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习新课标的同时,所感悟到研究我们的学生。创造出我们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课题,教育家舍吉宁也说:“我们的任务是——不要孤立的学生,孤立的教师。”是的,我们过去那种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课堂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不是学生的,是一个“死”的课堂。  相似文献   

2.
王福明  孔晓 《现代语文》2008,(10):77-78
眼下,在学校里经常听到部分教师这样议论,“这节课我讲了一整节,嗓子都累坏了”,“黑板,我都写满了,学生还是不会”,“学生真笨,那篇文章我读了四遍,还是不明白,累死我啦”。我们不能否认这些教师工作是认真的,课堂教学是卖力的。但如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不能“大包大揽”,要通过恰当的引导,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会“懒”。当然,这个“懒”不是消极工作,是积极主动的“懒”。  相似文献   

3.
刘羽 《成才之路》2011,(13):64-64
新课程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我想我们教师是需要“慢”下来了,其中将黑板还给学生就是一种很好的“慢”下来的方式。当然,在课堂中“慢”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的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慢节奏”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如果只有“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读得真有感情”、“你听得真仔细”诸如此类的话,长期以往,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呢?在听课与上课间,我发现一些镜头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阵地,也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求“新”求“变”,以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下面就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谈谈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康秀英 《教师》2015,(6):34
课堂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意外教学情境时所表现出的一种迅速、准确地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是教师必备的课堂教学技艺.下面我将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我对教学机智的几点看法. 一、紧抓“错误”,巧妙施教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呈现出一些错误的资源,如何抓住这一契机,让那些“错误”在我们的课堂上绽放光彩?这就需要我们懂得在错误中拨正,在错误资源中寻找到通向“正道”的“幽径”,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跟着我们“改邪归正”.  相似文献   

7.
课改的深入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更要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亦如此。那么,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英语课?如何才能真正让我们的英语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我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8.
马继红 《福建教育》2010,(3):60-60,64
一节音乐课上得好不好,最重要的要看三个方面:一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二看学生是否投入,三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恰到好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课后我们通过对照教学目标很容易判断出来。学生是否投入,我们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情绪。教师的表现是否到位,我们可以看教师的教学设计、读写基本功、教学语言等。这里,我想从“动”的角度来说说如何更好地上好音乐课,这个“动”就是“心动”、“行动”、“互动”。  相似文献   

9.
刘家国 《云南教育》2005,(14):35-36
课堂上,我们会常常遇到这样的“插曲”:“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老师,我还想补充。…‘老师,我想提一个问题。…‘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这使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尴尬。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理解的课堂,教师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主动参与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在导入中掀高潮在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游戏、设置疑问、讲故事等多种有趣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掀起教学的高潮。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一位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课件显示):“两只小兔以相同速…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课堂生成”犹如我们的左右手,处处发挥着相得益彰的作用。最近,我听了两节“同课异构”的数学公开课,对“课堂生成”的价值,反而疑惑起来了。  相似文献   

12.
一年来,我一直在深思一个现象:上课我示范时,学生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活动开始时,学生们跃跃欲试;下课时,孩子恋恋不舍的眼神……是什么促使我拥有如此欣慰的课堂教学效果呢?一年后,我结合教学实践,发现若干发生在课堂的心情故事正熠熠闪光:“开放性的教学使得小学英语教学思路必须立足于生成和创新,不应拘泥于呆板的模式。”我们教师不应只沉浸在“辛勤的园丁”、“燃烧的红烛”的赞誉声中,默默地做苏格拉底笔下的“助产婆”。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的愿望,是历代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这种目标的追求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达成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多学,这是我一直在探究的课题。我发现,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前提是教师要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让我们的课堂和谐起来”,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和谐”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与学生、教材之间的和谐.学生与教材、教法之间的和谐等等。我主要想从三维目标入手,结合一些课堂上的具体例子,来谈谈如何让课堂上的各个细节都操作到位,让“到位”来帮助我们进一步构建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15.
罗光杰 《考试周刊》2010,(24):220-221
在教师的心目中,教室里有什么?有位专家请教师在一张纸上用简笔画画出“我的教室”,在100多名教师中,多数人画的是教室的黑板、讲台、学生桌椅和墙壁,只有少数人画出了教室中的学生。教师对“教室里有什么”回答的差别在于对课堂生命意义的理解存在着局限性。我们常说教师劳动的对象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质材料。而是具有思想、感情、个性和主动性、独立性、发展性的活生生的人。但是,在事实上,教师常把人“物化”,忽视了教育场所中“人”的活动和“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鲍成中 《生活教育》2013,(11):76-77
目前,我们迫切需要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让学生从“被填鸭的威权式”走上“我要学”、“我想学”的主动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交互主体体验”一种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释放天性、展现个性、收获品性。  相似文献   

17.
“生态”本指人与自然的联系,“生态平衡”则强调人与自然的依赖性和两者的统一,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将这一理念移植并借用到我们的中学化学课堂中,我认为“生态课堂”应该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氛围民主、和谐,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引导点拨与学生自主探究和谐统一,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王贝贝 《考试周刊》2010,(14):218-218
如何使课堂活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一系列问题似乎一直在困扰着每一位教师。尤其是作为中职学校的老师。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大多适值青春期,因而往往比较“叛逆”:活泼贪玩,因而“厌学”心理严重;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因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种种原因综合作用,使得中职学校的课堂上出现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等一系列现象。当然,作为中职教师,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在音乐课堂中,我听了无数次关于新课标解读的报告,也观摩了无数堂新理念下的音乐课,教师和学生的表现一律可用“完满”两个字来概括。激动之余,再走进我们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想到一个问题:每位音乐教师每周有十二至二十节不等的音乐课,每堂课里都有不同的学生,还能做到堂堂课都那么“完满”?如果仅仅只体现在“公开课”、“展示课”、“亮相课”、“评估课”上,  相似文献   

20.
肖伯纳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苹果,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然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思想,那我们将同时拥有两种思想。”肖伯纳的话对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课堂交流”有很大的启发。教师要关注课堂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倾听、启发、分享、赞赏……1.平等对话——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