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我国高师设置从依附走向独立的过程,详细讨论了民国前期高师设置方案中独立与合并的纷争及其对我国高师设置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备受重视的今天,非常尴尬的事实是我们的教育体制难以培养出大师级人才,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从历史的角度看,民国时期我国曾经涌现一批大师级人才,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也有一定的规律。例如,综合能力的培养、外语水平的提高、学术师承等规律和因素对他们的成才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借鉴这些有意义的经验可以为当今的人才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3.
民国前期,苏北地方匪患严重,呈现“匪化”趋势。其主要成因在于民国以来政治动荡而造成的社会秩序危机、苏北频发自然灾害而产生的生存危机、因土地集中而失去生计的大量流民,以及波及江苏的军阀混战。匪化对苏北的政治、社会、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苏北地方社会失范的最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民国前期中央政府大量设置使职,这些使职名称远法隋唐,近效宋明;其职能接近于晚唐与五代。使职职能的行使对民国政治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巡阅使制度对民国前期中央和地方政治体制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是军阀政治得以运行的核心制度之一。它对民国前期三权分立的民主宪政制度的政治实践产生了逆向的反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战乱频繁,政局衰败,经济凋敝,但政府的荒政举措很少,收效甚微。这一时期的吉林荒政亦如此,备荒措施主要体现在义仓的建设上,发挥了备荒救济的重要作用,其它备荒措施几乎很少记载;灾情管理体现在灾况的呈报、派员勘灾和查灾方面;赈务方面主要通过灾时的粮款赈济、物价调控,灾后生产帮扶等政策来缓解灾情。同时,政府官员也极力倡导组织巫术救荒,来达到安定民心、稳定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民国前期,广州传统的金融业银业并没有衰落,甚至在30年代前期达到其全盛,在资力上与本国银行和外国银行成鼎足之势,但是广州工商业向银业的融资额远远大于银行,从而使得银业与工商业的密切程度远超过银行,此中原因是广州银业比较适合当时广州的商情,广州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银业在金融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民国肇始,司法界逐步认识到法官能否独立行使审判权,是司法独立的关键所在。在这种观念下,北京政府在为收回领事裁判权而实行的司法改革中,逐步构建了近代的法官独立审判制度。从民初一些个案中,彰显出民国前期法官不畏强权,追求司法独立,坚持独立审判的法治精神。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法官独立审判制度未能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民国前期学制经历了从壬子一癸丑学制到壬戌学制的演变.是顺应当时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要求并为之服务的产物。同时,它们在在总结我国既往教育经验和引进西方学制的基础上,逐渐协调处理好教育内部诸因素如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教育阶段与儿童年龄分期、教学内容中的中学与西学之间的关系,基本完成了我国近代化学制建设的任务,推动了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然而,它们也存在学制设计过于超前、依附发展痕迹明显、学分制走样变形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清末尤其是民国前期,传统司法以欧日体制为蓝本,开始近代转型。在刑事诉讼法制领域,确立起检察公诉、四级三审、言词辩护等新式制度。此一时期刑诉法制建设,涤荡封建法制残余,用心采纳欧日各国先进诉讼原则,其所定刑事诉讼程序,已大异于封建时代的旧法,彰显出融入世界先进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1997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曾指出:我国要在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建立一大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地方性银行”。其实,“地方银行”在民国初年就已出现,在民国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县银行则肇建于北洋政府时期,推展于抗战时期,清理停罢于1949年全国解放后。民国前期创设和推展的县银行是当时政府为解决农村金融枯竭、弥补大银行业务经营不足、复兴农村经济、保障国家财税而设立的以县境为营业区域的一种基层金融机构,“以融通资财,振兴农工业为宗旨”。其存在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却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性教育的实施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因当时的父母囿于旧道德观念的束缚,缺乏性教育所需知识,而社会又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性教育的重担自然落到了学校的肩膀上。整体而言,民国时期的学校“性教育”存在以下特征:在教育目的上,经历了从“教性”到“教养”的转变;在教育主体上,主张以“教师为主,医师为辅,父母配合”;在教育内容上,主张建立渗透式的泛课程体系,将性教育渗透进具体的课程中进行教授;在教育方式上,按照“分阶段、分性别、个别与团体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分析民国时期学校“性教育”的特征,对现今我国学校“性教育”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闻职业形成于民初。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背景,我们发现新闻职业形成于民初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使然:当时新闻事业的繁荣为其提供了基础,知识分子的"边缘"意识是新闻职业形成的压力,职业认同是新闻职业形成的动力,制度自由是新闻职业形成的保障,职业行会是新闻职业形成的阵地。  相似文献   

13.
经济收入、社会权益和职业声望是衡量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的主要标准。以20世纪30年代的四川乡村小学教师而言,其经济收入菲薄,福利待遇低下,职业岗位得不到保障,社会声望不及塾师,严重影响了小学教师的社会形象和从教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国民教育的普及与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与现代之间--略论民初言情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民国初年的言情小说入手,以这一时期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创作为主要对象,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大众心理状况,考察民初言情小说在题材内容、创作手法等方面对传统与现代的融汇.及由此产生的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来对民初言情小说做一次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15.
学堂乐歌是近代中国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一种新音乐形式。以此开展的音乐教育.成为中国近代新音乐教育标志的学堂乐歌教育。在效仿西方音乐文化的实践中,它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相比。以学堂乐歌教育为代表的新音乐教育在音乐创作手法与乐器使用、教学机构与科目西化、专业音乐教育家培养等“硬件方面”的发展更具时代性。对清末民初新音乐教育形式——学堂乐歌教育在产生与“硬件方面”创新之处的研究,影射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在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作用等“软件方面”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6.
民国初年,在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制定学制、颁布法令,对封建传统教育进行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造,使全国教育一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虽然某些改革措施受到落后的政治、经济水平的制约和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不能在短期内实现,但它们在理论上对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7.
民国初年,中国高等教育开启了自己的近代化进程。高等学校在这一时期实现了从萌芽到逐步成型的蜕变。从民国初年不同类型的高校数量、学生与教员数量以及教育经费的分配与支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数据形式分析该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以期概括民初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并探讨民初高等学校发展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国初期,随着现代文物保护意识的逐渐形成,中国现代文物保护事业逐渐兴起。这一时期政府文物保护工作以颁发政策法规的形式迈出了中国现代文物保护事业的第一步,同时开始设立文物保护、管理机构,进行文物调查,限制文物出口,查办文物盗窃、盗运案件,为目后的文物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应对海防和海权的双重危机,民国政府着力建设一支能够足以抵御外侮和维护海权的现代化海军。海军人才培养是民国海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政府通过改造旧学堂、创办新学校以及选派留学生等途径培养具有勇敢强毅之精神且掌握现代化军事技能的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各海军学校在汲取本国传统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效法西方海军人才的培养模式、确立培养目标和规格、选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制定评估标准和管理制度。相比晚清而言,民国海军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为海军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海军人才培养依然面临着观念束缚、体制羁绊、财政支绌等困境,进而制约了海军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民国海军人才培养的经验教训对当今中国海军建设依然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