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14年8月27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及下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在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启动了"中国图书全球按需印刷"项目。该项目将通过自主建立"按需印刷"中心以及与全球最大的"按需印刷"服务商英格拉姆开展合作的方式,构建全球按需印刷合作网,实现中国图书24小时全球直供。中国读者有望在今年年内,通过中图公司的按需印刷平台,体验世界各地优秀图书的“按需印刷”服务。“按需印刷”是出版者将图书内容数字化,生成的电子文件通过互联网传递到世界各地,再通过专门的激光打印技术高速印制书页,完成折页、配页、装订等工序,快速将图书印刷出版。同时,还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灵活安排印刷数量,在图书内容上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如印制一本书的部分内容。“按需出版”在国外已有多年的发展,据统计,2008年美国“按需出版”图书品种首次超过传统出版的图书,2009年“按需出版”图书品种同比增长了181%,2010年同比增长169%,2011年“按需出版”图书申请的ISBN(国际标准书号)已达110万个。  相似文献   

2.
传统意义上的学术图书按需出版,仅是"按需印刷"的代名词,只有基于大数据利用与分析的学术图书按需出版,才能实现学术图书的作者、读者与出版者需求的统一.本文论述了学术图书按需出版的基本途径、实现策略,以及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按需印刷已发展为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业内的每个人:从作者到出版商,从批发商再到书店.按需印刷出现伊始,就预示着图书印制、发行及销售环节的革命.读者选中任何一本书,只需稍等片刻,即可拿到符合自己个性的印刷本.这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图书印刷和发行模式,以后再也不会出现所谓的"绝版书"了.可惜按需印刷并未得到充分发展.并成为多年来西方出版业发达国家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按需印刷成为出版界和图书情报界研究的热点,按需印刷给传统出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研究按需印刷运行模式、技术需求、建设策略、人才培养、优势和不足,以及成熟的应用,以2007~2011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关于按需印刷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别进行载文、著者、期刊和主题分析.基于这些分析,详细阐述主题内容,总结了按需印刷中存在的问题,预测了国内按需印刷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图书按需印刷作为一种全新的出版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所接受和应用。本文阐述了按需印刷在我国出版社应用的现状、按需印刷应用的优势和瓶颈,并探讨了解决按需印刷在出版社应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图书按需印刷始于20世纪80年代,英文缩写为POD,即print-on-demand,它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个性化印刷要求的一种印刷解决方案.按需印刷的技术基础是数字化印刷,它依赖的是数字化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7.
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是数字环境下出现的全新的印刷出版方式,它突破了传统出版模式的诸多限制,重新组合图书出版发行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并将对图书馆的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在介绍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的概念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其对于整个图书产业链中印刷、出版、发行与收藏利用等方面的影响,并特别对图书馆工作将发生的变化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8.
近日施乐Impika在2015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展出喷墨印刷及图书出版方面的专业解决方案,可提供图书按需印刷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包括数字工作流、喷墨印刷、数字印后处理及包装。施乐公司还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进行了高质量的图书样本展示,以展现数字化按需出版图书的材质和图像质量,同时还将展出一系列高速喷墨印刷技术的视频介绍。    相似文献   

9.
《现代出版》2008,(5):74-74
日前,亚马逊英国公司启动了按需印刷业务。亚马逊公司表示,该业务的启动意味着他们在接到订单后可以快速地印制一本顾客需要的图书,包括绝版图书、稀缺图书等。目前,费伯、约翰·威立、哈珀·柯林斯、剑桥大学出版社等均已加入该按需印刷业务。  相似文献   

10.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3,(7):7
图书"余粮"如何消化《人民日报》报道:图书"余粮"如何消化?发展按需出版,是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理事长郁椿德给出的药方,"按需出版可以实现订单式销售,有效减少了库存的风险"。同时,一些断版书的零散需求、专业书籍的窄众特性,都可以借由按需出版来提供。尽管按需出版也是中国书业的热词,但常被误读。"按需出版(印刷)在印刷企业一头热,他们纷纷发展能以较低印数起印的短版印刷,但按需出版的商业模式并未真  相似文献   

11.
韩锟 《编辑之友》2007,(5):63-66
一、按需印刷出版市场的发展进程 1993年HP Indigo公司在IPEX展会期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彩色数字印刷机,使得印刷高质量、全彩色、个性化的印刷品成为可能,同时按需印刷出版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2004年全球印刷产值为7610亿美元,其中按需印刷出版的市场价值由2002年的200亿美元,上涨至2004年的4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图书按需印刷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印前系统及数码印刷系统的进步是很快的,推动了图书按需印刷的发展。但是,印后的发展往往落后于印前的发展,甚至印后加工仍然采用传统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图书,手册等印刷品的出版速度。  相似文献   

13.
按需印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需印刷,英文为Print on Demand(POD),就是根据读者的需要,把已经储存在计算机中的电子化书稿,即时印刷并装订成册交到读者手中,也有的称之为“即时印刷”。印刷一本数百页的图书大约只需数分钟,由于其印刷速度非常快,所以也称为“闪电印刷”。由于其进行现场印刷和装订,也称之为“现订现印”。一、按需印刷的现状1998年,美国最大的图书批发商英格拉姆公司(Ingram Book Group)在其旗下成立了闪电印刷公司(Lightning Printing Inc.)主攻按需印刷业务。目前闪电印刷公司的按需印刷技术是出版业中这一技术中最前沿的。闪电印刷…  相似文献   

14.
以“出版业的新价值:按需出版印刷”为主题的2009“数码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在第1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成功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印刷和出版界的专家共同探讨了国内外按需出版印刷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业内领先的数码印刷解决方案供应商也为按需出版带来了优秀的解决方案,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分享各大数码印刷供应商对按需出版的看法以及他们所提供的数码印刷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2009年9月3日.第十六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这可谓是图书出版界的一大盛事,展商众多.形式多样.亮点频频。其中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承办的“按需出版及印刷精品专区“是首次亮相图博会.同样也是本届图博会最大看点之一。图博会上首设的“按需出版及印刷精品展区”进一步向世人展示了印刷的魅力与对出版业发展的推动力,赢得了满堂喝彩!  相似文献   

16.
数字出版作为一种全新的出版发行方式迅速崛起,对传统出版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上半年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宣布其电子图书的发行量首次超过纸质图书发行量.本文针对实体书店借助数字出版优势实现自身的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进行了探讨,对实体书店开展按需印刷业务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建立大型的按需印刷系统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7.
按需出版(publishing-on-demand)系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数字印刷,将出版信息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可根据需要随时通过数字印刷设备直接印制成书,省去制版等中间环节。1997年,美国最大的图书批发商因特拉姆公司(Ingram)创立了一家闪电印刷(Lighting print)公司,最先使用IBM的按需印刷技术印制图书。随后,德、英、日等国书业也纷纷开展此类业务。  相似文献   

18.
《现代出版》2008,(4):12-12
据最新统计,2007年国家全年传统印刷图书的出版总值增长了1个百分点,新出版图书总量达到了276649册。而按需印刷书籍、书册和无分类图书的产量则从2006年的21936册猛增到134773册。两种书籍的增长总额度达到了39%。虽然之前按需印刷书籍早就在市场上出现,但从没有引起业界人士的关注。这次市场对其需求量的猛增也使出版公司第一次将眼光放在了它们身上,并将其进行重新分类。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及其应用技术的出现,深刻地改变着传统图书产业的生态环境.文章以微信书为例对图书产业的一些新变化进行探讨.微信书是一种基于微信朋友圈的互联网社交网络个性化印刷制品.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是一种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应用与传统图书印刷业的结合,不同于按需印刷、自助出版和传统出版的新图书生产现象.剖析微信书现象,可以为观察图书产业的新变化提供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按需出版因能实现内容效益的最大化.降低出版成本.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各厂商也针对这领域推出了多款数码印刷、印后设备,在此,我们精选了部分适合按需出版领域的数码印刷、印后设备,希望对有意从事按需出版印刷的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