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运动,它要求运动员具有全面的身体素质。这些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弹跳力等。为使运动员获得这些素质,我们必须制订一个全面的训练计划。一般来说,耐力以有氧代谢为基础;速度以无氧代谢为基础;力量以负重训练为基础;灵敏和柔韧性以特殊的动作练习  相似文献   

2.
一、青少年自行车训练的方法 一般身体训练作为训练的基本内容。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计划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和灵活性等素质,该阶段身体训练占的比重大。为了更好地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必须考虑青少年身体机能发展的规律,如违背这个规律,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首先应该发展速度力量、相对力量和力量耐力,而不是单纯的力量和绝对力量,因为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不需要粗厚的肌肉力量,而是象梅花鹿一样的肌肉力量。鹿的肌纤维长,横断面小,收缩力强、弹性好、快速耐力强。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阶段,应遵循青少年解剖、生理、心理等特征合理地安排快速力量手段、训练量和强度。根据中长跑项目特点和运动员个人特点,科学合理地保证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对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认为: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最大力量训练适合采用重复训练法和中强度训练法;速度素质训练宜采用重复训练法和周期训练模式;力量耐力训练可采用重复训练法、循环训练法和比赛训练法;青少年发展力量素质应以加强神经支配能力为主;目前青少年拳击运动员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训练内容呈现专项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一、少年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赛艇是一项“速度-耐力”型项目,绝对力量和耐力力量同样重要。这直接关系着运动员的成绩。但在少年训练中,不应该过于强调绝对力量。因为10到14岁左右的少年运动员骨骼等器官发育未完成,过早接受大力量的训练容易导致运动损伤和肌肉类型变质等不良后果。所以应多进行耐力力量的训练。而且在初期训练阶段,因为技术粗糙,比赛中很容易导致运动员的某块专项肌肉过早疲劳,所以应多进行专项肌  相似文献   

6.
耐力是指人体抗疲劳的能力,是一切运动的基础,对运动员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大体分为力量耐力、速度耐力、一般耐力和综合耐力。一般耐力是指较长时间维持不需要较高速度和力量的运动能力:速度耐力是指较长时间快速运动的能力:力量耐力是指较长时间克服较大阻力的能力;综合耐力是以上几种耐力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朱舰  肖大力 《山西体育科技》2002,22(2):44-45,52
通过对足球运动员速度力量耐力的三维训练,使足球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素质同时得到了提高。表明在足球训练中实施速度力量耐力三维组合训练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中长跑训练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是影响中长跑成绩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方法效果的比较分析,论述了中长跑运动员所需要的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在训练和比赛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搏击项群训练与监控系统,可对拳击、散打、跆拳道等搏击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定量分析、诊断与评价。该系统含有3个子系统:单片机主控系统、单片机辅控系统和计算机人机交互系统。单片机主、辅控制系统之间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计算机与单片机主控系统之间采用串口数据通讯技术。使用该系统可获取运动员一次性打击的力量、速度、冲量、爆发力参数以及运动员连续打击的最大力量、速度、爆发力和力量耐力、速度耐力等参数。为教练员客观、准确评价与诊断搏击运动员技术动作,合理制订训练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董平  范静 《冰雪运动》2010,32(2):46-49
我国运动员在越野滑雪这一体能主导类项目中不具优势,其耐力素质较差,难于在比赛后程及上坡阶段保持充沛的体力;力量素质较差常导致动作技术变形进而影响运动成绩;且缺乏连续参加大型比赛的素质。我国越野滑雪运动员的力量和耐力素质亟待加强,而其训练敏感期在青少年时期,故应充分考虑青少年越野滑雪运动员的生理特点、运动技能形成的年龄规律、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长期训练计划、强化力量和耐力素质训练,以期为我国越野滑雪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1.
铁饼运动员的专项身体训练是由适合于该项目的力量,连跳力量和跑的练习组成。应该记住,在发展技术基础上的力量、速度和耐力,应使运动员做出有力的和完善协调的投掷动作。铁饼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应基于下列原则之上: ——综合发展身体能力,不允许任何一项在训练计划中起支配作用。——目的是最理想地综合使用这些达到一定水平的力量、速度、柔韧、耐力和协调的能力。——发展身体能力的顺序应从耐力到力量到速度,从力量、速度到投掷训练。力量训练要结合跳跃和柔韧性的练习。跑的练习安排在训练课的结束时,跑距60米以上。——对于专项力最来说,用标准量和轻于标准量的变换来训练绝对力最和相对力量。  相似文献   

12.
爆发力、速度力量耐力是短道速滑运动员最重要的专项力量素质,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对运动训练的有效性和比赛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分析短道速滑专项力量训练常用手段,并针对性地提出不同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与负荷控制。认为我国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中,应结合比赛速度和比赛节奏制定力量训练计划,提高神经肌肉的适应能力,让大脑与肌肉更加协调地配合工作,力量训练不仅注意负荷的大小而且要注意用力的方式,应加强速度耐力训练中的力量和步频的连续稳定性训练。  相似文献   

13.
耐力素质是人体长时间进行运动的能力,也是人体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不仅是一切运动的基础,而且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业余运动员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耐力素质可分为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力量耐力和综合耐力。一般耐力是指较长时间维持不需要较高速度和力量的运动能力;速度耐力是指较长时间快速运动的能力;力量耐力是指较长时间克服较大阻力的能力;综合耐力是以上几种耐力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1 最大力量训练的重要性最大力量训练在赛艇训练中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之一 ,最大力量是力量、耐力、速度的基础。近年来我国赛艇运动的训练水平有较大提高 ,但也有部分运动员偏重于耐力训练 ,忽视了陆上绝对力量训练 ,还有部分运动员没有把力量和耐力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专项力量和专项速度耐力的发展提高。要想使运动员提高绝对速度、绝对力量 ,必须重视陆上最大力量训练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速度耐力。特别是女子运动员 ,由于肌力弱 ,肌纤维细长 ,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低 ,又受到心肺功能的限制 ,所以最大力量的训练就…  相似文献   

15.
对两种中长跑训练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的比较分析,找出了适应中长跑运动员所需要的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测试法及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我国现役高水平速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通过12周3个阶段的核心力量训练,速攀运动员核心力量水平得到提高;反映速攀运动员的专项能力素质提高幅度较大;专项速度耐力完成连续攀爬前4趟累计时间和后4趟累计时间的时间差和绝对时间都明显减少;核心力量训练的效果女运动员优于男运动员。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测试法及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我国现役高水平速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通过12周3个阶段的核心力量训练,速攀运动员核心力量水平得到提高;反映速攀运动员的专项能力素质提高幅度较大;专项速度耐力完成连续攀爬前4趟累计时间和后4趟累计时间的时间差和绝对时间都明显减少;核心力量训练的效果女运动员优于男运动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专家咨询.针对部分女子手球专业队、基层队在训练、比赛中体能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对女子手球运动员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依次为速度耐力、耐力、速度、力量、灵敏、柔韧。因此.女子手球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重视加强速度耐力、耐力的训练.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灵敏和柔韧素质。  相似文献   

19.
冬训是竞技状态形成的重要阶段,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依赖于冬训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及实施的效果.抓好冬训有利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广西优秀短跑运动员2006-2007年冬训训练内容、训练安排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广西优秀短跑运动更冬训训练安排特点是:冬训时间为20周,每周训练7~8次,共139次课.其中,速度训练28次、速度耐力训练32次、力量训练51次、一般耐力训练22次、技术训练38次;广西优秀短跑运动员冬训训练内容主要是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专项身体训练比重大,占总训练课次的65.5%;技术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起跑技术和全程节奏跑技术;力量训练的特点是训练强度大、训练手段多样化,以发展髋部肌肉群的力量为主.突出快速力量、平衡力量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自行车场地全能赛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自行车正式比赛项目,运动员在连续两天内需要完成6个小项的比赛。全能赛对运动员的专项速度和耐力素质水平均有较高要求,其中速度能力对比赛成绩的影响大于耐力,速度型运动员可能更加适合从事全能赛项目。全能赛对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全面要求决定了训练的复杂性,应根据阶段训练目标和运动员的不足针对性的安排专项能力、身体力量和有氧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