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要做课程资源开发的有心人,从课内、课外搜集丰富的课程资源,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活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养成以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习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已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资源从宏观上分为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两大类.课内资源一般包括:教科书、师生不同的生活经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教学策略等.课外资源来源于家庭、社会、网络及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课内教学资源与课外教学资源的特征,认为充分利用二者互补。可以使语文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4.
教学资源是丰富课堂教学,活化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师逐渐成为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开发者,教师不仅要合理利用课内资源,还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学校及生活中的课外资源,将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融合在一起,拓宽学生学习范围,逐渐实现教学目标改革,为学生构建高效生物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课内文本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是教师进行"课堂经营"的主流语文素材,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食",故而,课内文本资源应充分运用,使之成为学生获取语言信息的主渠道.然而在课内文本充分运用的基础上,如能适当引进课外资源,则可以使课堂更加丰盈、充实.课内与课外是语文的两翼,以课内拓课外,以课外促课内,使课内课外"两翼俱丰".只有两翼俱丰,才会"飞翔".故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利用文本语言、情感的空白点,在课前、课中、课后做有效的填充、补白,使课内课外两极融通,相互促进.唯有如此,学生的语文学养才能平衡,语文课才能焕发别样的美丽.下面以浙江一名青年教师张如美《搭石》一课的两个教学片段为例,阐述课堂拓展、课内外融通的具体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它还认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因此,对于明清小说的教学,我认为可以从课内、课外、教材这三方面着手,三者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地进行教与学,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萧燕华 《教师》2013,(6):37-37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些困惑:①课内、课外如何把握资源的"度"?②课内资源毕竟少于课外资源,怎样让两者更好地结合而不产生矛盾,不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8.
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要合理运用课内资源,整合课外资源,培养学生的能力,感悟历史,激发情感。  相似文献   

9.
郑翠 《新疆教育》2013,(3):190-190
课程资源概述。 所谓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本文所谈为广义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按功能,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按空间的分布,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课内资源、课外资源和信息技术。主要有三个来源:学生、社会、知识。  相似文献   

10.
郑翠 《新疆教育》2013,(7):103-103
1课程资源概述 所谓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本文所谈为广义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按功能,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按空间的分布,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课内资源、课外资源和信息技术。主有三个来源:学生、社会、知识。  相似文献   

11.
苏版教材给师生留有开阔的思维空间和活动领域,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挖掘其隐性资源,在理解和感悟教材的基础上,领会其言外之意,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本文从课内隐性资源、课外相关资源、学生的情感态度、数学传承几个方面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12.
何建勋 《教育家》2004,(9):44-45
课外学习资源是课内资源的引申和发展,与课堂教学资源相互配合,相互映衬、相互补充、殊途同归。课外学习资源如此重要,那么应怎样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下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人文性是指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工具性是指语文在人际交流中的功能,并通过语言传递感情。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堂走向社会,从教学走向实践,整合这些资源,能为小学语文插上灵动的翅膀,展现美丽的身姿。一、整合精读和泛读资源1.课内精读,深挖教材资源。小学语文教材选取  相似文献   

14.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利用好这个例子,搭建一座由课内到课外的桥,建立起课内外的联系,再由课外回到课内,建立起输入与输出的联系,实现课内外资源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三超六环节"教学模式是开放的、超越式的教学结构,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又从课外循环到课内,课内与课外的学习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课外的摄取为课内的创新和提高提供了更高一层的平台,使拓展和延伸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围绕“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这个主旨,就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结合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师、学生和课内资源、课外资源诸方面的开发利用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初中数学课程资源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资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资源是联系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的关键环节,其他资源都要围绕服务学生资源。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就是资源,学生的兴趣、差异也是资源。  相似文献   

18.
学生资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资源是联系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的关键环节,其他资源都要围绕服务学生资源.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就是资源,学生的兴趣、差异也是资源.  相似文献   

19.
张红 《广东教育》2008,(4):43-44
"三超六环节"教学模式是开放的、超越式的教学结构,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又从课外循环到课内,课内与课外的学习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课外的摄取为课内的创新和提高提供了更高一层的平台,使拓展和延伸成为可能。一、教学结构的六个环节1.课外采集。学生们在课外根据上一节课末了解到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20.
崔红卫 《山东教育》2002,(34):54-54
一、开发学科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1.语文科研究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步:办课内阅读报和课外手抄报学习课文前(以一个单元为准),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发动学生办一期课外手抄报,学完课文后,办一期课内阅读报。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后对课文所写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课文学习做准备。另外,手抄报的形式又大大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学生的手抄报办得非常成功。如教学《荷花》时,学生的课外手抄报内容丰富多彩,有介绍荷花生活习性的,有介绍荷花名称的,有介绍荷花种类的,有描写夏荷的,有描写午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