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是一个民族深层理念的外在展现;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反映。现代的文化.也必须体现现代的需求。弘扬和谐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因此.研究和理解和谐文化的现代理论内涵.对于我们弘扬和谐文化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人类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人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那些最早进入人类文明时代的文化:两河流域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和爱琴海地区文化,不仅是多源的,也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3.
在具有五千年明史和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里,和平、统一历来是国人为之努力奋斗的大主题,而和谐则是达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桥梁。和谐是一种化。和谐是社会明进步的标志。和谐是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保证。历史发展到今天。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化渗透日益加快.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在中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不但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更是国民所需,众望所归。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全面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不断巩固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优质、高速度发展,同时也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为其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精神支柱、知识力量。其中,作为精神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肩负重责、并因此获得发展自身的绝佳契机。即,化建设必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大作为,同时在其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和谐及其进步。作为其基础,我们应当大力发掘和谐化遗产,扬弃传统和谐精神,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传统的资源、化的根据,也为实现社会主义化和谐、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和谐奠基。  相似文献   

5.
洪春梅 《世界文化》2013,(10):52-53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一个遥远的、风光旖旎的热带岛国,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6月的国事访问走进了媒体和国人的视野。事实上,中国人早在两百多年前就抵达特多,华侨华人和特多各民族民众相互融合、和谐共处,中华文化一直是特多多元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正>"和谐"是不同方面相处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的社会各个方面是最合适的存在与发展着。社会要和谐,就要科学发展。要抓住机遇,加  相似文献   

7.
黄刚 《华夏文化》2008,(3):19-22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中国历代思想家在论述其思想体系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和”或“和谐”问题,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特征,融于儒、道、墨、法、阴阳、释等各家各派的普遍文化精神之中。  相似文献   

8.
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了“文化自觉”问题,引起学界的重视。费老说,“文化自觉”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它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也许可以说,文化自觉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提倡‘和而不同’的文化观的一种具体体现。最近,许多文章中提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包括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见《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三级两跳’中的文化思考》,《光明日报》2000年11月7日)  相似文献   

9.
刘畅 《世界文化》2010,(11):4-7
人类社会,分工复杂;人际交往,时有摩擦,摩擦又可演变为冲突。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冲突是一种人际对立状态,表现为当事双方的不理解、认识错位、不和谐、紧张甚至敌视状态,亦可表现为言语和肢体冲突,形成侵犯和伤害。道歉,则是事发后缓解这种紧张和敌视状态的"润滑剂",是"亡羊补牢"式的心理慰藉。道歉,小可到人际摩擦,大可至军国外交。道歉,凝聚社会万象,也折射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0.
高黎 《华夏文化》2010,(3):55-56
<正> 和谐一词较早出现于汉代郑玄给《诗经》作的笺注。《后汉书》和《晋书》中也出现过。在《论语·学而》中提到"礼之用,和为贵",《国语·郑语》、《论语·子路》、《中庸》等体现了古人对于和谐的重视。《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反映出和谐思想允许有不同的见解,最终做到求同存异,实现和谐。和谐文化建设的思想是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它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  相似文献   

11.
佛教寺院,作为僧侣修行的场所,历来被视为佛门圣地灵境;寺院也是佛教传播与世俗社会文化交流的中心,因此,寺院建设在佛教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天下名山僧占多”,无论在自然生态抑或社会文化生态方面,佛教寺院都体现出一种和谐美,为世人展现出一幅生态和谐的画卷。  相似文献   

12.
群众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大致经历了蒙昧阶段,自在阶段和自觉自为阶段三个历程,发展到今天,它以其社会基础的广泛性、良好的社会公益性、文化的开放性和民主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世界文化遗址观察,是一项由世界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发起的旨在帮助挽救那些珍贵文化遗产的守护计划该计划每两年发布一次《全球百大濒危文明遗址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名录》由考古、建筑、艺术历史和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各国专家提名而来。自1996年问世以来,所列举的亟待保护遗产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中外文化交流》2011,(12):36-41
2011年9月22日,中国驻珀斯总领事汪银儿出席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西澳分会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晚宴并以《互赏文化,共筑和谐,架设中澳合作心灵之桥》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汪银儿总领事的演讲紧扣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的主题,言简意赅,在不到20分钟内却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基本精神和对于建设和谐世界的贡献介绍得生动而全面,从而赢得全场好评。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一体化的今天,以自身的特点屹立于世界之林,保持民族自身理论独立与自信,是民族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找到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支柱,并在文化自信中确证自身的主体地位,是当下的文化工作者应当竭力思索的。在这个关键时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现阶段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仍旧存在不少的理论与现实困境,因此,探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实路径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政治的多极化和经济的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趋势。随着各种的不断深入,世界文化正进入一个趋同的时代。当各种文化开始失去自己本色的时候,关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话题逐渐开始为人们所关注,并引发了一场遍及全球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不仅使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而且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与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促进文化市场的健康繁荣,有必要对县域文化市场的管理与建设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去年秋冬之际,我应邀前去为鄂托克前旗首届民间文化节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编写蒙汉文主持解说词。写此类文字是我的专长。我便欣然从命,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敖勒召其镇。当我走下班车的时候,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斯庆巴拉队长,春风满面地迎接了我。她是一位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  相似文献   

19.
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基石在师德。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今天,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高校教师如何实现“明德”、“亲民”从而“止于至善”呢?这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师德理念。  相似文献   

20.
夏绍熙 《华夏文化》2010,(2):62-64,F0002,F0003
由陕西省政府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清明·感恩与社会和谐”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4月2—5日在西安举行,这是陕西省政府第四次在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期间举行的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的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清明文化、感恩与社会和谐、中华民族感恩文化的特色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大会共收到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