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家乡是全国有名的甘蔗种植地。我家每年都要种好几亩甘蔗。甘蔗是用茎来繁殖的。做种的甘蔗是上一年留下来的,每年春天,人们把甘蔗种从土窖里取出截成30厘米长的小段,然后并排埋在土里,最后盖上地膜。每到这时候,我总要去帮助爸爸干活。 等到膜里的甘蔗芽长到10厘米左右的时候,就可以移栽到大田里去了。可是我每年都发现起出的甘蔗种,总  相似文献   

2.
史小书数数     
史小书长着一头漂亮的卷发。但是他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根头发。当然,要把头发一根根数清是很难的。问题是,他压根儿就不会数数。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到操场上玩去了。郝老师把史小书喊住。“史小书,”她说,“你先别去玩,我们练一练数数。”“老师,我已经会数数了,”史小书说,“还是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数学课上,胡老师出了这样的思考题:有两根同样长的钢管,第一根用去了3/10米,第二根用去3/10,哪一根钢管剩下的部分长一些? 我一看题,洋洋得意起来,心想:这还不容易,不就是用 1-3/10=7/10(米)与1-1×3/10=7/10(米),算一下就知道剩下部分一样长呀。不等老师叫我,我就脱口而出:“一样长。”“不, 第一根长。”“才不是呢,第二根长。”不同声音的出现,使我陷  相似文献   

4.
真实的才是精彩的 一日,我听一位教师教《爬山虎的脚》。学到描写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教师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一段话:“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熟读之后,老师问学生:“知道  相似文献   

5.
开心QQ糖     
为什么魏同学打电话给何同学,何同学不在家。于是,他妈妈接电话:“喂!他不在家,请问你贵姓呀?”魏同学:“我姓魏。”何妈妈:“魏什么?”魏同学:“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因为我爸爸姓魏,所以我就跟着姓魏了。” 一根鱼骨头老师:“我们人体中共有大小206根骨头。”学生:“我有207根。”老师:“你怎么会多一根呢?”学生:“今天早晨我吃下一根鱼骨头。” 靠山学生:“老师,你把我的名字写错了。”老师:“没错啊!”学生:“我是‘峰’,你写成‘峯’了。”老师:“这俩字可通用。”学生:“可我爷爷说,那样我才会有靠山。” 做好事课堂上,老师正在表扬做…  相似文献   

6.
我明白了     
今天,我们的水果是甘蔗,我吃着吃着就感觉到,越是吃到老头部分甘蔗就越甜。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就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我:甘蔗成熟后会把多余的  相似文献   

7.
一根教鞭     
不知为什么,这学期讲台上的教鞭不见了。我看着老师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字为我们上课,心里真不是滋味。我想:老师太辛苦了,我应该为她做一根教鞭。”双休日,我从家门口找来一根细细的小木棒,用小刀削平了丫枝,做了一根教鞭。星期一一早,我就把这根教鞭放在讲台上。班主任马老师一进门就发现了这根教鞭,她问大家:这是谁为老师做的教鞭呀?”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我自豪地举起了手,说:“是我做的!”老师说:谢谢你!你能发现这学期老师没有带教鞭,真了不起!这些天,老师是故意不带教鞭的,老师想和大家走得更近呢!不过,这根教鞭是圆圆亲手为我做的,我…  相似文献   

8.
她.是个卖甘蔗的女孩。可就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农村小姑娘,却好好地教育了我。那天。我们一家人一起去逛街。妹妹突然兴奋地叫起来:“甘蔗,甘蔗!”原来,她看见街边有人在卖甘蔗又嘴馋了。哇,远处自‘行车上的两捆甘蔗,紫里透亮,是多么诱人啊!妹妹拉着妈妈,恳求地说:“妈,给我买一根吧!”还没等妈妈传“圣旨”,妹妹就向我发起“请柬”,拉着我一溜烟跑到甘蔗摊了。见顾客上门,那小姑娘急忙站起来,笑着说:“小朋友,你要买甘蔗吗?我给你挑一根最甜的。”  相似文献   

9.
儿子从幼儿园跨入小学,我最注重的是孩子的情感体验,经常问他:“老师喜欢谁?”他会扬起小脑袋不假思索地说:“我!”但时间长了,情况就有了一些变化。有一次,我从学校接出儿子,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谈。我问:“今天班里发生了有趣的事吗?”儿子嘟囔着:“没什么有趣的事,今天老师批评我们了!”“为什么呀?”“忘了。老师叽里呱啦说了那么长时间,我一句也没记住,真烦人!”“你喜欢老师吗?”“不喜欢!”儿子和老师闹别扭了!我没有急着和孩子争辩,我说:“小杰,你记不记得你上幼儿园时,不小心尿湿裤子,是老师找来干净的裤子帮你换上,并把尿湿的裤子洗…  相似文献   

10.
有趣的春游     
饮料为什么吸不进春天来了,老师带我们去登山。到了半山亭,我们已经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喝可乐吧,我们可要痛痛快快地喝上几口了。慢!老师发话了:“别急,你们必须用统一的方法喝。每人发两根吸管,把它们同时含入嘴里,将一根管子的一头插入可乐瓶中,另一根管子放在瓶子外面。”就这样吧,我们都拼命地吸起来。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吸进了一点点可乐。  相似文献   

11.
不做匹诺曹     
说起《木偶奇遇记》,也许很多小朋友都知道,匹诺曹一说谎,鼻子就长一点,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星期三的一件事。那天下午,是自习课,老师在黑板前留题,我把椅子弄得“咯吱咯吱”响,书包上的拉链也“哧哧”地发出声来。老师听到,马上回头问:“是谁在下面不老实?”班里顿时鸦雀无声。班长说:“好像是铅笔划桌子的声音。”老师说:“不是,不管它了,我们继续写作业。”放学回到家,我坐在沙发上发呆,妈妈过来问我:“你不舒服吗?”我说:“没什么!”我没敢把学校的事告诉妈妈。这件事就这样瞒过去了,但我心里总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每当想起匹诺曹,我都想…  相似文献   

12.
依依深情     
今天是集中见习的最后一天。下午,我们依恋不尽地告别了孩子们。晚上,洗完澡回宿舍,忽然,传来一声稚嫩的童音:“戴老师,快点上来呀!”我刚一抬头,一个孩子从楼上飞也似地扑到我怀里。“黄正华,是你?”“老师,你明天不去幼儿园了吗?”“是啊!不过,我们下星期四还要去半天的。”“不嘛,不嘛!我要你明天就去幼儿园。”这时、黄正华的妈妈也笑盈盈地走过来,说:“你就是戴老师呀!正华整天缠着我和他爸来看你,这香蕉、桔子是正华带来给你的……”  相似文献   

13.
甘蔗的一生     
二、甘蔗的分蘖 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蔗株基部土表下密集蔗节上的侧芽便开始萌动;长出7—8片真叶时,侧芽便钻出土面。这称为甘蔗的分蘖。从母茎上直接长出的分蘖称为第一次(级)分蘖,从第一次分蘖基部长出的分蘖称第二次(级)分蘖,以此类推。通常只有早生的分蘖才能成长为有效茎,迟生的分蘖多数夭折或成为无效茎。在栽培上要运用科学的管理促进早期分蘖的产生和成长,抑制迟出分蘖,这对夺取甘蔗高产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不敢浪漫     
某日上街,见一卖蔗小摊,抵不过妻儿的软硬兼施,买了三段甘蔗,每人一根,正想美美地吃它一口,忽然一个声音:“老师,吃蔗么?”回头一看,一个女学生笑着打招呼,几个女学生在旁边吃吃的笑。这一笑可把我吃蔗的欲望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毕竟,教师当街吃蔗可是有失斯文的事。自当老师起,就不止一次的遭遇尴尬。恋爱时,我和妻不敢手拉手,看着一对对情侣挽手走在大街上的那一股亲热劲,我们只有羡慕,没有浪漫。结婚后,我们更不敢到舞厅去跳舞。记得有次,约了几个老同学去饭馆吃饭,吃完饭后大家一起唱卡拉OK,兴之所至,便放下教师“尊严”,准备疯狂跳它两…  相似文献   

15.
一天,妈妈对我说:“胜胜,去买根甘蔗吃吧。”我高兴极了,到小店买了一根粗甘蔗回来。妈妈看了看,说:“你怎么买这种甘蔗呢?看,这甘蔗根部那截太短了。”我迷惑不解地问:“有什么区别啊?”妈妈说:“甘蔗的根部更甜些。”我想,这是为什么呀?姐姐走过来,说:“我们做个小实验,解决你心中的疑问吧!”她拿出一个杯子,一包砂糖,一瓶开水。“先把杯子里灌一些热开水,再把糖放进去。对了,不要搅拌。”过了5分钟,姐姐要我慢慢喝糖水,我发现越喝到下面越甜。“好,你看看杯子里有什么?”姐姐说。我看到杯底都是些没有溶解的糖。姐姐说:“甘蔗吃到根部,也…  相似文献   

16.
要培养好下一代,教师必须时时严于律己,事事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这一点对我们小学低年级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孩子入学非常爱听老师的话。家长常反映孩子在家会说:“你错了,我们老师是这样教的”,“老师叫我这样做的”,“不信,您去问老师”。甚至有的家长还开玩笑地说:“老师的话就是圣旨。”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孩子对我们老师是多么信任啊!由于孩子对老师的高度信任,他们事事以老师为榜样。如一次,小朋友陈玲在校学习时呕吐了,当时我动员她回家休息。她却回答说:“我不回去。”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您那次腿砸伤了不能走路,不能站着,却坐着给我们讲课。现在我好些了,我也要坚持上课。”又如我过去教过的学生,一天她深有感受地对我说:“您还记得一次体育课上,因您退着走,被一根木头绊跌倒了,当时您擦了腿上的血,咬咬牙,掸去身上的灰又继续上课的事儿吗?直到今天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哩。在我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想起这件  相似文献   

17.
在网上看到,有些教师感叹教师节的冷落,教书生涯的无奈,我心有同感,于是就难免在饭桌上嘀咕几句,发一发对现实的不满。这时候,经历过苦难的母亲就借饭桌上丰盛的饭菜,对我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末了一句“你就不想想教过你的老师们又是怎么过的”令我躁动的心一下子沉静下来……一个赤着脚、挑着一担农货快步走在小道上的中年男子,从童年的岁月中向我走来。他就是我敬爱的杨老师。每天早上上学的路上,我们总能遇见杨老师:有时是挑一担稻谷去碾米,有时是挑一担地瓜去榨粉,有时是挑一担柴草去赶集,一边吃力地甩动着胳膊,一边气喘吁吁地叮嘱…  相似文献   

18.
白菜花     
那是我5岁时的一天,我突然发现钢琴老师有一盆白菜花,是白菜根泡在水中,从中心长出的一簇花。我迷惑不解,问老师:“白菜是种在土里的,怎么能泡在水里呢?”老师笑着说:“你可以亲自试验呀!”我回到家后,首先将切好的白菜根平放在水盆里。泡根还很有讲究,水只能泡到根的1/2部分。  相似文献   

19.
我的孩子3岁10个月,他的表达能力和吸收信息的能力时常让我们吃惊。他几乎从学说话的时候,就开始使用书面语言。他经常冷不丁地说:妈妈,你看我今天真是狼狈不堪。他批评爸爸:你别那么冲动嘛。你做事太鲁莽了!秋游时他告诉老师:今天我们是去观光的。老师说:我们去西湖边钓鱼吧。他说:我看到一则报道,西湖边是不能钓鱼的……当我们惊讶于他丰富的词汇时,他满不在乎地告诉我们:“这是我从蓝猫那里学来的”“这是老师说的”“这是广告上说的”“这是你讲的故事里的”“这是书上的……”他非常喜欢看电视里的科普节目。有时我们觉得这些节目太深…  相似文献   

20.
我的班主任老师姓管,今年五十多岁,她对工作勤勤恳恳,对我们学习要求也很严格,但是有一点我们不理解——她为什么老是爱抢科任课?记得有一次是星期四,本来我们第四节课是体育课,上了一上午的语文数学,同学们终于迎来了轻松一下的好机会,赶紧往楼下跑。谁知我们刚走到楼梯口,老师就把我们“赶”回了教室:“这节体育课不上了选”我们的心顿时凉了半截。回到教室,老师就给我们发了几套卷子,看得我们直头晕。我班的齐凯,唉声叹气地说道:体育课又上不成了选”玩选玩选玩选就知道玩选看你们期末考不好,开家长会时,怎么和家长交待选”老师气呼呼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