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小动物更为孩子们所喜爱。《比尾巴》和《雪地里的小画家》皆是以小动物为题材而精心编创的姊妹篇儿歌,被选入人教版实验教材有数年。创作理论告诉我:成功的作品是“改”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我的创作经历也验证了“文章不厌百回改”这一真谛。先谈《比  相似文献   

2.
李梅 《四川教育》2002,(10):39-39
一、创设情境,谈话释题。1.(多媒体展示雪景)冬天到了,我国北方下了一场大雪,树上白了,地上白了,房顶上也白了,整个大地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地毯。这时小动物们也来了。他们来干什么呢?噢,原来他们是来画画的,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2.“画家”是什么样的人?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有谁呢?(生议)二、整体感知,认读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出示生字,连词认读。3.齐读:看看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有谁?(板书:小鸡、小狗、小鸭、小马)4.一句话完了都有哪些标点符号?数数课文…  相似文献   

3.
一、勾起学生的愿望 例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用flash制作动画课件演示,学生看到小动物们在雪地里快乐地玩耍,高兴极了,瞪着大眼睛看得津津有味。就在学生们看得兴趣正浓时.动画停止了,小动物们找不到了。学生一下着急了。  相似文献   

4.
【案例】有一次,听低段语文课,一位年轻老师上《雪地里的小画家》(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其中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引起了我的思考。师:你认识了哪几位小画家?(学生踊跃地回答:小鸡、小狗、小鸭、小马,教师逐个在黑板上贴小动物图)师:为什么称它们为“小画家”呢?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  相似文献   

5.
感知动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湖南欧阳霞《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  相似文献   

6.
一、勾起学生的愿望例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用flash制作动画课件演示,学生看到小动物们在雪地里快乐地玩耍,高兴极了,瞪着大眼睛看得津津有味。就在学生们看得兴趣正浓时,动画停止了,小动物们找不到了。学生一下着急了。这  相似文献   

7.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第一册教材中一篇很有儿童情趣的诗歌。作者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 ,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 ,激发小朋友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时 ,我根据儿童特点 ,采用多种方法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让他们充分动起来 ,在“动”中学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设疑交流 导入新课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开课时创设了如下情境 :小朋友们 ,你们喜欢下雪吗 ?(喜欢 )那我们就来看一段雪地里的画面。请小朋友们认真看 ,看完后跟同学讲讲你看到了些什么 ?(展示与韵文同步的课件 )为让学生看后都能充分…  相似文献   

8.
《比尾巴》是新编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课文通过对话描写 ,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兔、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教学时 ,教师可根据初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天性爱动的特点 ,在各教学环节中贯穿 ,以情为基础 ,以“读”的训练为主线 ,把语文课组织“活”。一、贴“尾巴”激趣 ,初读感知同学们 ,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那么 ,你们在观察小动物时 ,注意到了没有 ,小动物的尾巴是一样的吗?(对 ,它们的尾巴不一样)今天 ,我们一起学习《比尾巴》。指导学生对照拼音读两遍课文 ,同时学习“尾巴”这两个生字 ,借…  相似文献   

9.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第一册中的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它采用小朋友们喜欢的拟人手法和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向小读者介绍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四种小动物脚印的特点。设计思路:一、谈话引入,脚印激趣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特殊的画(出示小动物的脚印),这是———(脚印)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根据这些脚印猜出这些画是谁画的?学生选择猜,且分别说出这几种动物的脚印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像梅花、像竹叶、像月牙、像枫叶。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选择多种方式朗读课文。三、练读课文,理解内容说说你读了课文,读懂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比尾巴》是新编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课文通过对话描写 ,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兔、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教学时 ,根据初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天性爱动的特点 ,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贯穿 ,以“读”的训练为主线 ,上“活”语文课。一、贴“尾”激趣 ,初读感知同学们 ,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喜欢 )那么 ,你们在观察小动物时 ,注意到了没有 ,小动物的尾巴是一样的吗 ?(它们的尾巴不一样 )今天 ,我们一起学习《比尾巴》。指导学生对照拼音读课题两遍 ,同时学习“尾巴”这两个生字 ,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思考 :课文描…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  相似文献   

12.
戴粤珊 《云南教育》2001,(23):34-34
小学语文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常识性儿歌,富有童趣,诗中的第三、四句为教学的重点所在。教学时,应根据儿童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学习状态,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具体教学步骤如下。看1.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老师(戴“冬爷爷”头饰)说:“我是冬爷爷,秋去冬来,我来到大地,大地将会有什么变化呢?”(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回答)“是呀,大地像铺上了白地毯,今天我还邀来了一批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瞧它们是谁?”这时四位戴小鸡、小狗、小鸭、…  相似文献   

13.
陈兴良 《云南教育》2003,(31):32-32
小学语文第一册的《比尾巴》采用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内容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儿童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情趣,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同时拓展学习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具体教学步骤如下:一、导入今天,动物园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开展一项特别的比赛。请每个小朋友去做裁判。它们比什么呢?(生:比尾巴)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认识“比尾巴”三个字。二、看图小朋友们看一看课文讲了哪些动物来参加比尾巴的活动。(出示课件,认识六种动物。随…  相似文献   

14.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第二课时)内蒙陈杰教学过程: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句话?2.指六名同学每人读一句,连句成篇。二、分句讲读,重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1.第一句:①指名读,问: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人教版第17课《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7.
《雪地里的小画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一册19课)是篇韵文,讲的是雪地里一群小画家画画的事,旨在让学生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特征。插图画的是小画家(小鸡、小狗、小鸭、小马)正在雪地上画画(身后留下一串脚印)。  相似文献   

18.
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搭建了两个平台,一个是多媒体运作的平台,另一个是网络信息的平台。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针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征,将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充分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整合语文教学资源,变革语文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从而构建起“情境探究”“主体合作”“网络自主”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现以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为例,谈谈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课堂运用。一、创设情境,加深体验,激活情感,尝试探究《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充满童趣的韵文,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  相似文献   

19.
范学明 《江西教育》2002,(18):30-30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教学片段为: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认识几位小画家。你们知道什么是小画家吗?生:年纪小的画家。生:会画画的人。师:基本上说对了,但不全面。小画家就是年纪不大,画画本领很高的人。下面就请四位小画家出场亮相———(四位学生分别戴着鸡、鸭、狗、马面具上讲台,模仿四动物叫声和肢体动作,众生窃笑。)师:同学们,刚才四位小画家作了自我介绍,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生:他们是小狗、小马、小鸡、小鸭。师:对,这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给大家的四位小画家。他们既然是小画家,那么他们…  相似文献   

20.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诗歌采用简洁、生动而充满童真的语言和拟人化的手法 ,通过描述小动物们在雪地里走过 ,踩下的脚印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使学生了解小鸡、小狗和小马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习性。本课包括一幅插图和一篇韵文。全文共8行 ,6句话。这些小画家各“画”了什么 ,是课文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本课要实现的目标可确定为 :1 通过课文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使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小知识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2 进行词句的训练和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