组织网络财务透明度总体不高。在我国,除了应当加强对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评价体系的研究之外,还应当加强对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影响因素和决定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非营利组织——图书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腾芳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11):87-89,97
在介绍我国县级以上图书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论述图书馆的非营利组织地位和中美两国对非营利组织的优惠政策,并提出借鉴国外的做法,将图书馆建成非营利组织,以解决图书馆的资金与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北京市大学生抽样调查数据,发现大学生对传统媒介和数字媒介公信力的评价无显著差异,但在具体评价维度上,大学生认为数字媒介信息量更大、反映群众意见更加充分、揭露坏人坏事更加有力;在新闻类型方面,大学生更倾向于相信传统媒介上的经济、文教和科技新闻;对于政治、社会、娱乐新闻等,则更倾向于相信数字媒介上的报道。同时,从受众角度分析媒介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发现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媒介公信力评价没有显著影响,但媒介使用情况对传统媒介公信力评价有显著影响;大学生对不同媒介公信力的评价与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的态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周莹 《新闻知识》2006,(3):22-23
在今天的社会里,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其构筑的信息传播网络设置了社会的规定语境,并构建着该语境下的社会意义认同。正如美国传播学者戴维·阿什德指出的那样,“信息技术的技术和语言(或表述) 以及大众媒介在我们这个现代(和后现代)世界中是这一[象征、传播]过程的关键要素。简言之,社会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媒介而形成的社会媒介公共组织本质上强调参与者话语传播的开放、分享与互动,也是一个自组织的网络传播系统。本文主张用布迪厄开创的场域视角来诠释社会媒介自组织传播实践,并为此提出了社会媒介场域的概念,分析了社会媒介场域独立存在的依据,并以新浪微博为例阐明了社会媒介场域理论建构中的相关概念,包括社会媒介场域中自组织传播行动者主体、自组织传播的幻象、自组织传播的位置关系、自组织传播的竞争工具——资本、自组织传播的逻辑——惯习等。  相似文献   

19.
严利华 《今传媒》2012,(1):27-2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剧烈的社会转型与变革让社会公正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媒介伦理问题作为大众传媒与社会公正关系的实质使得二者有史以来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为社会向更加公正的方向迈进提供新的技术支持,但也不得不面对其带来的关于社会公正的困惑。尽管如此,我们仍有理由期许,社会公正的基本气质与精神将扩散到更加广泛的角落。  相似文献   

20.
在探讨媒介组织及媒介集团有效规模的基础上,对目前媒介规模发展的两种趋势进行了理论上解释,得出了以下结论媒介组织及媒介集团规模确定的依据为管理协调成本与交易成本的大小,媒介集团的整体实力不仅取决于媒介集团内部构成的合理安排,也取决于媒介集团规模的合理确定,媒介集团规模的扩张应从单纯追求"量"的变化,转到谋求追求"质"的改善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