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众所周知,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受国内孤立主义的影响,一直置身于战争之外,不愿介入欧洲的战事。然而,就在战争爆发两年之后,一幅地图却使美国彻底放弃了孤立主义政策,投身到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之中,从而拯救了英国,也改变了欧洲的命运。从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闪击波兰,  相似文献   

2.
战后初期,英国外交经历了从寻求建立第三种力量,企图与美苏平起平坐,到推动建立北大西洋联盟,拉住美国保卫欧洲和英国的安全的变化过程。这一转变受英国国力衰弱、美国的欧洲政策、冷战的爆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合作学习的研究:国际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学习是一种遍及世界的古老教育实践。设计小组的运用是杜威教育信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在教育中有效使用小组的研究、描述、或指导材料已可见于德国、荷兰、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加拿大、日本和尼日利亚各国,而数量最多的则属美国。 在不同的国家里,合作学习的实践差异很大,流行于美国的合作学习方法与流行于欧洲,以色列和英国的合作学习方法就大不相同(通常加拿大的实  相似文献   

4.
偷袭珍珠港     
欧洲战争爆发之后,美国政府秉承一贯的传统,竭力避免卷入战争。1939年9月5日,罗斯福总统签署了美国中立宣言,同时禁止向各交战国输出军火和战争物资。不过,同样是基于传统,美国社会对英国和法国存在着广泛的同情。1939年9月的民意调查显示,80%的美国人希望英、法和波兰战胜,德国战败。  相似文献   

5.
1936~1937年,罗斯福设想召开世界和平会议,讨论政治、经济和裁军问题,在美国不承担政治义务的前提下,通过满足德国在经济领域和殖民地等方面的要求来安抚希特勒,从而缓和日益危急的欧洲形势并避免战争爆发。美国为此与德国进行了外交接触,但没有取得任何结果。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计划对德国作出的让步与德国的外交政策目标相距甚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美国对欧洲影响力的下降导致德国对美国计划根本不予重视。  相似文献   

6.
美国高等学校的董事会管理体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高等学校的董事会管理体制李化树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文化传统便迅速传到美洲大陆。三百多年来,美国高等教育在坚持向欧洲学习,特别是向英国、德国学习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不同于欧洲诸国大学的、适应本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董事会管理体制。一、...  相似文献   

7.
一、清教徒移民与教育宗教是形成美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因素。十六世纪爆发在德国继而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为基督教文明找到了新的出路。此时的欧洲各列强需要攫掠更多的财富和殖民地;英国跻身于这伙贪婪强盗之列,它迫切需要更多的财富,需要移民开拓海外殖民地。经济上政治上的迫切需要,逼迫它允许美洲殖民地有较大的宗教信仰自由。对于欧洲新教  相似文献   

8.
一战后,英国为了维护强国地位,操纵欧洲大陆政局,采取传统的“均势外交”策略和敌视苏联的欧洲外交政策,幻想利用德国压制法国和进攻苏联,以此达到称霸欧洲乃至世界的目的,结果造成欧洲局势恶化,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应吸取的外交教训。  相似文献   

9.
白里安为解决两战之间欧洲所无法回避的德国问题、美国的经济竞争与苏联的共产主义影响而提出了欧洲联邦计划。英国因担心欧洲联合会损害国际联盟权威、引发世界区域化发展并导致英帝国瓦解,遂以其外交权谋将白里安计划置于国际联盟框架内,使之不了了之。考察英国对白里安计划的政策有助于理解二战后初期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席卷了全世界,北美英属殖民地深受其影响,爆发了18世纪末的美国启蒙运动,一批受到欧洲启蒙思想影响的美国启蒙思想家积极反抗清教伦理,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在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下,美国这个新兴国家产生了新的道德伦理与社会秩序。本文主要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对美国建国初期思想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二战期间英法盟军在挪威的失败,使得希特勒轻而易举地控制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因战争需要,德国要求瑞典允许德国军队和战争物资经由瑞典铁路转运。作为该地区唯一中立的国家,瑞典已经陷入极端孤立的境地,只得暂时答应德国的要求;然而英国反对这种做法。英瑞双方就转运德军和战争物资问题展开磋商,纠葛了很长时间,直至战争快要结束才最终了结。  相似文献   

12.
1885年平狄危机是英俄在中亚和近东地区长期争夺的产物.危机使英俄几乎达到战争边缘.由于在欧洲外交孤立,英国政府放弃了以战争解决危机的初衷.平狄危机持续时间虽不长,对英国中近东战略及海峡政策却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为重新武装西德,并把它拉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炮制了西方九国《巴黎协定》。该“协定”使西德获得主权,以一个与英、法平等地位的大国重新出现在欧洲政治舞台上,成为美国在西欧的重要盟国。以美国为盟主,以西德为主要力量的西方军事集团最终建立起来,苏联鉴于欧洲的新局势,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形成欧洲两大军事集体团对峙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英国实行了扶德抑法、联美反日、警惕美国、排斥苏联的“纯粹外交”政策。这是英国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国间实力对比的变化和国内的和平主义、反战主义、理想主义思潮的兴起,经过反复斟酌而采取的全球性均势政策。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趋失灵,最终被缓靖政策所取代。  相似文献   

15.
战后初期,英国在对外政策上坚持“三环外交”的方针,把对美和对英联邦的关系放在对欧关系之上,企图借助英美特殊关系和同英联邦的联系来支撑它事实上难以维持的世界大国地位。面对欧洲一体化的启动,英国由最初的置身事外甚至对立,转变为由于形势所迫不得不申请加入欧共体。  相似文献   

16.
“七年战争”后,英国出于转嫁财政压力的目的而向北美殖民地征税,危及了殖民地的经济利益和自由;同时,其他欧洲大国势力退出了北美,使殖民地没有了外部的威胁,他们敢于和母国对抗。在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中,其他欧洲国家出于削弱英国以达到恢复欧洲“势力均衡”的目的,支持了殖民地的独立战争。“七年战争”对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爆发和胜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克里米亚战争是十九世纪奥地利外交上的一个转折点。战争中奥地利看似成功的外交却导致了奥地利国际地位的迅速衰落:奥地利失去了俄国这个忠实盟友,又没有争取到英法的支持,还给了撒丁和普鲁士改变欧洲版图的机会。这导致了奥地利在欧洲的孤立,最终沦为一个二流国家。  相似文献   

18.
The outbreak of the First World War and the emergence of Russia as Britain’s ‘glorious ally’ swiftly changed public attitudes in Britain, which had been largely, but not entirely, hostile to Russia. The sense that Britain needed to cure its ‘abysmal ignorance’ of Russia, coupled with the strong desire to replace Germany, the enemy, as a trading partner with Russia led to the initi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the language at eight or more university‐standard establishments. The material and intellectual foundation of the nascent departments of Russian was a partnership between commercial‐financial and academic interests. Money from business sources was crucial in the introduction of Russian teaching at several of them. It was, however, only at Nottingham that the commercial sector actively tried (unsuccessfully) to control the behaviour of the college by restricting promised funding. Meanwhile, partnership with technical schools in recruiting teachers was a significant featur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Russian to the higher and further education sector. Staff recruited consisted of both British scholars and expatriate Russians (or other Slavs). Russian departments or divisions were often actively supported within the university by specialists in other fields, who were strongly of the opinion that any serious university system should accommodate the study of a society and culture as significant as that of Russia. When it became clear after the October Revolution that Russia would not continue to support Britain, France and America in the war against Germany, the withdrawal of interest external to the universities did not cause the immediate demise of Russian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they were by this time established firmly enough to survive for intellectual reasons alone, and indeed they survive to this day in most of the institutions discussed here. University College, Nottingham, later to become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exemplifies in microcosm the principal trends and features of the national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9.
抗战爆发前十年间,中德两国基于各自的利益需求,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保持着。较密切的关系。但是在德国政府内部,就对华和对日关系而言、又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同中国合作;一派则视日本为未来战争中的盟友。日本全面侵华以后,德国远东政策的重心逐渐偏向日本,其在华利益服务从于它的欧洲扩张战略。  相似文献   

20.
欧洲协调是19世纪英、俄、法、奥、普(德)等大国共同管理欧洲冲突与危机的一种安全机制。它主要通过会议外交来决策,并按照协商一致、合法性、吸收与融合、责任与干预、自我克制等一系列共同的规则与规范来实施。它通过阻止单边行动、平息国际和国内战争与危机、批准或保证新国家的主权与独立等具体行动,在维持与促进欧洲和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协调已成为当代大国协调的原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