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主体性原则是传统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解读西方哲学史的一把钥匙,追溯其思想渊源直到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标志其最终的确立,实现了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高扬了人的主体性地位,突出了理性与自由。这一原则的确立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普罗泰戈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作出阐释,认为,其中"人"是指作为主体的人,"万物"是指作为客体的存在物;"人"作为"万物"的尺度不仅指本体尺度,同时还是认识尺度、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它标志着人的主体地位的首次确立.  相似文献   

3.
薛妙勤 《红领巾》2005,(4):67-69
目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主体间诚信缺失,导致交易成本过大、整体生存环境不佳的现状产生,这与我国主流价值哲学片面强调主体的“为我性“不无关系.因此,应把主体间性纳入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性原则的重构中,从主体间性与交往理性的角度探索市场经济主体处理自我与他者、自在与共在的关系,从而把交往理性确立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西方传统哲学主体性原则的源起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其中,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和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近代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才真正把"主体性原则"彰显出来,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人为自然立法"正式确立了"主体性原则",黑格尔"绝对精神"则把"主体性原则"推向了极致。西方传统哲学主体性原则推动了西方文明乃至整个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也因其理论内在的缺陷,使它陷入了困境。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基础上的主体性原则,为西方传统哲学主体性原则找到了出路。当前,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性能动性,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则,其核心是肯定人的主体地位,根据主体性原则理解教育过程,会使我们教育观念发生重大的转变,在教育教学目的、方法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等方面,都会形成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孟子的幸福观具有多重向度,德性至上是其幸福观的根本原则,但不是唯一原则.从义利之辨来看,孟子的幸福原则包括德性原则、功利原则和理性原则三个方面.德性原则坚持儒家道义论的基本立场,确立了幸福观的德性基调和精神追求;功利原则触及儒家道德理想的经济基础,形成了孟子幸福观的现实品格并使之能够落实于社会生活;理性原则运用儒家思想的智慧思维,使幸福理论展现出鲜明的理性特质,力图消解德性幸福与功利幸福的内在紧张.在三大原则共同作用下,孟子的幸福观既发展了孔子奠定的德性幸福,又为儒家幸福观开辟出功利幸福的新空间,并实现二者一定程度的融合,从而构建了崭新的完整形态的儒家幸福观.  相似文献   

7.
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意义和人类主体的智慧与力量。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现代科学技术以更快速度和更大规模实现其产业化并形成改造自然界的巨大力量的同时,也对人类自身生存及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在人类的能动性实践活动中,对未来科技发展及结果进行科学预测,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就教育的本质而言,无疑是提高人的主体性,而教育中的很多因素却可能影响人的主体性实现,其中课程因素尤为重要。学科性课程以学科建构为特征,坚持“知识中心主义”的原则,漠视学生的权利和地位,使其主体性难以实现;研究型课程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自由选题,自主探究,自由创造”为宗旨,一切以学生发  相似文献   

9.
劳动、教育和人之间有着悠久且紧密的关系.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而人只有受过教育才能成为人.异化的劳动教育使得人的主体性被遮蔽,无法发挥出劳动教育的应有功能和价值.马克思有关自由的劳动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的主体性意蕴,构建一个主体性充分发扬的自由劳动教育,是解决异化劳动教育问题的可能路径.自由的劳动教育包括形成开放融通的主...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主题。主体性教育的思想及理念早已蕴籍于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的思想之中,践行于当时教育的各种情境之中,自古至今,渊源流长,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1.
突破整体主义价值体系的束缚,确立以个体的独立、自由和权力为基础的新型价值体系,是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要遭遇的问题。中国近代启蒙哲学上承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以对人的存在个性的重新发现为突破口,对理学为代表的本质主义倾向及其相关联的权威主义、专制主义展开了冲击。对“自我”的推崇和论证,对“独”与“群”关系的思辨讨论以及对非理性主义的同情和首肯,都表现了近代思想家在哲学层面上对人的个体存在及其自由的关注。近代启蒙哲学揭示出:在群已关系中由以自由原则取代整体主义,既要去除内在的奴性人格,又要突破外在的制度性压制。前主要表现为对个体人格的独立和个性自由的追求;后则主要表现为对政治自由与公民民主权利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人民公社、经济特区体现了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的不同理解;人民公社、经济特区是毛泽东、邓小平探索实现人的主体性的实践形式;经济特区是对人民公社这一实现人的主体性实践形式的辩证否定。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自然观与自由观的演变历程可以从美学的视角加以考察:实践美学以人化的自然观和理性的自由作为其理论的核心,而后实践美学以感性的自由和对自然观的漠视来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新世纪提出的生态美学则以生态的自然观和生存的自由作为其理论的归宿,因而从美学理论的演变可以发现新时期自然观和自由观演变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4.
从《巴黎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通过主体性革命,以“实践主体”取代“认知主体”,把握到主体与客体在感性实践活动中的相互生成关系,有效克服了近代主体性哲学中的主客体二分困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科学实践观的确立与主体性革命的完成包含了从“异化劳动”“感性实践”到“全面生产”三个理论环节,形成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演进逻辑。其核心是借由对实践概念的“劳动—生产”化重构,将劳动概念中的自我意识原则与生产概念中的物质第一性原则相统一,进而打通了哲学批判和社会历史批判的理论关节,实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中主体向度和客观向度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实践哲学在其发展史中有着一以贯之的论证框架,并且表现为一个"实践-自由-本质"的三一结构。其中,实践作为以自身为目的的人类活动,与人的自由、人的本质一起构成了一个相互叙述、相互证成的概念体系。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为这种三一结构的论证框架奠定了基础,以康德为代表的近代哲学家则将其发展得更加成熟。马克思在实践哲学领域提出了诸多变革,他彻底扬弃了以"道德"为中心的实践哲学,发展出了一种以"劳动"为中心的实践哲学。但是,马克思的实践学说依旧遵循了"实践-自由-本质"的论证框架。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技术赋能的教育革命,以人工智能更好地助力教学变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伴随智能技术对教学的赋能增强,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大,从而使得教学中人的主体性危机日渐凸显,具体表现为人的能动性消解、自主性隐匿、创造性退化和交互性淡漠。在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化解智能教学中人的主体性危机,明确教学育人价值、形成正确的教学主体观是必要前提;彰显人的自主性、构建学生中心的教学生态是关键理路;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激发教与学的创造力是内生动力;营造具身情境、注重智能教学的人文关怀是价值旨归。智能教学应超越技术理性,以人的主体性成长为衡量尺度,最终实现人的整全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主体间性概念的提出,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转变.心理学研究是一种交往行为,所以其中必然存在主体间的问题.心理学的主体间性存在于交往之中,它表现为主体间的双向度的关系.心理学主体间性的转向就是按照交往理性的要求寻求一种交往关系,要求建立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研究者之间以及被研究者之间开展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8.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于1967年提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这一理论在语用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合作原则的四个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借鉴或者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范畴理论的影响。从两者的关系入手来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洞察出传统哲学理论对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老舍在小说中对传统家庭模式的双向审视,既应和了现代中国在家庭本位的历史惯性中因匮乏凝聚力而亟待转变的紧迫性,同时也关注到"家"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涵养人伦力量的关键作用。从老舍对"家庭模式"的文化反思中可以看到,他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伸张个性的尺度上有其独特的价值原则,即"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既重视个人的主体性,又以基本的道德准绳加以规限,集中体现为老舍在家国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寻求个人自主。"主体性原则"构成老舍文化人格中重要的一面,它以其自觉的"社会人"角色意识为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接触加相似”原则是一种重要的商业秘密侵权证明原则,法院通过适用该原则成功地解决了一些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然而该原则在以配方为保密内容的商业秘密案件中却难以适用,这主要是因为凭借现有技术往往难以确定两种外观相似的产品其配方是否相似,而“接触加相似”原则要求权利人证明被控侵权一方的产品和自己的产品相似,并且证明后者实际接触了己方的商业秘密或有接触的可能。一得阁案中法官引入了一种新的商业秘密侵权证明原则——“不可避免披露”原则,从而在“接触加相似”原则之外,引入了新的商业秘密侵权证明原则,为审理商业秘密侵权案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