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散文这种文章体裁我们并不陌生,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说。我们这里论述的是狭义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并列的文学样式,即用凝炼、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记人、叙事、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随着时代的前进与文章体裁的发展,散文则形成了自己显著的特点:它是一种可简可繁、可叙可议的自由文体,又是一种可退可进、可浅可深的过渡文体。散文的自由灵活,可以适应各种写作的需要,散文的过渡性,可以奠定各种写作的基础。散文的特点天然地确立了它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一、标题与文章整体内容的关系标题,往往是文章信息最凝练的表达,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理解了文章的标题,判断出文章的题意,对文章的意思就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很有帮助。譬如《痛哭和珍》(2004年高考全国卷丙),从“痛哭”便可把握作者“悲”、“哀”的情感基调。二、句段与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文章内容的表达,离不开文章的形式。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有点明中心、过渡、呼应、补充说明等。句段之间的关系,或并列,或解说,或递进,或转折等,可帮助读者了解文章信息的主次。句意的组合,段意的串联,往往形成文章的主脉,汇成文章的整…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的深度备课是指教师最大限度还原文章本来面目,对文章做出准确深入解读,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要深度备课,教师应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对文章可细读串讲以理清思路;可思辨疑;可知人论世;可适当取舍。教师在提升学生生命价值的同时也实现自我价值,实验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4.
老师要求学生写文章,可学生往往写成了文学作品,使得作文同时具备了文章性和文学性。中学生作文中体现出来的文章性和文学性,可称之为中学生作文的二重性。这种二重性往往弄得老师哭笑不得,给老师讲评作文带来极大的不利。说这类作文不好嘛,可确实从这类作文中体现出了学生的写作才华;说这类作文好嘛,可又不符合老师布置的作文体裁要求。这种二重性对中学生的作文发展也是很不利的,因为照此下去,学生的作文就会文章不是文章,文学不是文学。因此,提出讨论“二重性”的问题,其意义最少有两点:第一,学生可以严格地按照作文  相似文献   

5.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学们也一定有这样的经历:看见作文题目,总是不知道怎么开头,可一旦开了头,尤其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后,写起文章来往往得心应手,一气呵成。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的开头呢?一起来读读下面的文章吧!主持人:火龙果  相似文献   

6.
请你评判     
本期最有意思的文章是(可直接标明页码)本期最没意思的文章是(可直接标明页码)本期最漂亮的图片及版面是(可直接标明页码)请来信或打电话告诉我们你的意见,幸运读者将会获得精美礼品!2007年11月本期“请你评判”幸运读者非常感谢同学们寄来的宝贵意见。本期产生了4名“请你评判  相似文献   

7.
种子的传说     
海伦 《英语辅导》2004,(8):28-30
这篇文章乍看给人的感觉是四不像,初看是科普文章,可其中又夹了神话历史,更有关于生与死的抽象理解。可如果抓住种子这条主线,文章的脉络还是很清晰的。为达到更佳的阅读效果,编者建议读者同时参看本期的彩页。  相似文献   

8.
清代著名史学家全祖望的《梅花岭记》,是一篇写作者与客登临梅花岭,凭吊忠烈遗迹,追怀英雄功业的文章。课文节选了有关史可法殉难情形的一部分,独立成篇。文章以民族英雄史可法壮烈殉国的事迹为叙述中心,颂扬了史可法崇高的民族气节,表达了作者对为国死节的历史人物的景仰和怀念。文章起始,即点出史可法督师抗清的时间、地点和情况,为人物出场交待了背景。接着,文章以史可法面对强敌压境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一句豪言壮语,写出了他“誓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中象征手法的文章时常出现,这一类文章的解读,其实是有门径可寻的,只要读者掌握破解这一类题型的方法,解题则可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0.
叶细细的《让我许个愿》堪称是献给成长的佳作。如是说是源于文章所叙之事真实可感,所抒之情深沉细腻。作者在文章最后许下心愿——“如果有来世,让我做她的妈妈。”可这个愿望的许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特定情况下的特定的事件,成为女儿成长的契机,促成女儿的转变和成熟,而文章的真实也正体现在这里。  相似文献   

11.
教学任何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个最佳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有时是文章的文眼,有时是文章的一个关键词,有时是文章的一个过渡句,等等,可有时只是文章中看似很平常的一个字,这一个字会把全篇的内容贯穿起来。而有时这个字是不经意间发现的,是学生在讨论中牵出来的,这样就有了牵一字而动全篇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语我历史教学的“五步自学法”周忠智文课的“活”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灵活处理教材。教师能否准确把握并灵活运用教材,是课堂能否“活”起来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根据文章的特点,灵活安排教学方法。对那些结构简明的文章,可采用“顺推法”进行教学,如《老山界》;有些文章则可采用“中间开花”的教学方法,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些文章可采用“直奔中心”的教学法,如《枣核》;还有一些文章不妨采用“倒嚼甘蔗”的方法从文尾教起,如《社戏》等。如果我们寻找到了教材的切入口,灵活安排教学方法,就会收…  相似文献   

13.
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它是作者透过文章的全部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最基本的观点。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 文章的中心句、总结句等关键句子以及重点词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也是作者写作目的的集中概括。因此,通过分析这些关键词、句,就能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一夜的工作》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以及“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等关键句子,并通过分析“劳  相似文献   

14.
<正>叶细细的《让我许个愿》堪称是献给成长的佳作。如是说是源于文章所叙之事真实可感,所抒之情深沉细腻。作者在文章最后许下心愿——"如果有来世,让我做她的妈妈。"可这个愿望的许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特定情况下的特定的事件,成为  相似文献   

15.
一、根据典型材料的恰当安排来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材料是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来安排的,有一定的规律和科学顺序,把材料的复杂头绪理清,找出材料与中心的关系,就可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二、根据文章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来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三个故事松骨峰战斗、火中救儿童、与战士谈话,分别表现了抗美、援朝、卫国的思想,内部联系密不可分.理解了这个关系,也就把握了文章的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16.
陈剑 《今日教育》2012,(5):64-65
课文的题目是文章耳目,它与文章的中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文章题目甚至就是中心。把握住了题目,有时我们就可以顺着它,抽丝剥茧,顺藤摸瓜,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教学活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就擅长在课题上作文章,在王老师的课堂中,篇篇课题饱含深情,在教学中起了深入感悟的作用。我们可从一些教学片  相似文献   

17.
文章学理论是将"文章"定义为"广义文章"与"狭义文章"。无论是广义的文章还是狭义的文章,都能作为阅读的对象,也能作为审美对象。文章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落实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的创新思维的需要。根据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审美形式,可把审美教育概括为感受自然美、领悟社会美、欣赏艺术美、品味语言美。  相似文献   

18.
古语云:文章本天成。那么,这个“天”是什么呢?简言之,就是生活逻辑和客观规律,也就是说,文章的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都受着这个“天”的制约。只要我们能学习得法,闯过那个“天”,读和写也就不再是什么难题了。一、依“天”析词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其用法也相当灵活,可引申,可比喻,  相似文献   

19.
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有的文章主体部分是写一件事,其余部分写的是与主体部分的那件事相关的辅助内容。遇到这类文章,您可指导孩子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用这种方法分段时,必须先弄清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找出这件事的发生到结尾部分作为一段。再看除去主要事例,其余部分还可以怎样分段。如下面节选的《相片》一文,写的是“她”偶尔看到一张记录南京大  相似文献   

20.
一篇文章由内容和结构两大成分构成。内容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风骨。在写作时,如果采用板块组合法结构文章,就可收到形象丰满、结构匀称的效果,从而吸引读者眼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