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德育中实施体验情境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育过程中实施体验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本通过分析体验情境教学的特点,探讨在德育过程中如何实施体验情境教学,使德育工作更富有成效,从而增强德育实效,使德育取得最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职德育必须坚持以效能德育理念为先导,把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作为实现德育实效的长效能动机制,构建起以德育目标明确化、课程体系最优化、德育方法多元化和德能为本长效化的高职效能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高校德育改革已普遍重视德育中审美因素的价值,并注意探索德育和美育相融合的德育新模式。实现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环境三个德育要素的审美化,以美辅德,是实现德育和美育融合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是高度开放的社会,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现象都会渗透和折射到高校中来,影响德育。而高校德育的现状是不能直接面对社会环境,实现高校德育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这已成为影响德育实效的重要因素。因而,高校德育的最终理念必须正视社会环境,积极探索高校德育与社会环境的结合点,这是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优化大学生德育过程要素,就是使大学生德育过程的各结构要素合理归位,各尽其能,进而实现大学生德育绩效的最优化。高校德育系统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通过一定的机制对要素的组合与运动进行调节,实现要素在质与量上的优化配置,本文旨在探讨提高高校德育工作效率,提升高校德育绩效水平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论述了影响高校德育内容实现的六大条件即社会经济政治背景、社会德育环境、德育教育、受教育、德育手段、德育时间空间,通过不同年代高校德育内容实现条件的比较研究,为优化新时期德育内容实现条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德育环境体系构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环境是德育内化和外化的重要条件,构建完备的德育环境,对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促进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转变,完善学校德育功能和抢占网上德育工作的制高点,构建社会、家庭、学校、网络四位一体的德育环境体系,将德育教育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行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高校德育实施体系整体构建,就是要使之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多侧面,上下结合、纵横交织的系统,充分发挥整个系统的综合优势,使高校德育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德育应注重研究现代科学方法。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德育具有整体性、层次性、综合性、最优化的科学方法。整个德育过程,是一个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输和反馈的系统过程。宏观控制、微观控制和“黑箱”方法,是高校德育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高校德育面临的困境分析,寻求高校德育的新思路和对策:高校德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高鹇德育要重视德育实践,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同时加强师德建设,从而使高校德育逐步走出困境,实现德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高职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高职院校的实际,促进两者协同育人具有实现教育资源配置最优化、师生关系最优化、德育效果最优化的意义.然而实践中两者面临育人目标、效果和机制不协同的困境,因此,可以从协同育人目标、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教师队伍以及机制等方面推进协同育人,实现良性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要想增加其亲和力,取得最优化效果,道德体验是必由之路,是其亲和力之源。笔者试图以道德体验为切入点,对道德体验是高校德育亲和力之源的原因进行解析,并探讨增强高校德育亲和力的五种行之有效的道德体验模式。  相似文献   

13.
对于许多班主任来说,波澜不惊的生活经历和捉襟见肘的教育资源,常使自己的班级德育目标与计划不能有效实现。但有些班主任却能在同样环境中左右逢源,营造生动鲜活的德育场景。班级德育目标能否有效实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就在于班主任是否具有德育契机意识和把握契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德育现状诊断与改进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着种种矛盾和困惑,主要表现在德育的认识观念、内容、方法、途径、育人环境、体制等方面。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实现德育目标层次化、具体化,实施德育的方法途径多样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德育教材的建设,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等。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德育管理是对中小学德育的对象、行为、目标、过程、内容、途径、方法、效果、评价和督导等等进行计划、设计、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建设和改造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有机的活动过程。其目的是通过高效合理的管理,使德育过程规范化、德育途径最优化、德育效果理想化和德育行为科学化,从而实现德育目标。其内容要涉及全部德育因素,是一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信息化对学校德育的影响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信息化创造了新的德育环境,为培养人的现代化精神,实现德育目标,提高德育效果,促进人的社会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信息环境的开放性和难以监控性,多元化、多元价值观念的交汇和冲突,增加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难度,学校德育面临着新挑战,我们应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转变德育观念,建立适应信息社会的德育新模式,发挥信息技术的德育功能,加强信息网络的法规、道德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学生德育创新社团是课堂教学外学校德育的有力补充和拓展。我校学生德育创新社团建设的研究定位,是让学生选择符合自己爱好、需求、特长的社团进行活动,为学习需求不同的学生搭建有效的互动学习平台,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以实现充分发挥学生德育创新社团育人功能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8.
一、高校德育控制方法科学化的必要性高校德育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动态系统,即从“人——人”的控制系统。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念、人生观,世界观,有利于其良好品德的形成;有了德育控制系统的运动,使教育在策略、功能上实现最优化,达到运动的目的。通过优化控制,实现目标优化的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学生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因此,要实现高校德育控制的优化,必须实现控制方法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他的环境教育思想颇具特色,他认为,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大自然环境的教育作用。并要注意创设学校教育环境,从而较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提升同情心,培养德性,塑造和谐发展的个人,苏氏的这一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学校德育有着重要借鉴作用,即在教育中要充分重视德育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注重德育的序列性和层次性,实现德育社会化,发挥教育主体的自我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立以学校为本位的德育工作内容、方式和管理系统,实现德育创新,必须树立以社区为依托的全新的学校德育工作环境概念,实现德育内容系统化与德育活动本土化的结合,形成校本德育的内容特色;强调学校在社区德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动地位、专业地位和在育人工作中的权威性,形成校本德育的网络特色;按质量互变的规律,以量化管理为基础、定性管理为手段的弹性德育管理,形成校本德育管理的管理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