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意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社会,在确保生态平衡和环境良好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人民生活的富裕安康。[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浙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浙江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能源利用率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资源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而且农村居民的饮水和卫生条件较差,与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的国家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创建青岛国际生态智慧城,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建设西海岸经济新区、实现经济"二次转型"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智慧城应把"生态、低碳"作为重要基础与基本理念,把"构建四个体系、落实三大任务,促进两个转变,贯穿一条主线"作为低碳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能源资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增加碳汇等三个主要途径,到2015年减排二氧化碳潜力预计可达到80万吨/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教育也要引入生态文明的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琪 《天津教育》2007,(4):12-13
长期以来,我们多注重人与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入21世纪以后才真正认识到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有学者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人与自身的和谐,取决于人与人的和谐,取决于人与社会的和谐,但最终取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许多新的理论都在昭示这一观点。如有的专家把环境友好型社会定义为一种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致力于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社会。“绿色财富”的理论则认为人类从以掠夺资源、破坏环境、积累财富转变为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创造财富,以不公平的手段占有财富转为公平协作分享财富,是人类认识观念上的一次飞跃。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相似文献   

5.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往往也是资源环境矛盾凸显的时期。靠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维持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社会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引起了社会的不和谐发展,应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深刻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时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努力构建和谐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7.
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保护好生态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良好的生态基础作为生产力条件,生产或劳动就不能持续地发展。“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但保护生态基础不等于不生产或零增长,否则,人类社会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生态社会主义有句著名的格言:不再是“摆脱劳动”而是“解放劳动”,实现“稳态增长”。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充分认识到,经济增长、技术进步、收入分配以及社会现代化等固然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它们最终只属于工具性范畴,而人的发展和人类福利才是目的。其次,树立人类代际公平的观念。从自然资源的客观有限性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类代际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我们的发展要以人类代际公平为原则,把发展建立在尊重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的基础上,自觉屏弃传统的发展观念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努力给子孙留下蓝天绿水青山,留下发展和繁衍的空间。再次,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是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发展清洁生产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发展循环经济,使用智能技术、软技术等将“资源——产品——消费——污染排放”的单向式开环式线型流程改变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的闭环式流程,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以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从而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8.
焦作市具有丰富的区域经济优势,其潜力巨大,主要体现在农业资源、能源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这是焦作市区域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只有紧紧抓住发展机遏,充分发挥综合优势,才能将这一潜力体现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中。  相似文献   

9.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215+217-215,217
我国当前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时期,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重要国策。在21世纪全世界共同面临着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和生态危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中小学德育中加强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生态道德的认识与思考 生态道德,是在20世纪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体系,它是指为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人们树立的有社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生态保护意识、能源节约意识、消费简约意识、亲近自然意识和优化环境意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