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良友》画报的广告为研究对象,将它置于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品经济中心的上海时代背景之中,分析其对女性形象建构下的身份认同。《良友》画报广告对女性在建构符号下的身份认同表现为作为审美女性的性别身份认同、作为贤妻良母与职业女性的角色身份认同以及作为时尚的阶层身份认同。传统与新型交织并存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男权话语依附下一定程度上女性地位的提升与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2.
<良友>画报中香烟广告既是商业宣传,也是一种新文化的传播.它们塑造了富有新时代特色的人物形象,倡导了新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普及.  相似文献   

3.
在报刊刊登广告是书业宣传的极佳途径。而作为一份发行量巨大、影响广泛的报纸,《良友画报》中的书业广告能为研究当时文化状况提供可贵的资料。为深入探讨《良友画报》中的书业广告的特点,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对比分析法等从广告理念、广告刊登机构、广告类型、不同时期的书业广告等方面对《良友画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提到老上海的风情,就会想到旗袍、百乐门、霞飞路、月份牌广告……这一切都可以在一本《良友》画报中寻踪觅迹。《良友》画报于1926年创办于上海,是中国第一本大型综合性画报,有人说它是一本时尚刊物,也有人说它是一本新闻画报,其内容包罗万象,说它是一个时代的镜像也绝不过分。它的发行量达到4万多份,销量仅次于邹韬奋的《生活》周刊。《良友》画报的发行经营对于期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作为一份视觉性期刊,它在审美品格上也是意识超前的,最重要的是它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对时代的文化和大众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丹 《大观周刊》2012,(12):189-190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广告形式是越来越多,其表现手法也是与日俱增,在广告设计中通过对文化符号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广告内容,同时也能提升广告的质量。本文以从对文化符号的定义及中国文化符号的意义阐述入手,进一步叙述了水墨元素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在影视广告、平面广告及广告招贴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告的价值在于在作为人与物的中介,给物赋予意义。符号学中的双轴关系横组合与纵聚合这对概念能恰到好处地分析广告意义的产生与增值。本文借助广告符号的跳跃、广告传播的共振、广告文本的互文性、广告符号的预设等常见的广告运作手法,分析了广告符号的双轴关系在广告传播中的意义增值过程。  相似文献   

7.
尹琪  孙家英 《东南传播》2012,(9):128-129
民国时期香烟广告数量众、形式多,代表当时广告最高水平。以在我国影响范围大、发行时间长的《申报》上的香烟广告为研究对象,可以发现,香烟广告的创意诉求丰富多彩,但其诉求却始终围绕"利益"进行,有使用利益,经济利益,还有情感利益。每种利益诉求在不同的广告中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形成了核心突出、形式丰富之香烟广告风格,对当时其他行业的广告和后来的香烟广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符号:广告传播的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进  白丽梅 《现代传播》2006,(4):164-166
索绪尔指出符号学是“关于符号及人类社会中符号生命的研究”。①符号学作为一种新的人文社科的方法论,主要是运用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整个社会文化现象作符号意义的研究。符号学的思想之所以成为新的人文科学的方法论,核心在于它用有意义的符号为人类认识和掌握世界提供了一套新的媒介系统和分析方式。广告传播过程中充满了符号和由符号构成的文本,符号对于理解和研究广告传播,开辟了一条柳暗花明之路。一、传播中的符号分类基于不同的标准,对符号有着不同的分类。传播学里最常见的划分方式,就是把符号分为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播媒体对都市的现代化进程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良友》画报作为诞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一份大型综合画报,甫一出现就受到了大众的广泛认可。画报立体的构造着这座大都会的语境与空间。本文以都市符号、女性叙事、消费文化为关键词对《良友》画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广告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推销方式,特别是人体广告。广告中普遍运用的“身体符号”具有形体性、代表对象性和意义传达性。在符号化趋势下,身体已经成为特定群体的符号标志和消费品。身体作为一种意象,被广泛运用于现代商品广告之中。本文在论述人体作为一种媒介传达信息的同时,也谈到了女性形象问题和公共道德问题,以及人体广告在积极的推销作用背后所隐藏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章瑞  刘勇 《编辑之友》2022,(6):103-112
城市是一种文化形态,影响着栖生于其间的媒介之生长机制及特征,广告则承载了国家、民族与社会身份塑造等多元因素。文章通过分析分别位于上海和天津的《良友》画报和《北洋画报》1926年—1937年间的广告图像表征,从媒介地理学的视角,在民国时期的特殊社会历史语境中,沿着“地方中的媒介”和“媒介中的地方”两条路径,考察两画报如何以图像表征其地方意象,结合南北地缘和社会思潮差异,探索民国时期画报广告如何参与地方感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正广告的天然功能是促进商品的销售。在建构广告文本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把能否有效劝服消费者作为文本符号选择的标准;它紧紧抓住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依靠物(功能性价值)而存在,人通过物的符号意义(象征性价值)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它不断激起消费者的各种欲望(当然,这种欲望只有通过消费商品才能获得满足)。人与物的关系、人们追求欲望满足的心理,是广告构建商品符号意义、创造劝服说辞的起点。同时,广告是一种文化,它在实现其  相似文献   

13.
张岑 《新闻传播》2012,(7):150-151
在后工业时代,广告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力已经从单纯的经济层面向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入侵。广告作为促进销售的一种手段,实际上是一种向消费主体传播或者表达有关商品客体讯息的符号系统。文章从符号学出发,试分析广告符号的意义,以明了消费社会中广告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客体和意义之间关系的学科,符号学既是一种解释社会文化现象的理论.又是一种方法论.广告传播过程中充满了符号与由符号构成的广告文本.本文拟结合罗兰·巴特、斯图亚特·霍尔等符号学大师的理论,从符号学的视角来解读耐克广告,深刻揭示广告表面意义之后的隐藏意义,并进一步分析品牌符号系统的作用机制对受众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池筠 《新闻世界》2010,(7):133-134
在消费社会中,汽车消费不仅是使用价值的消费,还是符号的消费,也是一种空间消费。汽车电视广告作为视听合一的符号系统,通过对符号意义的建构,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本文以一系列丰田汽车电视广告为文本,运用符号学、意识形态研究方法分析如何运用广告符号塑造商品形象,并解析丰田汽车广告带来的神话及其存在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把电视广告片视为一种符号系统时.我们可以用新的视角来研究广告、商品和消费。现代社会商品原本的价值意义被剥离了,广告符号成为消费的潮流,电视广告符号以它特有的语言结构重构商品的意义,又以意义转移重构的方式推销商品。  相似文献   

17.
饱受争议的保健品送礼广告在一片"指责"声中,既取得了不俗的市场效益,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研究采用消费者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保健品送礼广告的符号与意义生产过程.研究发现,保健品送礼广告的传播,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影响下,通过广告商的意义输出与消费者的符号互动,繁衍出新的文化意义与符号价值,实现了一种"文化增殖",进而促进了"送礼送健康"的符号消费与"送礼就送保健品"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8.
在商业价值的元素外,广告日益增显其文化附加值。本文探讨民国《良友》画报广告对上海消费文化空间的意义生产流程及类别。文章认为它在现代性家庭生活、男女性别、文学文化和民族主义政治等四种空间里,生产了上海消费文化空间的整体构件。  相似文献   

19.
作为20世纪的文化批评学者,本雅明对现代社会的研究中碎片性地反映了其消费文化思想:符号消费、迷狂消费、恋物消费,这些思想预见性地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消费状况、大众的消费诉求,对当代广告人的广告策划、创意、宣传等活动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广告策划应构建"品牌一符号"理念,创意应凸显"品牌一概念"文化,宣传应传播"商品一个性化"思想。  相似文献   

20.
广告的要害是信息的选择。我们先来看两则广告:一则是美国“万宝路”香烟广告,粗旷的西部牛仔策马扬鞭,男子汉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它的传播理念为,“万宝路”香烟体现了男子汉的气度;另一则是台湾的公益广告,画面上,香烟盒被挤压变形,盒内溢出沾稠的尼古丁,下面注着一行字:“大多数医生不吸烟”,它所表现的理念是:吸烟有害健康。同样是有关香烟的广告,因选择诉求点的不同,传播的理念也不一样。两则广告都不是完整地传播了香烟这种产品的全面信息,而是为了各自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诉求点。“万宝路”香烟的广告把香烟与男子汉气质联系在一起,体现一种独特的身份文化的特征。戒烟公益广告则利用了医生权威性,暗示吸烟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