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丽江多元经济以及多元文化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纳西族心灵与精神变迁史的纳西族传统民间音乐面临发展机遇也面临危机.在现代传播环境中,要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如规范旅游消费市场,对现代科技化的传播媒介进行有效的整合)和音乐教育(如在幼儿教育、高等教育阶段开设纳西民乐课程等)加强对纳西族传统民同音乐传承的保护,同时,通过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举办纳西族传统民间音乐节、设立音乐博物馆以及人才培养基地等措施使纳西族传统民间音乐在现代化潮流中找到最为有效的传承和保护途径,以更好的推动纳西族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白沙细乐"是迄今仍流传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间的一部大型音乐组曲,保留至今的尚有八章.我们对这部音乐的曲牌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它们有的与纳西族的传统音乐相关联,有的则属于古代流行于内地的戏曲曲牌和民间小调.由此可以推断,"白沙细乐"很可能是纳西民族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汇与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丽江多元经济以及多元文化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纳西族心灵与精神变迁史的纳西族传统民间音乐面临发展机遇也面临危机。在现代传播环境中,要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如规范旅游消费市场,对现代科技化的传播媒介进行有效的整合)和音乐教育(如在幼儿教育、高等教育阶段开设纳西民乐课程等)加强对纳西族传统民间音乐传承的保护,同时,通过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举办纳西族传统民间音乐节、设立音乐博物馆以及人才培养基地等措施使纳西族传统民间音乐在现代化潮流中找到最为有效的传承和保护途径,以更好的推动纳西族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流传于我国云南丽江的纳西古乐—洞经音乐,越来越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被认为是与东巴文化交相辉映的“中华民族艺术瑰宝”,是研究中国古典交响乐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5.
丽江纳西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各种访谈、调查及文献查阅,在"十二五"期间旅游业仍将是丽江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且在把丽江旅游做大做强的同时仍然需要不断寻找新的旅游资源。丽江纳西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资源丰富,合理的开发利用纳西族传统体育资源并使其能形成产业化运作,是丽江旅游业稳步健康增长的需要。本文通过对丽江纳西族传统体育产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模式等相关问题的探讨,给出一种丽江纳西族传统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云南花灯与云南洞经音乐在其音乐感受上有其相似之处,究其原因是洞经音乐是根源,而花灯是枝叶.洞经音乐源于道教音乐,而道教音乐又是唐大曲的溯源,花灯又是唐大曲的发展和变异.于是云南花灯与云南洞经音乐就有了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纳西古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古乐是古城文化的灵魂与象征,是丽江古城一道典雅的风景。纳西古乐是唐宋以来的一些词牌和曲牌音乐。在明朝中期以后,这种音乐就陆续地传到了丽江。这种音乐在中原地区早已成为绝音,但自传至丽江后被广泛地传播开来,在乡村在小镇随处都可听到这美妙的声音。纳西古乐保存至今,还有22个曲目,其中有的融进了纳西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风格。纳西古乐被中外学者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称为“音乐活化石”、“和平之音”、“仙乐无音”。聆听纳西古乐使人真正感受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意境。纳西古乐  相似文献   

8.
我国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于明崇祯十三年(1639年)正月二十五日,在其《滇游口记——六》中说丽江纳西族是“官姓为木,民姓为和,更无别姓者”。丽江土知府木公在明嘉靖年间所写《述怀》一诗中也说:“丽江西尔西戍地,四郡齐民一姓和”。长者言:古称纳西族只有“和、木”二姓,“和”又叫丽江“和”,表示纳西族特有之姓氏。笔者最近对丽江纳西族姓氏的初步调查资料表明,在纳西族的姓氏构成中,占全国汉族人口55.6%的十九个大姓中,除两个姓氏不祥外,其余纳西族都有;占全国汉族人口87%的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58):194-196
云南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同时也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丽江是当今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区,纳西族文化作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其独特的纳西族文化以深厚的精神底蕴和丰富多彩的相貌,描绘了整个纳西族的人文历史和纳西人所创造的灿烂文明。本文从云南纳西族文化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与思考,对丽江纳西族文化如何与时俱进的应用与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思索与探究。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丧葬方式.一个民族的丧葬方式,往往直接受到其生存环境、生命观念、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等诸因素的影响.丽江纳西族的丧葬方式经历了原始社会蒙昧时代的"弃尸"、偏居高原寒地与古羌族一脉相承的火葬、受儒家入土为安观念影响为统治者强力推行的土葬、以及现代社会文明倡导的火化土葬四种方式的变迁,这个变迁过程是丽江纳西族社会历史进程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纳西族是聚居在我国滇川藏三省交界处的一个少数民族,以之繁荣的民族文化被学界关注。本文主要利用纳西族的东巴经来讨论唐宋时期丽江纳西族聚落的形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追溯丽江地区纳西族聚落发展的源头。以求证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让越来越多的纳西族女性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到旅游的各行各业中,同时这也对她们的家庭地位产生深刻影响.文章通过问卷和深度访谈的方法,选取丽江古城纳西族女性为研究对象,探讨旅游发展对当地女性家庭地位变迁的影响.调查显示:旅游业的发展对丽江古城纳西族女性在家庭事务决策权、个人自主权和婚姻自主权方面呈现出权力不断增强、家庭地位逐渐提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旅游人类学的视角对丽江纳西族的典型饮食文化“三叠水”宴席进行阐释.以对“三叠水”宴席的文化内涵、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分析为基础,提出将纳西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提升纳西族的文化,促进纳西旅游业和纳西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也为传播纳西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在祖国云南西北部,有一个美丽神奇如同仙境的地方,那就是27万纳西族同胞的聚居地──丽江。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末年,历经800多年的风雨,至今完好如初,这主要得益于崇尚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真谛的纳西文化。丽江东靠四川,北依迪庆,南连大理,汉、纳西、藏、白诸种文化在此碰撞交汇到融合,纳西族提倡“天雨流芳”(纳西语意为“快快读书去”),学人之长,在四境强邻的夹缝中自强求存,保存了民族,保存了古城。造就了勤劳智慧的纳西人民,孕育了灿烂深邃的纳西东巴文化。 丽江古城是滇西北有名的…  相似文献   

15.
《丽江府志略》纂修于乾隆八年(1743),是丽江府第一部官修志书,也是弥足珍贵的纳西语史料,对研究清代纳西语、云南方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丽江府志略·方言》的版本,学界一般认为有四种,其实尚有两本古籍均抄录了《丽江府志略·方言》。由于辗转传抄,诸版本间存在较多异文,讹误的原因主要为形误,其次为音近而讹和夺字。从讹误数量分布来看,钞本讹误较多。  相似文献   

16.
宗教与旅游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由于丽江地理原因、历史原因造成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并存;在全国是罕见的。特别是纳西族在吸收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道教基础创立的东巴教是全国唯一的;丽江的多元文化,纳西族的多元宗教形成许多名胜古迹,这些景点成为宗教旅游资源,在旅游中有一定价值,为发展旅游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我的父亲是一位酷爱艺术(书法、音乐)的民间艺人,小时候,因为我家的家境不太好,父亲常常带我到他的好友杨厚琨家听音乐。杨叔叔是丽江大研纳西古乐会的会员,经常用二胡、竹笛为我们演奏纳西古乐,由于耳濡目染,我对纳西古乐有了朦胧的认识。但是,因为当时年纪还小,我对纳西古乐了解并不深刻,也没有想学的意识。直到1993年我16岁时,有一天父亲拿了一张丽江报给我看,报上头版新闻是这样的“丽江大研纳西古乐会赴京演出载誉归来……”那天,我的心情很复杂“惊喜、嫉妒”。北京棗一直向往的地方;丽江棗一个边远的民族地区。它的音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中国洞经音乐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流变特征,并对洞经音乐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予适当的评价和肯定。这对推动与促进洞经音乐研究的深入发展将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丽江市,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丽江古城历史悠久,风光秀丽,自然环境优美,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  相似文献   

20.
纳西族饮食民俗既是历史传统中约定俗成的,也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得以重构而不断扬弃下沉淀生成的。纳西族饮食民俗按其内容可分为日常饮食、节庆宴席、娱乐休闲饮食等等三个类型,其风味食品以丽江粑粑、丽江黑凉粉、米灌肠为代表。纳西族饮食民俗特征主要有实用性、协调规范性、伦理审美性、发展变迁性。纳西族传统文化中强调 “和合”思想,其传统宗教———东巴教主旨在于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如何和谐相处,表现在饮食文化及思想上,也主张调和五味,兼容并包,这与中华文化的“中和”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