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卢巍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40-141
笔者曾是河南电视台派驻鹤壁市的驻站记者,通过多年的驻站工作,认为这次"走转改"活动中,驻站记者应该发挥自己的驻站优势,让自己真正成为"走转改"活动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2.
张诚 《视听纵横》2005,(4):120-120
记要记,这本来是天经地义不需要议论的事情。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有相当一部份摄像记,在采访中并不认真记笔记,甚至根本不记采访笔记。他们有这样的理由:“我有摄像机呀,这不是比笔记本更加先进的记录工具?”意思是:摄像机可以取代笔记本了。  相似文献   

3.
一、摄像记者同样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 “走转改”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鲜活实践,是实现“三贴近”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深化了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要深刻认识到新闻工作的主体和服务对象是人民,只有深入人民群众、贴近普通百姓,才能赢得广泛共鸣、发挥应有的作用;深刻认识到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是实践,只有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火热生活,  相似文献   

4.
2011年8月,"走转改"被提出,这成为联系新闻工作者和老百姓之间的纽带与桥梁,促进了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纵观三年来广大新闻工作者对其践行状况,虽然整体情况较好,但发现仍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如何继续践行这一活动值得新闻工作者进一步去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毅 《视听纵横》2003,(4):111-112
在武侠小说中,我们经常看到“人剑合一”的武林高手。“人剑合一”指的是武林高手把剑舞得像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达到随心所欲、心到剑到的境界。同样,一名摄像记如果使用摄像机的感觉如同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达到人机合一、看到拍到的地步,那么我们可以称他为“摄像高手”了。  相似文献   

6.
"走转改"活动已在新闻界如火如荼地展开,对于文字编辑而言,他们不可能像一线记者一样,经常性深入到基层。但是,作为整个新闻流程中重要的一环,文字编辑的"走转改"也一样重要。文字编辑如何"走转改",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文字编辑"走转改"的两个重要方面,即首先热爱本职工作,第二是要经常性"接地气"。  相似文献   

7.
苗红青 《声屏世界》2016,(11):54-55
县区台记者需不需要“走转改”?回答是肯定的。县区台不仅要走基层,而且还要更深入地走;不仅要转作风,而且还要更彻底地转;不仅要改文风,而且还要更“接地气”地改。  相似文献   

8.
郭强 《新闻传播》2022,(9):119-120
当前我国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网络时代。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媒体开始向着融媒体的方向发展,融媒体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整合了媒体资源,促进了整个媒体行业的发展和进步。面对传统媒体向着融媒体的方向发展和变化,作为传统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又该何去何从?本文从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像记者的“多栖化”转变的角度出发,旨在从“多栖化”的角度入手,分析全媒体时代对新闻摄像记者的影响,同时又对新闻摄像记者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要善待摄像记者的“眼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摄像机常常比作摄像记者的眼睛,摄像记者是通过这个眼睛观察事物的,反映客观世界。本文通过实践强调了眼睛是摄像记者事业生命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0.
柯仙炉 《今传媒》2013,(1):78-79
我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各地新闻记者扎基层,接"灵气",走出新意、改出特色,采访报道的新闻成为主打新闻。新闻媒体与记者将如何站在高度,着眼长远,推动"走转改"常态化,提升新闻报道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走转改"精神是时代的产物,不可避免地会烙印上时代的鲜明特征。它成熟于改革开放的社会大环境,它背靠于信息化时代的全球大背景。"走转改"精神植根于中国大地,适合于中国气候,服务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我们倡导"走转改"精神,一方面要遏制和清除新闻环境的不良风气;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要使我们的工作回归新闻本原,保证新闻传媒的航船行驶在正确的航道上。  相似文献   

12.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当前我国新闻战线所倡导推行的一项重大举措,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正全面影响着新闻的报道形式以及受众的新闻概念。新闻领域中的财经报道也要切实结合"走转改"的报道理念,记者要深入基层,关注和解决群众生活的实际问题。要注重新闻报道的方式,使之更贴近受众。更要注意社会现实的还原,在新闻报道中,秉持严谨、审慎的新闻作风。  相似文献   

13.
谢礼 《新闻前哨》2013,(4):56-57
【摘要】新闻宣传传播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以特有的表现形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实践意义,引发了新闻界观念性变革,是新闻战线遵循、运用、实践新闻规律,加强改进新闻报道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为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指明了方向。本文通过挖掘“走转改”的精神内涵和实践意义,从新闻报道的选题内容、表现形式、舆论引导、传播力影响等角度,对“走转改”的新闻实践作出思考和阐释,从而深化对新闻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好地用以指导新闻宣传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4.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要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深入展开.作为电视新闻记者该如何落实、如何定位、如何在报道上出新出彩?本文从电视新闻记者在“走转改”中要注意把握的着力点进行分析,提出电视新闻记者在“走转改”中要深入基层,当好记录者、参与者、发现者、推动者,采写出“接地气、有底气、有灵气”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2011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自此全国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正式拉开大幕。对于从事农业新闻的电视记者来说,深入农村基层采访本是常态,可是如何转作风、改文风,采访、写作如何更接地气,更能引起农民朋友们的共鸣呢?本文将阐述"跑农村"的记者在"走转改"中应该把握的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16.
"走转改"的精神对于企业宣传工作具有高度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基于"走转改"的基本精神,笔者提出了企业宣传工作应带着感情走、理清思路转、咬定目标改,应树立吃苦观,并结合南京地铁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宣传工作的"走转改"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丽 《新闻世界》2011,(11):18-19
本文对8月12日至9月23El的《记者走江淮》进行内容分析,分析目前《安徽日报》“走基层”系列报道在宣传报道上具有的三大特色:一、从信源看,宣传工作面向全省开展;二、从内容设置上看,多做“视角下移”的典型报道;三、从写作手法上看,以人为本的写作理念使得栏目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8.
徐园 《新闻世界》2012,(5):12-13
新闻战线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丈风”活动,是对党的新闻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是新形势下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举措,是新闻战线出人才出精品的必由之路,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年轻记者健康快速成长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编采经历,就“走转改”活动,谈谈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吴杰 《东南传播》2012,(11):93-95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电台……似乎一夜之间,从"微"不足道开始大行其道,人们惊呼"微时代"的来临,这是对信息传播的一次颠覆性革命,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传统媒体,传统信息传播模式无不开始研究"微传播"的奥秘,引入、借鉴、融合,新闻的发布、话题的制造、品牌的塑造、微传播开始发挥出非同寻常的能量。本文将结合当下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中微传播(主要指微博的传播形式)的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能给大家产生共鸣、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20.
叶平 《新闻世界》2012,(8):71-72
从2011年8月开始,全国各级新闻单位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丈风”活动,作为地方电视新闻媒体,如何在“走转改”中取得实效,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