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方媒体对外讲好“城市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超越“地方性”话语局限提升城市国际传播效能、跳出既有“叙事经验”构建网络空间情感共同体,不断调适“范式”“表达”“进路”,积极谋划和推动以“对话式”为核心、以“多元文化”为抓手、以“情感共振”为追求的国际传播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阚枫 《新闻战线》2024,(5):20-22
公益事业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公益传播天然具有国际传播属性。作为以国际传播见长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国新闻网近年来不断探索国际视野下的公益传播方式,以“公益+议题设置”“公益+中国故事”“公益+跨界叙事”,创新主流媒体参与社会公益的形式,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3.
湖南不靠海、不沿边,对外宣传工作不具备先天优势,但湖南媒体通过与老挝的深度合作,辐射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地方媒体开展国际传播的成功尝试。湖南媒体坚持全省外宣“一盘棋”,坚持用好平台优势、历史积淀、独特资源,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本领,通过积极调动各方力量,优化资源布局,初步构建起多主体、全媒体、立体式的国际传播格局。在讲好中国故事、湖南故事,塑造并传播中国形象、湖南形象方面担当作为,坚定中华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探索充满活力的地方媒体国际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4.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宣传思想战线队伍的传播工作肩负着新的时代使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对外传播力,新型主流媒体作为宣传思想战线队伍的排头兵与智库融媒矩阵的对外传播“先行试点”,根植于江西瑞金的红色中华通讯社承载着“红色印记”,在主流媒体新型化的传播战略引领下坚定不移地走好新时代对外传播“赶考”路,开展中国特色式跨文化传播路径探索与实践,不负新时期寄予新闻工作者增强“四力”的期望与要求,并交出一份“弘扬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彰显大国形象”的“合格答卷”。  相似文献   

5.
吕妍 《新闻传播》2023,(15):9-11
做好对外传播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责任和担当,也是彰显当下主流媒体融合力、传播力、影响力的试金石。短视频在“讲好中国故事”工作中具有契合国外受众阅读习惯、话语模态多样化、易于激发受众情感等优势,在实际传播过程中,主流媒体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用户习惯推出针对性的传播内容,塑造画面丰富的动态影像故事内容,借助小故事讲述大道理以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同时也需要合理应用技术手段实现传播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助力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6.
多变复杂的时代背景重塑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传播格局与舆论生态发生颠覆性变革,传播样态创新回应当今时代对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的需求。在全球交往视角下,主流媒体如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成为题中要义。研究发现,CGTN有关2023年全国“两会”相关报道议题聚合性与拓展性并兼,报道形态呈现多模态融合态势,平台关联实现媒体矩阵互动引流,报道话语政治语用意义凸显。因此,在全球交往视角下,主流媒体应当不断在叙事、技术、平台等方面进行策略创新,勇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7.
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河北张家口是本届冬奥会雪上项目的举办地.作为本届冬奥会主办地的河北省级主流媒体,长城新媒体集团从议题设置、可视化传播、互动传播、共情传播等层面,探索全媒体时代的对外传播规律,借助冬奥跨平台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为今后国际性重大活动中地方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借鉴与...  相似文献   

8.
吴庆才 《青年记者》2016,(28):12-14
当前,中国对外传播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也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其面临的形势,可用“一个根本要求,两大深刻变化,三大短板”来概括.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对外传播实效,如何集束性传播中国声音?本文从传播渠道、议题设置、话语体系和全媒体融合报道四个方面,阐述媒体融合背景下中新社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9.
张雨辰 《青年记者》2022,(15):62-64
在世界格局变幻莫测的今天,媒体对外传播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主流媒体必须适应时代传播变革的趋势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本文提出新型主流媒体做好对外传播报道的精准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全国主流媒体关于“中国梦”的系列报道呈现出不同特点.电视媒体利用声画传播优势,将理论具象化,着重讲述个人追梦故事.报纸媒体以深度解读报道形式,在厘清“中国梦”内涵逻辑的同时,平衡话语比重,让个体畅聊“说梦”.网络媒体提升视觉传达效果,探索政策报道在“屏阅读”时代的最佳传播方式.随着这类报道的持续推进,应注意对政治修辞与新闻修辞的双重关照,处理好故事化报道“反常议题”与“平常接受”的关系,逐渐将报道议题的选择从“内涵”转向“路径”层面,才能使传播方式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主流媒体的对外传播是我国对外传播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在多个场合提出"要加强主流媒体对外传播能力提升"的要求.本研究通过选取中国知网(CNKI)中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选取自2000年以来我国有关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相关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学术共同体建设、关键词聚类等分析.研究发现,国内有关主流媒体对外传播议题的研究自2012年以来有了大幅度提升,相关研究数量逐年增加;我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研究也经历了"对外宣传—对外传播""让世界知道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借船出海—建构中国特色的对外传播路径"等内容的迭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沙庆 《新闻世界》2023,(5):23-26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传播中华文化、提升我国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新时代,外宣媒体应该加大国际传播力度,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升外宣媒体的翻译能力来推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从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20家西方主流媒体关于2009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的报道,认为这些媒体对中国文化的报道基本保持了客观和平衡;但在将文化议题政治化或者涉及政治议题时,这些媒体的二次编码以及国内网络意见的不对称传播,形成对中国不利的传播效果。有鉴于此,我方传播者应从共同经验出发,提升对外文化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东锋 《新闻战线》2023,(23):39-41
深入阐释“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的中国智慧,持续讲好共建“一带一路”生动故事,是主流媒体国际传播的重大主题之一。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从强化内容生产、拓宽传播手段、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三个维度,破解主流媒体跨国跨地区跨文化差异传播难题,不断提升重大主题的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中国广电媒体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充分认识到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提升广电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塑造与中国发展相适应的大国形象的重要性。需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新思维构建新时代国际传播体系,融通技艺提升新时代对外传播效果,复调故事充分彰显国际传播的中国元素,跨界融合培养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推动中国广电媒体国际传播跃上新高度。  相似文献   

16.
世界对外电视传播资源配置 ,宏观表现为 :为配合本国政治、经济和外交工作的媒体对外传播的需要 ,不断调整对外广播电视机构和管理体系 ;扩大与其他国家的技术合作和业务合作 ,或者与其他电视媒体合纵联横 ,增强实力 ;跨地域信息的供应和地区性制作的优化组合。通过频道或项目交换 ,借助对象国的传播资源 ,达到“借船出海”、节省资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公共外交的核心载体就是国际传播.传播决定了国家的影响力,现代媒体的介入促成了内政外交一体化;现代媒体成为国内公众参与外交的“新闻广场”;国际传播直接影响国家软实力;互联网等新媒体已成为公共外交竞技场;媒介素养是现代外交官的必备能力.因此,我国公共外交的理念,应进一步从“对外宣传”走向“国际传播”:立足点要从“以我为主”转向“以国外受众为主”,话语体系要从“中国官方语言”转向“国外受众语言”,传播方法要从“讲道理”转向“说故事”,主体要从“官办”走向“民办”,内容要从“政经利益”走向“文化交流”,传播模式要从“被动应付”走向“主动设置”.当前加强公共外交、提升中国影响力的对策建议是:整合“三外”力量、做大做强主流媒体、巧妙借助境外媒体、重视国内舆论引导、妥处国内突发事件、用好新兴媒体平台、提升外交人员媒介素养、培养“民间大使”、建立效果评价体系、加强国际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18.
顾海杰 《今传媒》2010,(11):112-113
军队媒体是对外报道我军、塑造我军形象的重要阵地,是我军军事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军军事软实力发挥效能的关键。提升军队媒体的国际传播力,是军队媒体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发挥对外传播能力的关键。在数字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提高我军军队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应当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电视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一要构建新的话语体系以解决如何"讲"的问题;二要深度挖掘好故事;三要拓展对外播出平台,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对外话语权,扩大对外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美丽浙江”积极融入抖音等流量大平台、创新叙事方式,着重传播美人、美景、美食、美物,通过汇聚“善流”聚合受众,与受众组成信息传播、情感交流、价值判断的共同体;通过“服务+运营”,不断提升粉丝的活跃度与忠诚度,重塑对内对外机制,带动地方融媒体中心能力提升,创造了一个媒体融合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