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习作教学必须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网络,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广泛积累,做好习作的准备,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重视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习作前的指导,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快速地完成作文。重视利用电脑、投影点评作文,在课堂上指导修改,及时反馈习作效果。重视让学生在课外利用电脑写作文,电子供稿,自编作文,感受快乐就在习作之中。  相似文献   

2.
崔凤琦 《小学语文》2013,(12):58-59
初识宋斌,是在沈阳市铁西区太阳小学的习作课堂上。稚气未脱、书卷气十足的他,上了一节体验式的习作教学课。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兴高采烈地经历着一次游戏活动,之后热烈地讨论刚刚发生的事情,并有感而发动笔写下了这个游戏活动。学生习作语言生动风趣,游戏过程描写细致,课堂氛围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3.
沈竹妃 《考试周刊》2011,(89):52-53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习作课堂中的指导,更要注重平时习作素材的积累和习作技能的培养,只有让习作指导更多地走出课堂,学生才能真正建造属于自己的习作大厦。  相似文献   

4.
三年级是小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他们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从下笔。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习作基础,笔者精心地设计课堂游戏活动,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将写作方法的指导有机地渗透于活动之中,使学生的习作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进而实现习作方法的无痕迁移。前不久,笔者执教了一节三年级游戏作文公开课,习作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一直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受到教师、家长们的广泛关注。习作教学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提升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对过去的习作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进行深刻地总结、反思和改进,并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更为有效的指导策略,积极运用课堂小练笔的方法,促进习作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有效开展课堂小练笔的策略进行探究,以培养中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习作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回归生活,为生活所用,应充分发挥作文的交际功能。真正体现它的实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意识。这样的定位,不仅发挥了学生学习习作的主动性,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使习作课堂永葆活力。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习作,大致分为:一是课堂习作,指在教材上有的,学生必须掌握和完成的习作;二是课外的训练,是课堂外的一切的习作活动。课堂习作不但自由度小,  相似文献   

8.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习作课堂质量高低关系到学生习作水平能否提升。在信息化时代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习作教学的方式,多利用音像材料来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的素材,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本文从三个方面,就如何运用音像材料优化习作课堂,提高学生习作能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届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最欣赏的是臧学华老师的《写导游词》,他的课真实、朴实、扎实、灵动,为学生点亮了习作之灯,让学生自信、自由、自在、温暖地表达。一、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习作之愿望1.生活情境臧老师的课堂创设了真实的习作情境:请学生为来自全国各地听课的教师介绍桂林的景点,一方面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习作因"需"而"作",另一方面他们能真实地感受到习作源于生活。【教学片段一】课前沟通时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走进习作课堂,生动的图片、动听的音乐、感人的故事,都被捕捉到课堂教学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习作素材,提高了写作兴趣,使作文教学得到了无限地拓宽延伸,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活跃了学生的习作思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李颖 《天津教育》2022,(13):41-4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习作的功能归结为“表达与交流”的需要,希望我们的习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实施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小学语文教材中习作教学有了重大变革,习作单元的编排为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开辟出新天地,同时为学生的学习点亮了指明灯。教师教学有法,学生学有所得,高效快捷的习作课堂从此应运而生。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中国高校美术专业教学在看待课堂习作与创作的关系上存在某些误区,传统教学模式过多地强调习作的基础训练作用,容易造成二者相互脱节,而把习作、创作等同起来的观点又使得学生忽略了对一些必要的基本技能的掌握。在教学中正确地处理课堂习作与创作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二者既不可完全分开,又不能完全等同起来。在课堂习作的教学中应当拓宽基础训练的内容,并穿插进行创作练习。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轻松愉快、自由自在地写作,在习作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基于此,文章提出趣味发现、创设情境、趣味表演、活动课堂、趣味故事、深入想象、积极评价等教学策略,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学生的习作自信心,化难为易,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习作。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习作应该是释放生命、展现个性的过程,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然而在平时的习作课上,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双手托腮,紧皱眉头不愿写,学生的习作过程成了苦难之旅,习作课堂成了学生的炼狱。  相似文献   

15.
张迎春 《小学生》2013,(7):29-30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人们更多地把视线聚集在习作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在阅读教学中对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认为学生最常规、最有效的习作训练,应该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一、紧扣文本,引领习作方法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习作训练实效,可引入“陌生化”理论,使得习作素材由课堂走向生活、习作角度由学科走向融通、习作体验由单一走向多元,从而找准习作训练的生长点和探究点,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习作欲望,提升习作训练效能。  相似文献   

17.
蔡春龙 《中国教师》2013,(14):42-43,56
小学生的"自能作文"能力需要在习作实践中培养,这就要让习作课堂成为"学习的场所",即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性习作实践,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性习作教学,最终让学生学会运用习作方法构建习作体系,具备"自能作文"能力。一、引导学生与"素材"对话,发展"规划习作"能力在习作教学中,"素材"主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学生而言,  相似文献   

18.
习作起步离不开模仿,例文是阅读和习作之间的桥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例文,从学生需要出发,从习作能力提升的需要出发,从语言学习的规律出发补充例文,让例文适合、适时、适当地出现在习作课堂中,解决学生习作存在的实际问题。这样的例文才能更有效地承担传授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习作评改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环节.习作评改的主体绝不是教师,而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儿童本位,尽可能调动他们参与评改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享受习作评改的乐趣,让习作评改课堂溢满活力,收到实效,让习作评改课堂春暖花开.  相似文献   

20.
林晓斌 《天津教育》2021,(4):137-138
习作中的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动笔习作的过程中,根据习作内容、习作体裁的需要、结合作文指导课堂实际,创设生动活泼场景和轻松的学习氛围的教学,其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情境与习作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