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解析 由实验1知,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这表明只有可燃物才能燃烧.由实验2知,盖上杯子的蜡烛熄灭了,这表明可燃物燃烧须与空气(或氧气)接触.由实验3知,小木条燃烧,小煤块不燃烧,这表明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相似文献   

2.
取直径为30mm、12mm左右的大试管和小试管各一支、一个与大试管配套的橡皮塞,塞中央用打孔器打两个孔,将两个长颈胶头滴管由孔插入.实验时,先在大试管中加入少量的Na2SO3或NaHSO3固体,小试管中加入少量的FeS固体,再在A滴管中吸入一些稀H2SO4,B滴管中吸入一些1∶ 1H2SO4,将湿润的品红试纸和胶塞一起小心地塞在试管口内壁上(如图1),然后用B滴管向大试管内逐滴滴加H2SO4,当看到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后,再用A滴管向小试管内逐滴滴加数滴H2SO4,此时不仅FeS发生反应,同时看到大小试管内生成大量黄色的烟.  相似文献   

3.
4.
测定蔬菜中铅含量的前处理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大量试验对测定蔬菜中铅含量的三种前处理方法——HNO3-HClO4消化法、H2SO4-H2O2消化法、微波干灰化HNO3-HClO4法进行比较研究,证明微波干灰化HNO3-HClO4法具有氧化完全,药品用量少,无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解析 由“甲 乙→丙 H2O”知,甲、乙中必有一种物质为酸,另一种物质为碱,丙则为盐.由“乙 丁→丙 H2O CO2↑”知,丁为碳酸盐,乙为酸.综上可断定甲为NaOH,乙为H2SO4,丙为Na2SO4,丁为Na2CO3。  相似文献   

6.
7.
实验探究是开展化学活动课的一种重要课型和教学方法,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扩大和加深基础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设计一堂既符合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又能对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拓展,更能促进创新思维培养的化学活动课,是对教师化学教学能力的检验。这就需要我们周密考虑,认真安排每一活动环节。现以实验探究“CaCO3能否与H2SO4反应”的教学设计为例,谈一些做法,愿抛砖引玉,请同仁们指教。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大量试验对测定蔬菜中铅含量的三种前处理方法———HNO3-HClO4消化法、H2 SO4 H2 O2 消化法、微波干灰化HNO3 HClO4法进行比较研究 ,证明微波干灰化HNO3-HClO4法具有氧化完全 ,药品用量少 ,无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实验探究是开展化学活动课的一种重要课型和教学方法 ,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也是扩大和加深基础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设计一堂既符合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 ,又能对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拓展 ,更能促进创新思维培养的化学活动课 ,是对我们化学教师能力的检验 ,需要我们周密考虑 ,认真安排每一活动环节。现以实验探究“CaCO3 能否与H2 SO4反应”的教学设计为例 ,谈一些做法 ,具体过程如下 :1 教学内容探究“CaCO3 能否与H2 SO4反应”2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  相似文献   

10.
HCOOH在80~90℃时,并在浓H2SO4作用下能产生CO。而HCOOH的沸点是101℃,非常容易汽化,而且其酸性比H2CO3大,能与石灰水、CaCO3发生反应生成澄清的溶液而干扰CO还原CuO实验现象的观察。同时CO还原CuO是气体与固体的反应,是否充分接触也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另外还原反应在玻  相似文献   

11.
浓HNO3 和浓H2 SO4 的性质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强氧化性是两酸共同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能氧化很多金属和非金属 ,如铁、铝等金属常温下遇两酸后会发生“钝化” ;非金属碳、磷等在加热时均能被两酸氧化成二氧化碳和磷酸。那么如何区别两酸的氧化性强弱呢 ?本文将从化学热力学角度、成酸元素R的性质以及酸分子本身的结构对该问题加以探讨。一、从化学热力学角度分析 ,含氧酸的氧化性强弱与其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ΔrGm°- )的大小有关含氧酸的ΔrGm°- 数值越负 ,表示生成该含氧酸的趋势越大 ,该酸也就越稳定 ,越不易接受…  相似文献   

12.
例1 化合物A仪含C、H、O三种元素,1molA与1mol丁二酸分别完全燃烧时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相同,生成的H2O的物质的量也相同,但A要多消耗1mol O2.A与CH3CH2OH在稀H2SO4的作用下,接物质的量之比1:1相互反应时可生成物质的量之比1:1的乙酸乙酯和另一种有机物C,C不稳定。立即转化为它的同分异构体D,D可还原银氨溶液.  相似文献   

13.
实验室合成氨实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教版的高一化学教材P132安排了一个合成氨演示实验(见图1)。在Y形管中一侧加饱和NH4Cl溶液和NaNO2固体反应制取N2,另一侧用Zn粒和稀H2SO4反应制取H2,然后将两气体混合通入还原铁粉(催化剂)中来合成NH3,产生的气体通入酚酞试液中,当溶液变红,即说明有NH3生成。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第20题是一道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产物的实验题,虽然题目难度不大,仅仅考查了SO32-和SO42-的鉴别问题,但是透露给我们一些启示:重视研究性学习,重视未知到真知的发现过程.相似的探究型试题也出现在2001年和2003年上海市高考试题中,这些信息都清晰表明:我们不仅要掌握结论,更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这样的探究型试题,体现了高考正向能力型、开放型、研究型等方向拓展,因此探究型习题是我们在学习和高考复习过程中值得关注和探讨的一类新题型.  相似文献   

15.
1 实验室制H2 市售纯Zn与1:4的稀H2SO4反应制H2的速度很慢,通常要用CuSO4溶液处理。如果在1:4的稀H2SO4中加入少量食盐,Zn不用CuSO4处理,直接与稀H2SO4反应。这种条件下制H2,具有最适宜的反应速度和最适宜的收集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一、Na样品中含有杂质例1有一表面已部分被氧化成Na2O的金属Na试样,现欲测试Na的纯度.通过实验可取得下列数据:①试样质量(m1g);②保证试样完全反应的H2O(过量)的质量(m2g);③反应中生成H2的质量(m3g);④中和反应生成NaOH所消耗的H2SO4的质量(m4g).(1)要求得试样Na的纯度,  相似文献   

17.
问题的提出稀 HNO3能与Cu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无色的NO气体,而NO气体很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红棕色的NO2气体。课本设计的试管实验不能很好地观察到无色NO气体的生成,而且造成氮的氧化物的随意排放。如何验证NO的生成及其氧化过程,同时尽量避免环境污染呢?  相似文献   

18.
王春 《化学教学》2020,(5):75-77
对2019年北京高考理综卷第28题有关SO2与AgNO3溶液反应进行试题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提出几点问题思考;通过设计多组实验方案对SO2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成分及上层清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进行实验探究,得出SO2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主要为Ag2SO3和少量Ag、溶液中存在SO4^2-和[Ag(SO3)2]^3-的实验结论.  相似文献   

19.
针对学生提出的SO2能否与Na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从分析可能发生的反应情况入手。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选择所需仪器、药品,并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实验结论。  相似文献   

20.
元素的性质主要包括金属性、非金属性、微粒半径、主要化合价等,如在前20号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金属性最强的是K;原子半径最小的是H,F次之,最大的是K;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HClO4,HNO3、H2SO4也是强酸,碱性最强的是KOH,NaOH、Ca(OH)2也是强碱,呈两性的是Al(OH)3,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HF,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最强的是HCl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