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前言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初中历史教育有没有效果不在于学生拥有多少历史知识,而在于能否"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发展地认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而  相似文献   

2.
"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其目的并不在于要学生知道和记住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要通过学习,感受历史,掌握和探究历史的方法,培养用历史思维去认识和了解社会的能力。那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呢?  相似文献   

3.
李新海 《广西教育》2010,(26):9-9,64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的生命经历变得美好起来,教师工作的意义在于跟学生一起"共度愉快的时光。"这是陈志远老师对教育的理解,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从教多年来,  相似文献   

4.
蔡隽 《广西教育》2012,(14):82-82
华罗庚教授说得好:不要只给学生看做好了的饭,更要让学生看做饭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鲜明、准确、深刻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结构"与"学习过程",目的就在于把知识作为思维过程的材料和媒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根据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5.
当前,有效教学不能很好地指导教学走向"有效",其原因在于人们对教学之"有效"的本体欠缺认识。有效是教学的应然诉求,教学"有效"与否不在于教学的结果,而在于教学过程;有效教学变革不在于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于重建思考问题的方式;真正的有效教学应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又离开学习,成为独立实践和认识(或学习)的主体。有效教学的概念应进行意义重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中,只有超越静态知识观,超越实体思维,超越感性认识,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的真正变革。  相似文献   

6.
沈炜娜 《教师》2011,(15):91-91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体验的重要性 作为一线教师,要真正使学生从感受历史中深刻体会历史,简单重复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实践中,把"体验"看成是学生形成社会认识的重要途径。什么叫体验?从历史教学的角度来看,体验就是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理解、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学生学习很累,如何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降下来,如何才能做到"轻负高质",使学生既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能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这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教师要达到的目标。如何才能"轻负高质"呢?那么必须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关键就在于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心理基础。学生有了"想知道"的念头,  相似文献   

8.
人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是不断学习着的生物,人类的本领永远都是进行时。从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停地感知着、询问着、探索着……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他们自发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意向。教师要如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呢?我以为,当首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新一代的公民都要接受初中教育,初中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加强对初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合格公民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代人的塑造是一个历史的渐进过程。这一代人塑造得如何,将影响到他们的下一代。而塑造是否成功,首先在于能否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认识当代初中学生。而这一认识的科学建立有赖于了解和研究当代的初中学生,这是做好初中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德国的一位教育家第多斯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这一至理名言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满热情愉快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也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思考,对历史人物、事件、现象产生个人的认识和判断,并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的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能在已有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知识,通过知识的迁移,对其他的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进行较为正确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判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材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学习历史对初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及为人处世等都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初中学生普遍对学习历史缺乏兴趣。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到底有哪些?该如何解决呢?笔者谈一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一、原因1.学生认识上存在偏见。在中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下,大部分初中学生认为历史学不学无关紧要,只要学好语、数、外等"主课"就行了,  相似文献   

13.
教学的根本问题,是外部知识如何被学生获得、占有并转而成为学生个体的内在力量、精神财富的问题。长期以来,教学理论研究莫衷一是,教学实践左右摇摆,争论与分歧的焦点主要在于教学的方法、路径、机制,却忽视了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真正能够进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两次倒转”教学机制揭示:性质上,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将人类认识过程“倒过来”的过程;内容上,学生认识的起点是人类认识的终点;过程上,则是把“倒过来”的过程再“转回去”,即通过学生典型地、简约地经历人类认识过程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全面占有人类认识成果,能够深刻理解人类认识过程的意义、过程与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走入历史并具有创造未来历史的能力、品格与情怀。“两次倒转”试图从理论上使种种二元对立得以消解,使教学活动能够将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过程与结果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将培养什么样的人与如何培养人有机统一起来,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一种教育性的教学活动,也使教学认识论得以具体化、现实化。  相似文献   

14.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想幸福的课堂学习应该留给学生更为广阔的时间、空间,课堂上,教师要敢于突破预期的目标,走向生成和开放,"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5.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所特有的一种思维能力,具有解决历史问题的“应用”特征。它是指以具体的及可能完整的历史材料为依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准确地解释历史现象,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史鉴今,回答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一、注重启发,架起一座宏观与微观历史相结合的桥梁。一堂课关键的环节在于开头,可在开始抓住新旧课之间的联系,设计几个启发性强、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其难度和深度略高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展开积极思维,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相似文献   

16.
杨振宁说过:"优秀的学生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在这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紧锣密鼓、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改理念,让课堂巧妙地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大舞台呢?  相似文献   

17.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中说:"在物理学研究中,运用实验的目的在于形成、发展和检验物理理论,并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而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的目的就在于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基本环境,使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发展能力,促进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由此可见,科学地开展物理课堂实验,不仅能够提高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而且能够让实验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发展学生能力,体验科学方法的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对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崛起的文化历史根源提出一种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假说:以"荒诞"为中心范畴的现代主义思潮崛起的直接根源,是对世界、历史、人生的普遍而强烈的"荒诞感"的体验;这种"荒诞感"的产生又根源于对世界、历史、人生的价值意义"虚无感"的认识。而这种"虚无感"的产生又根源于作为价值意义的最后根据的"上帝"和作为价值意义的直接载体的"人"之不可挽回的"死";"上帝之死"的根源又在于以希腊文明为源头的理性精神的蒙难和以希伯来文明为源头的信仰精神的坍塌。"人之死"的根源则在于近现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社会中人的普遍失落与异化。  相似文献   

19.
郑晓平 《文教资料》2013,(2):186-188
【案例背景】 《历史与社会》教材实施多年,"难教"是许多老师的共识,一难在于如何把握和处理好教材资源,二难在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好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信用是金》一课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创业的学问"第三课时的内容,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信用对于个人创业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树立诚信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20.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由于历史新课程在体例、内容和教学目标有了很大的变化。对学生而言,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教材的趣味性、生动性、可读性增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