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尔雅》     
《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一部专著。有称“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又称“周公著《尔雅》一篇”,或言“孔子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孙通所补”,或言“沛郡梁文所考”,莫衷一是。其实成书可能在西汉末甚至东汉初,略晚于《毛诗》。它缀辑旧文,递相增益,非成于一人之手,周公、孔子都是依托之词。  相似文献   

2.
尔雅编者伏名,晋郭璞注,明金蟠校订。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解释词义的训诂学专著,也是我国的第一部词书。成书于汉代。据《汉书·艺文志》载,此书原为三卷20篇,而今本只有19篇。所收一般词语和名词术语词条有2091条,共收词4300多个。全书按照词义内容分类编排,前8篇名为《释诂》、《释言》、《释训》,主要解释古语、方言和常用词,收623个条目,2000多个词,均为普通词义的解释。后16篇即关于各种名物的解释,其名称为《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释草》、《释木》,由此,它又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词书。  相似文献   

3.
《尔雅》研究,在我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据笔者所知,有关方面的著作大约有150种。历代学者这样重视《尔雅》研究,与《尔雅》内容所显示出的多方面价值有关。《尔雅》是一部解释古代语词的训诂专著,具有词典的功能;其内容所涉及的学科较多,具有百科的性质;它是儒家13部重要经典之一,作为语言著作在经学史上独领风骚。总而言之,《尔雅》"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  相似文献   

4.
读《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167期,内有半窗同志的“大型工具书《尔稚诂林》已着手编纂”一文。文中介绍:“湖北大学语言研究室决定参照《说文诂林》以字分类的方式,按《尔雅》的分类,分别汇集各注家的著作和其它著述中论及《尔雅》的材料,编纂一部《尔雅诂林》。”可以预料此书出版,厥功非浅,嘉惠士林,恐不在丁福保的《说文诂林》之下。丁福保在古籍整理上是有很大贡献的,他一生以述代作,编辑了《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汉魏六朝名家集》、《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佛学大辞典》、《古泉大辞典》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最早的编年史书是《春秋》。我国最早的传记体史书是《史记》。我国最早的断代史史书是《汉书》。我国最早的有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是《史通》。我国最早的词典是《尔雅》。  相似文献   

6.
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我国最早的传记体史书是《史记》。我国最早的断代史史书是《汉书》。我国最早的有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是《史通》。我国最早的词典是《尔雅》。我国最早的字典是《说文解字》。我国最早的诗歌选集是《诗经》。  相似文献   

7.
编纂丛书是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编纂丛书就是把单种书籍按照一定体例和原则汇编为一套书。丛书有综合性的,也有按照年代、地域或专业等汇编的。我国最早的丛书是南宋俞鼎孙、俞经编的《儒学警悟》,以后历代都有编纂。1959年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收宋至民国丛书二千七百九十七部。  相似文献   

8.
《考工记》作为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手工业科技档案文献,从其至今不衰的影响力足见其编纂的成功,探讨其编纂特色,对于现代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尤其是科技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清代六部成语词典》一书最近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是《满汉六部成语》释义的工具书。《满汉六部成语》成书于清前期。目前已知的最早刊本,是乾隆初年编纂的,以后各朝屡有刊刻,广为流传。该书辑录了清代中央主要政务机关——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在处理日常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常用语和专用词汇,共2570余条。其中多数出于各部的典章制度、政策法令或历史典故,内容丰富。清代编辑此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官吏拟办满汉文公文的互译,同时帮助满族人学习汉语以及为应试者翻译提供参考。因此,清人在编辑此书时只将满文词义标明汉文的对应词,而对词的引申义及规制未作解释。这对今人正确理解清代六部档案用语,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清代六部成语词典》的作者,在长期从事明  相似文献   

10.
钱汝平 《图书馆杂志》2011,(1):73-75,69
五代後周释义楚编纂的《释氏六帖》是中国佛教史上一部重要类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佛学分类词典,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本文是对该书版本源流的梳理。  相似文献   

11.
《辞海》经验《辞海》存编纂和修订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辞书编纂经验,举其荦荦大者如下: 一、最早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综合性辞典的收词原则和范围。《辞海》1936年版虽然不是国内第一部综合性辞典,但是对综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报刊志》编纂工作会议,于8月28至30口在西安举行。“借鉴明得失,知情供决策”,编纂一部全面、系统、科学、翔实的权威性《陕西省报刊志》不仅是《陕西省志》80部专业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更是我省报刊界自身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探索报刊事业自身发展规律,更健康地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报刊事业迫切需要进行的重大系统工程。我省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刊的地方,又是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3.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41种分卷本(以下简称分卷本),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组织国内6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分别负责各卷的编纂,著名语言学家李荣教授担任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负责投资和出版。分卷本总字数多达2200万字,规模宏大。它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大型辞书编纂和出版的一个空白,成为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和出版界的一件大事。我国具有调查和研究汉语方言的悠久历史传统。汉代扬雄所著《辅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方言语汇集。但是为某一方言编纂词典,却是最近一百多年的事情,特…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于1978年5月成立了以胡乔木为主任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正式着手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同时着手筹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作为总编辑委员会的工作机构。三年以来,这个出版社的筹备组一面建社,一面规划,一面着手编辑工作。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编纂“类书”的传统,自西汉的《尔雅》至清朝的《四库全书》,不下数百种,但是现代意义的、把人类全部知识用条目形式编写出来,以科学的分类和编排方  相似文献   

15.
《尔雅》是中国较早的一部字书,流转千年,有众多注疏版本传世,晋郭璞的《尔雅注》是《尔雅》注本中最为精良、流传最广的一个本子。嘉庆六年曾燠从曹文埴处获得佳本予以影刻刊行,本文着重对这个版本的《尔雅郭注》进行初步的探索,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引言、嘉庆六年影宋刊本《尔雅郭注》版本情况、避讳问题、校勘初探、结语。  相似文献   

16.
“编辑”这个词,按古代的解释,“编”指古时用以穿联竹筒的皮条或绳子,“辑”与“集”同。“编辑”联用就是收集整理的意思。如果按这个解释,那末我国做编辑工作的人很早就有了。《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文学史上说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散文集,相传是由孔子编选而成。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据《史记》等书记载,也系由孔子删定。这些说法虽然  相似文献   

17.
弥足珍贵的康熙本《大清一统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津图书馆珍藏的康熙本《大清一统志》是清王朝入关以后编纂最早的全国性的一部方志,是目前海内所藏篇幅最多、版本最早的一部孤本方志,国家图书馆所藏不及天津图书馆所藏的六分之一。本文从该书的编 纂始末、原书风貌、史科价值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明史》是清政府最早编纂的一部记录历史事件的书籍。其中贡献最为突出的,首屈万斯同,其次是王鸿绪。后人对万斯同的贡献毋庸置疑,但是对于王鸿绪的贡献却存在或多或少的怀疑,认为他"篡改"《明史》。  相似文献   

19.
汉字之美     
古人对文字的研究由来已久,最早的书籍是周公所作的《尔雅》,这本书与秦代李斯的《仓颉篇》一道被六朝人归纳为"仓雅学",是汉字教学的启蒙读本。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历史上第一部文字学专著,开创性地奠定了中国文字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周易》亦称《易经》,又简称《易》,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哲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书。历代学者解释《周易》的著作很多,最早的《周易郑注》(东汉郑玄注)亡于南宋。后经南宋王应麟从诸书中搜集、整理成书,名《周易郑康成注》一卷(郑玄字康成),大体上保存了郑氏的《易注》。今存其书最早之本,是元至元六年(公元一三四○年)庆元路儒学刻本,现存北京图书馆。主要的通行本还有魏王弼、晋韩康伯的《易注》和唐李鼎祚的《周易集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