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过文献法和调查法,设定了体育课程的目标,分析了体育课程结构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关系,提出了体育课程应向着“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方向发展,为科学地评价学生体育成绩,建议体育成绩的评定应增加学生锻炼过程的评定。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进步幅度成绩评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用黑尔(Hale)的指数转换法,采用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把学生的进步幅度成绩纳入体育成绩,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实验组、对照组学生体育成绩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客观合理地将进步幅度成绩纳入体育成绩中,有利于学生产生目标取向,获得进步成就感,满足学生心理和情感需要,起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和增强自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多媒体课件在普通高等院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CAI课件辅助教学与实践研究方法,探讨多媒体教学对提高普通高等院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调查和考试测评成绩等数据信息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具有显差异。在对多媒体教学的赞同倾向方面,100%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效果好,能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说明高质适用的CAI课件能有效提高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育理论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自我设定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并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用实验比较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目标定向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任务目标定向的教学方法、自我目标定向的教学方法比常规教学方法更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其中,任务目标定向组学生提高的成绩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6.
本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解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现状,以及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为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及专业发展提供一些反馈信息,采用问卷调查法和部分访问调查对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实习所在中学的学生及体育教师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实习生在实习教学中表现出综合素质好,专业基础扎实。但语言表达和字表达能力较差;田径与篮球是教学中最主要的运动项目;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能力、思想教育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为主要的目的;目前,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需求是一专多能的全面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剖析体育的结构组成,对体育强国的概念进行重新认识,分析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竞技体育超前发展,一枝独秀的不均衡发展状况,指出在建设体育强国的道路上,还有许多路走,并就国民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提高群众体育普及的程度;加快体育教育的发展程度;体育科研的成就和水平;体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继续保持竞技运动技术水平和最好成绩;加快体育法制建设;建设各种体育设施等8方面作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8.
促进普通高校体育课目标达成的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体育的目标引领着评价的方向,与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标准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探讨了学校体育的目标定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定位及目标定位与学生成绩评价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纲要》的相关精神,分析了构建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并运用多种方法,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课评价体系进行了重构,旨在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自我设定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并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院212 名大学生在不同体育时数教学下,实现体育教育目标情况的分析,表明高校体育教学时数减少对实现教育目标的负面影响很大;阻碍了学生体质的增强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妨碍了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及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示范在动作技能教学中的作用已为人们普遍认同,但自控示范尚却鲜为人知.以实验法为主要方法,以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为主要内容,随机抽取广州大学二年级女子健美操专选班20名右利手女生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组、对照组各10名),按照实验法规定的程序,进行为期两天的教学实验,以探讨自控示范策略对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获得阶段,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两组受试者的练习绩效增加,但组间差异不显著;在保持阶段,实验(自控)组受试者的学习成绩优于对照(被动)组受试者的学习成绩,组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实验室中的双手协调技能学习,探讨目标协调或目标差异的成绩反馈对不同成就动机倾向的学生后继操作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成绩反馈和成就动机倾向都不能独立地影响学生后继成绩的提高或降低。(2)两种成绩反馈对不同成就动机倾向学生的后继成绩具有不同的影响,在目标协调时,两类学生的后继成绩非常接近;但在目标差异时,追求成功的后继成绩优于避免失败。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在普通高校篮球专项教学中进行了异质分组合作教学组织形式和常规教学组织形式的实验研究,将每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实验结果表明在异质分组合作教学组织形式下,采用修改因子法进行过程性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可以促进高校篮球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获得较强的内部动机水平。  相似文献   

14.
合作学习法在高一女生仰卧起坐练习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采用合作练习法与一般常规练习法配组对比的教学实验设计,将合作学习的要素运用在高一女生的体育教学中,探讨其对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往以及仰卧起坐练习的积极促进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合作学习组在经过实验干预之后,仰卧起坐练习提高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两个组均数t检验达到了非常显著的差异水平。这表明按照合作学习方法要素安排的仰卧起坐练习效果好于一般常规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选取192名大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学生参加通常的课外体育活动,实验组学生采用多项目组合干预模式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继而对两组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其统计学结果显示:采用多项目组合的干预模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在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以及社交攻击等维度上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田径运动员进行8周振动训练,对比训练前后运动员下肢肌群爆发力及身体成分的变化,旨在了解数周振动训练对提高下肢爆发力的作用,探讨振动训练对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意义,为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20名青年男性田径运动员,随机分为振动组10人,对照组10人。振动组采用振动训练台30 Hz频率、2 mm振幅对下肢进行为期8周的振动训练,对照组则进行8周传统的下肢力量训练。训练前后分别对运动员进行身体成分测试和下蹲跳测试(CMJ)测试。结果显示,振动组与对照组8周训练前后CMJ成绩出现非常显著的提高(P<0.01),骨骼肌含量出现显著性增加(P<0.05),而体脂百分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振动组与对照组组间CMJ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骼肌含量和体脂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得出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8周振动训练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田径运动员下肢肌群爆发力,且效果比传统器械力量训练更为明显,但对运动员身体成分组成影响效果并不显著,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番茄红素对人体高强度耐力运动后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讨番茄红素对人体高强度耐力运动后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将70名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口服番茄红素组和口服生理盐水对照组.运动方式为4 000 m跑.在运动前45 min,运动至1 500 m,2 500 m和3 500 m处分别服用番茄红素溶液和生理盐水.在运动前和运动结束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血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CO)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番茄红素组的受试者静脉血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CO)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而丙二醛(MDA)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番茄红素能够增强人体在运动后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身心练习(太极拳、瑜伽)对非临床大学生焦虑、抑郁和压力的影响。方法:210名大学生随机分为瑜伽组、太极组、形体练习组和不运动对照组四组,进行12周每周一次、每次80min的练习,实验前后应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进行正念水平、应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进行焦虑、抑郁和压力的测量。结果:①瑜伽组、太极组练习前后正念水平显著提高(P<0.05),且练习后均与形体组、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②瑜伽组、太极组练习后焦虑、抑郁和压力均显著改善(P<0.05),且练习后各指标均与形体组有显著差异(P<0.05);③瑜伽组、太极组正念水平的提高与焦虑、抑郁和压力的改善没有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长期身心练习显著改善大学生的焦虑、抑郁和压力等负面情绪,并使其正念水平显著提高,但两者之间未检测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体育学习成就目标定向与中学生同伴关系的相关性。方法:以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40名初中生,采用《运动中的任务和目标定向量表》(TEOSQ)和《同伴关系量表》(PRQ)测量其成就目标定向和同伴关系。结果:(1)相关分析(Bivariate correlations)发现,体育学习中任务定向与同伴关系显著正相关,而自我定向与同伴关系显著负相关;(2)经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发现,中学生体育学习中存在三类复合目标定向类型:高任务/高自我型、中任务/中自我型和高任务/低自我型;(3)单因素多变量方差分析(0ne-way MANOVA)及事后比较(Tukey post-hoctest)发现,不同复合目标定向型的同伴关系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同伴关系总体表现为高任务/低自我型组〉高任务/高自我组〉中任务/中自我组,且高任务/低自我型组和高任务/高自我组得分显著大于中任务/中自我组。即高任务定向结合适宜自我定向与高水平的同伴关系相关。结论:高任务定向单独或结合适宜自我定向与初中生体育学习中较高水平的同伴关系相关。  相似文献   

20.
负重有氧练习对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影响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女大学生减肥的有效方法,将随机取样的女大学生分为具有可比性的两组.实验组背负10%体重的外加负荷进行3~4周的有氧运动练习;对照组在常规情况下进行相同时间的非负重有氧练习.实验结果显示,负重组有氧运动锻炼后,学生的身体成分有更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