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焦磊  高伟 《煤炭高等教育》2008,26(6):103-106
随着各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呈现均权化的趋势。美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打破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模式,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注重权力间的分配与制衡,逐步形成一种全方位、协作式的管理体制。本文通过与美国协作式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构建的比较,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反思并借鉴美国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3.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以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为目标的博洛尼亚进程是在欧洲高等教育领域开展的涉及范围最广的改革运动,是区域教育一体化的创新尝试,对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运行机制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以博洛尼亚进程官方文献为基础,通过研究博洛尼亚进程的主要改革任务,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影响,探讨欧洲高等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经验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以来,国际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建设一个开放、统一的高等教育区成为拉美与欧盟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重要目标。在"拉美—欧盟"高等教育区的建设过程中,拉美国家在教育项目与合作、跨地区的人才流动、国际化的教学模式、科研和学术活动的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推动了拉美高等教育体系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各大学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来源、资质多样化,而与之并行的作为学术职业的大学教师却存在教师老龄化趋势,大量聘任兼职教师和新教师等问题,这给澳大利亚大学教师发展带来挑战。各大学相继设立教师发展制度促进教师发展,其中高等教育教育教学资格证书项目具有显著的特色和效果,该项目自20世纪80年代在澳大利亚各大学相继设立起来,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明确发展教学学术的目标以及各大学联合实施项目的方式,对澳大利亚大学教师发展特别是教学学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教学资格证书项目对我国建立有效的大学教师发展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国高等教育跨州区域协作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立高等教育州际协作组织,借助这些组织的活动来达成。美国高等教育州际协作组织在高等教育机会扩大、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政策研究和实施、特殊教育需求满足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州际协作活动,期望通过这些活动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降低高等教育成本,提高教育服务质量。美国高等教育州际协作组织之所以能够建立并有效运行,既源于其具有适宜的制度环境,也在于有大量范例可借鉴和专业的研究机构提供指导。高素质的组织人员和成熟的工作机制,也为高等教育州际协作组织有效运行奠定了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7.
科学构建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测评体系,精确评估区域国际化办学情况并引导本区域高等教育持续有序地开展国际化不但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为此,依照国际化文化、国际化行为、国际化效果三个层面,从分析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要素入手,并将这些基本要素转化为具体指标,形成了兼顾不同层次和类型、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结合的宁波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测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一、粤港澳高等教育协作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粤港澳三地经济上的合作,已从过去单纯的贸易来往,发展到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制造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的合作。随着“金三角”地区企业升级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港澳的经济地位必将稳定的发展,三地经济的发展将日趋一体化,并在环太平洋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时间的推移,1997年和1999年,我国将分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这种历史的必然,要求广东、香港、澳门这三个地区建立有机联系,特别在高等教育方面。港澳两地协作仿效了西方教育的一些模式,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在粤港澳之间建立一个长期的高等教育的联系和协作,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开阔学术视野,对各自的教育和科研势必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制订和实现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总格局中,如何充分考虑利用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吸取有益的成份,的确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探讨的问题。二、粤港澳高等教育的联系与协作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一、召开有硕士、博士点的高校高教科研机构负责人研讨会 ,并邀请学位办有关负责人参加。主  题 :培养教育科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经验、问题及对策 ,并讨论出版博士论文文库事宜地  点 :武汉时  间 :2 0 0 2年 5月下旬承办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高教所二、召开省、市级教育科研机构负责人研讨会。主  题 :省、市级高等教育科研机构怎样为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服务地  点 :北戴河时  间 :2 0 0 2年 8月上旬承办单位 :天津教科院三、协作组及三个分区小组正副组长参加高教学会2 0 0 2年学术年会 ,并安排半天时间 ,回顾本年度高…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区域高等教育均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客观上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为明显的东、中、西三大区域。和经济的发展趋势相对应,我国区域高等教育也呈现出按三个梯度逐步推进的非均衡发展模式。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应加强对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提高地方政府办学的积极性,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正确处理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中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保证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高等教育不仅是教书育人,而且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不是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即区域经济为地方高等教育提供物质保障,地方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浪潮中,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越来越凸显其双赢功能。在正视现状、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从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创新、大中型企业的意识、国家政策激励等角度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应根据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新需求,进一步加大专业群建设,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主动接轨,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深化校企合作,密切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适应性,保持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平衡、规模与发展结构的协调。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应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二者间的关系。只有通过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制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区域经济定位制订高职教育发展策略、吸收社会力量联合办学等路径,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才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形势下,安徽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要通过全方位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使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的人才需求相适应,通过有效提高高职毕业生的本地就业率来带动安徽区域经济发展,以实现区域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覃海逢 《高教论坛》2011,(11):101-103,108
本文分析了广西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格局、广西高职教育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下一步广西高职教育如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孙伟  刘心力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5):17-18,22
地方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联系紧密。一方面,区域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职业教育结构;另一方面,区域产业结构也需要地方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在分析营口高职教育及产业结构现状基础上,提出地方高职教育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区域经济的崛起,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支撑点,这就意味着,在这些崛起的区域中,区域的形象超越了大企业的形象,超越了国家与行政的边界,在全球化国际分工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创新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依靠区域创新,落后的区域经济可以实现跳跃式发展,而区域创新能力的强弱则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在知识经济社会,创新制度环境的各要素-政府、企业与大学,将以市场要求为纽带而联结起来,形成一种三种力量交叉影响的螺旋关系,那科研院所与大学将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强大的技术创新辐射作用,而其中大学的作用尤为重要,因此,由于大学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承担了“动力源”的历史作用,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就在于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智力综合因素需求,而要完成这一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个性化发展,将成为未来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只有通过个性化发展,区域高等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和社会经济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构建高教资源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要以提升区域高教资源与区域社会经济互动发展,推进区域高教资源统筹发展为目标。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战略及其自身的深化,为高教资源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高教资源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构建凸显区域主体需求的协作机制;完善基于绩效具备区域导向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构建宏观调控与自主适应的学科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建重视区域高等教育过程性质量的监控机制;构建引导高校毕业生区域分布合理的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