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精准地概括了传统中国社会关系格局,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进,学者们在"理论自觉"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差序格局的内涵,姻缘、感情、利益等新兴要素全面渗透到差序格局中,传统差序格局出现了现代化转向。然而,对失独父母而言,无论是传统差序格局还是现代差序格局都无法对他们的社会关系选择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因为他们的社会互动既不是血缘主导,也不是利益主导,而是身份主导。基于社会身份选择,失独父母的社会关系差序格局出现了选择标准的更替、内圈层的置换、重要要素的重组和差序格局的断裂风险,因此,笔者将此称之为"非常态差序格局"。  相似文献   

2.
作为传统社会关系结构的差序格局,发展到现代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以伦理为基础的差序格局纳入情感、理性因素,差序格局的范围在扩大,差序格局呈现横向和纵向的立体结构,"城市版"的差序格局以及具有时-空意识的"差序场"。自利益进入差序格局后,人际关系的等级原则在逐渐弱化,理性化的人际关系正在淡化中国的社会关系结构,出现了"工具性差序格局"、"紧缩圈层"、"内核-外围"、"逆差序格局"等理性化的社会关系结构。现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发展虽注入了现代的因素,但依然以传统伦理为根基,并非完全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提出的用来描述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社会学概念,“人民”则是毛泽东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政治概念。从“差序格局”的视角来看,可以认为“人民”是一个揭示了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差序格局”性质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差序格局本来是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的,这里用来分析现代社会学校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时间的流失没有降低差序格局对我国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解释力度,只是这种"差序格局"和正式组织的结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拟差序格局",也就是说,现在学校成员的行为既受我国传统的人际关系格局的影响,也受正式组织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乡土中国社会“差序格局”新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在今天的乡土中国仍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概念。然而,当代乡土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变迁与欧美发达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差序格局”到“团体格局”,由“关系”到“身份”、“单位”,由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进而从身份分层到财产分层再到契约分层,使得“差序格局”增添了新的内容,这就是姻缘关系、拟似血缘关系与业缘关系渗入“差序格局”,导致“差序格局”所包括的社会关系范围在扩大;与此同时,“利益”亦成为“差序格局”中决定人们关系亲疏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权力的分配是以皇帝为中心呈差序格局向外延展,各级官僚也是以各自为中心有差等地形成权力网络。这种权力分布的差序格局性有着沉重的历史文化根源。古代中国的家国通过内仁外礼的组织方式组织社会。其内仁的核心是兼爱,而兼爱又是有差等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由里到外、由近及远地推衍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时而生,如何落实践行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费孝通先生对乡土中国深入剖析后提出的"文化自觉"和"差序格局"为此提供了思考借鉴:研究中国社会结构特点,在差序格局的社会框架中,生成文化自觉,进而形成文化自信,自发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是理解中国社会的核心构念,对中国社会有着强有力的解释.然而目前差序格局理论至少存有三个争议问题,在分析和探讨这些争议的基础上对差序格局概念的理论内涵进行重新诠释,进而建构出差序格局的一个理论框架.差序格局可以从三个层次来分析,即微观层次的人际关系,中观层次的“社会圈子”,以及宏观层次的乡土社会、江湖、庙堂或者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从微观层次到宏观层次的递升,不仅实现了从关系到结构层次的跃迁,也铸就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国同构”,“家”和“国”从这个意义上实现了统一.这一框架较清晰地涵盖了一个多维立体的差序格局理论,对于丰富差序格局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化,是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特殊性的选择。差序格局是对我国传统人际和社会关系的一种描述,而这种文化特殊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化。学科关注知识和制度两种特质,而差序格局聚焦于核心范畴和群体封闭两种特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化与差序格局之间的契合,一方面表现在学科的知识逻辑与差序格局的核心范畴之间的契合,另一方面表现在学科的社会逻辑与差序格局的群体封闭之间的契合。在获得行政合法性和文化合理性之后,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化,应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建设,完成学术合法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10.
许晓芸 《培训与研究》2006,23(7):74-75,89
现代性因子在乡村社会的扩张,使得农民的交往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交往对象的等级化、交往主体间关系的多元化、信任关系的“差序格局”都反映出这样一种逻辑:农民的交往行为选择是在传统“差序格局”基础上的一种理性选择,传统的“差序格局”正在走向理性化。  相似文献   

11.
“差序格局”的消解与和谐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际关系的差序性为本质特征的“差序格局”,在当代中国农村依然广泛存在,并发挥着不可轻忽的消极社会作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障碍。要尽快完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努力促进“差序格局”的消解。消解“差序格局”的关键,在于用市场经济全面、彻底地取代小农经济。  相似文献   

12.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国人不懈追求的理想。"乐"是养老的重要一面,老年人作为社会人,同样有相应的精神和情感需要。以孔子和蒂特马斯的思想为基础,阐述精神养老的重要性;从费孝通的差序格局出发,论述农村的差序格局是精神养老的载体;分析差序格局中血缘、地缘、业缘因素在农村精神养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差序格局下居民人际交往对其人际信任的影响及路径,基于2017年北京市16区1 070名居民的实地调查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展开分析。结果显示,人际交往、交往满意度和人际信任均存在差序格局特征;人际交往通过人际交往满意度对人际信任产生影响;结合差序格局的特征,内层交往对其内层信任的影响和中层交往对其中层信任的影响,均需内层交往满意度或中层交往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简言之,人际交往满意度在人际交往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领导—成员交换理论和差序格局都是对"圈子"的研究,都是对稀缺资源进行配置的模式或格局,两者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这两种理论对研究中国企业组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给我们留下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后世也有诸多学者加入了对这个概念的研究,然而由于其开放性,仍然存在着某些需要修正和拓展的部分,文章在区分“差序格局”的平面和立体两个向度的基础上,针对平面的“差序之差”中的“私德”及其相关问题和立体的“差序之序”中的有关等级的问题进行了部分反思、修正和拓展.  相似文献   

16.
高职生源多元化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生源多元化无疑是对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挑战。本着学生为本就业导向差序格局共达国标之理念,本文就如何建立适合多元化生源的差序格局教育教学模式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论土地征收中的利益差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征用利益分配严重失衡所带来的社会不公正,使土地征用法律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缓。我国现行土地征用法律制度中存在严重的利益差序格局,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对社会义务的过度负担和缺乏对国家土地征用权的有效制约是导致我国现行土地征用法律制度中利益差序格局的法律成因,必须改革土地征收征用法律制度、调整利益差序格局。  相似文献   

18.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著名的“差序格局”理论,而其“师友”潘光旦此前已通过追溯中国传统社会伦理,对儒家重视“类别”“差等”的特征作了系统诠释,“差序格局”理论承袭潘光旦思想的迹象显著。“差序格局”理论为实现教育实质公平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也为重新审视乡土教育的概念、范畴和价值提供了重要视角: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教育不仅仅是面向乡村孩子的教育,而是面向城乡全体学生,以乡村社会为场域,以乡土文化、乡村生活为内容的教育,是在“差序格局”社会形态中与各类教育共生共融的教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19.
浅析《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费孝通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差序格局”概念。这一概念十分符合中国乡土社会中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本质。但随着社会的变迁,中国乡土社会中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与内涵在不断扩大。因此,对“差序格局”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阐释就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费孝通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差序格局"概念.这一概念十分符合中国乡土社会中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本质.但随着社会的变迁,中国乡土社会中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与内涵在不断扩大.因此,对"差序格局"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阐释就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