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德教育在当代道德教育中处于一种"真实缺失"而"假性存在"的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当代道德教育的规范性特征拒斥了美德教育真实存在的可能;第二,传统美德教育在当代深层意义上失落而表层意义上存在的现状造成了传统美德教育的断裂;第三,当代青少年个体对美德教育的本性排斥。对美德教育在当代缺失的成因做深入的分析对于我们走出当前美德教育的虚假状态,走向真实的美德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育》2015,(4):43-48
道德与美德在自然属性、指称对象、终极目标与力量源泉四个方面存在分野。由此,道德教育以道德规范属性为基础,以"做什么事"为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自主而理性地遵守道德;传统美德教育则以美德的品质属性为基础,以"成为什么人"为内容,其目的是实现人性的提升与完善。道德教育与美德教育的区分回到学校教育的层面上,需要把握优先性、整合性和阶段性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美德可以作为知识而存在,美德知识的教育可以等同于美德教育,但是美德作为知识的可教性却是有限度的.美德知识的教育方法不同于一般客观知识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传授、对话、反思等多种特殊的教育方法.在当代道德教育中重建美德知识的教育对于美德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需要返回到传统美德教育,但不是简单地向“美德袋”式道德教育的回归,必须返本而开新。传统美德教育要关注情感层面。积极的情感体验分成三类六组和三个发展阶段。中小学教师可进行动研究探索传统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知恩、感恩、报恩"的思想品质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提倡和光大着的传统美德与民族文化,但在当今的我国大学生群体中,这种传统的美德与文化却明显地缺失着.这一缺失既有害于中华民族道德风尚的内涵,又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分析与讨论大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品质的养成问题,旨在引发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关注和强化这方面的内容,让"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愫扎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质之中.  相似文献   

6.
"孝慈之道"是儒家德育思想的精髓,其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在当代中国孝慈之道经过创造性的价值转换,对于改善当今的家庭道德教育方式、增强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家庭德育中继承和弘扬"孝慈之道",克服当前存在的"孝慈之道"缺失现象,增强家庭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思想品德教育中,中西方传统道德教育中的美德教育仍然发挥着重要影响,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不足。研究它们在思想教育中的区别和联系,发挥传统美德教育的优势,并且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就可以达到互补,使中西方各自吸取对方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优秀成分,克服自己道德教育中不利于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弊端,走中西道德教育相融合的道路,正确发挥中西方传统道德教育中的美德教育的优势,来共同促进东西方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永强 《教育探索》2012,(2):118-120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代,由于传统价值取向弱化、社会舆论失范、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和家庭教育的失当等原因,中学生孝德缺失现象比较普遍存在.采取家庭社会参与、强化学校主导、引导学生自律的全方位教育,应是有益中学生孝德教育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9.
"美德储蓄"活动在实施中存在着困境:难以评定真正的"道德富翁;"激励机制失灵;导致虚假道德行为出现。在理论上,"美德储蓄"活动也存在困境:道德回报不是一种事前的回报;道德是行为主体自由自觉的活动;道德教育应该引导学生追求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0.
当代当地英模美德教育的研究辽源市龙山区教师进修学校金忠义,刘树杉1.当代当地英模美德及其教育的内涵。当代英模美德是成长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先进标兵、模范人物,继承、弘扬、升华的共产主义美德。是古代传统美德、革命传统美德在当代的发扬光大,它是当代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传统美德教育应有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美德教育是道德教育应时代和未来发展的要求所拓展的新领域。我们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首先要以“三个面向”的教育原则为指导:在对古代传统美德进行本色梳理的基础上既要赋予其现代新意,还要使其与现代道德意识相结合,整合成我国新生一代人可以和乐于接受的内容;当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传统美德教育必须站在世界的参照系中,去认识和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与道德之精华的历史风采和现代价值;我国新生一代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力军,传统美德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其次,在施教实践中,应以近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为主要内容。最后,传统美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作为施教的逻辑起点,从激发情感入手。  相似文献   

12.
刘次林 《河北教育》2007,(11):32-33
一、"美德袋":有待抛弃的"破旧口袋" "美德袋"是基于传统的以德目为内容的道德教育,美国德育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称之为"美德袋"教育,意即教育者代表社会把那些被社会认为是重要的德目装入一个"布袋",然后从中"摸"出特定的德目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品格教育是当代美国兴起的一种影响重大的道德教育模式,但由于在其提倡的核心美德及论证方法、是否存在着单一道德社群、品格教育的道德内容以及道德教育方法等内容方面,存在学理上的某些缺陷,所以也存在着诸多争议。我国道德教育学界在对品格教育加以译介和研究,进而进行借鉴时,应对这些缺陷与争议加以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4.
存在问题是道德教育的根本问题,对存在之本质的思考直接指向个体对死亡的体验,道德教育应该以儿童对存在问题的思考为出发点.一方面,儿童对死亡的体验引导着儿童自身道德感的形成,这是道德教育的形而上基础;另一方面,成人对死亡的体验构成了成人对儿童的责任感,这是道德教育在存在论意义上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各种死亡话语进行了现象学的描述和分析,呈现"面死而生"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蕴,尝试寻找一种以生活体验研究为基础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麦金太尔指出现代社会的道德危机源于道德语言的无序、道德证明的失败和道德实践的缺失三个方面,他的美德观极力关照传统美德、人的存在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再现出道德复活的可能并架构起现代道德教育的理论框架。麦金太尔的道德教育观给当前学校德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导向。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与道德知识教育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的影响以及对"灌输"理论的片面理解,在道德教育实践中,一些教育者往往将道德教育简单化为道德知识教育,从而导致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在道德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和评价等方面实现转型,将道德教育从实际意义上的道德知识教育转变为真正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出发,阐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意义,并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高校美德教育的途径。呼吁高校加强美德教育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括古代传统美德,近代、现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传统美德教育当以近代和现代革命传统美德以及当代英模美德为主要内容。这是因为:第一,近现代革命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革命传统美德,是对古代传统美德的批判、继承和超越,具有突出的革命性特点。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大都是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道德的教育和熏陶而成长起来的。但是,当他们为民族独立、解放而投身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和艰苦的革命斗争实践使他们摒弃了古代传统文…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下中国传记文学缺乏经典的现状和传记作家主体性的缺失,论文提出了传记文学叙事中的八"荣"八"耻"之文类意识.在这里,耻感是创作主体的一种积极道德情感,也就是说,只有当代中国传记作家把传记叙事中的"八荣""八耻"作为自觉的文类意识,并且上升为其创作主体的美德论范畴,当代传记创作才能不愧于祖先司马迁而走上与世界传记文学大师对话或比肩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传统美德教育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时代意义和塑造个人品性的价值。基于张立文先生提出的传统美德六个范畴群,明晰了中小学传统美德教育应是培养能感受和实践真善美的人的活动。然而,中小学传统美德教育实践在理念与目标、内容选择、开展形式及教师四方面出现了问题:其一,缺少传统美德教育理念、理念与实践"两张皮"、传统美德教育目标模糊;其二,传统美德教育内容选择过于单调、学校选择自由度低;其三,学科渗透存在说教和灌输意味、活动流于形式、缺少硬性制度要求、对家长引导不够;其四,教师对待传统美德教育的态度消极、对其理解程度有限、无法将所看所感所悟的美德与情怀准确地传达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