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佳埒 《视听》2021,(4):89-90
赛博格影像为观众展现了一个逼真的未来世界,并在后人类视域之下解读了未来世界中人与机械以及所处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未来景观中的人机关系变得愈发真实并引人深思.本文从赛博格人类的机械身体以及赛博格世界的反乌托邦空间来讨论赛博格影像所描绘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闫怡涵  刘家念 《视听》2021,(7):52-54
电影《刺杀小说家》于2021年春节档上映.作为一部由导演路阳执导的奇幻、冒险、动作类的电影,其工业化程度和技术美学、多媒介元素糅合以及双重时空叙事等共同构成了影片丰富的层次,顺应了互联网时代想象力消费和影游融合的趋势.本文从小说改编电影的空间叙事特征、奇幻世界的建构和现实世界的征用三个维度,解析《刺杀小说家》空...  相似文献   

3.
庄潇 《视听》2022,(5):62-64
家装综艺节目《梦想改造家》源于城市社会对于住房困难和居住理念改变的关注.节目通过影像再现城市居住空间的方式,反映城市建设过程中居住空间的挤压与居住理念的改变,展现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梦想改造家》从刻画地理文化、突出家用摆设和建立人与建筑的情感联系三个方面构建起居住空间的影像.节目在通过消费个人隐私让观众获得观看...  相似文献   

4.
蒋孟利 《视听》2023,(10):48-51
2023年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2》作为一部续作,文本的时间线回溯到“流浪地球”计划开始之前。多条人物故事线的交叠极大地充实了文本的深度,其特效在合理的科学范畴之下也更具有视觉张力。电影文本频频展现出对于后人类主义下的“人—机器”“数字—现实”“未来文明”等议题的思考,在后人类所特有的景观之中,一种“想象”的共同体由此而生,传达了势在必行的共同体观念。结合我国的文化语境,可以发现电影文本中的后人类景观成为共同体生发的场域,共同体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后人类景观下共同体概念所产生的各类形构深化了中国式“未来文明”的叙事,为今后国产科幻电影开拓着更为宽广的想象疆域。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7,(4):21-28
对对鄂温克人来说,游牧生活被瓦解,一是因为国家主导的移民-定居模式,一是因为全球化。前者透过民族国家的强力意志实现,而后者则是依靠速度、密度、规模前所未有的变迁和流动达成。在全球化的变迁和流动中,每个人都面临着当代意义上的"游牧",而鄂温克人原先的游牧反倒变得像是有限区域的定居。基于定居而与具体地理空间相联结的"故乡"因此变得遥远而可疑,这是现代人的共同际遇。关于驯鹿鄂温克人的互文影像构成了特殊的空间——影像异托邦,让"我能在自己缺席之处,看见自身"。  相似文献   

6.
每一种新的政治经济结构,都需要建构坐落在一个新的历史观与世界观之上的"中国梦"。科幻电影,一方面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幻想为基石,承载和传承了中国"武侠文化"里所强调的集体主义到僵化的主流文化的一种补充与反击。另一方面,当小说中的"科学幻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脱节或错位时,科幻电影会以"无差别接受"的共通的情感密度,清晰地呈现出作为一种现代性神话自身的激励性。在此意义上,《流浪地球》打破了中国科幻题材所遭遇的表达失语,裹挟着中国式的家国情怀,以强烈的工业化质感、东方式的诗意美学,以一种更具感染力和阐述力的新的认知范式,实现了某种"哥白尼式革命"般的范式转移,铺就了一条通往中国科幻电影山脉的甬道。  相似文献   

7.
为迎接世界性体育盛事冬奥会和大运会,北京和成都在短时间内密集推出一系列城市宣传片,生产出特殊的影像空间。在“空间生产”的理论视野中,它们依然是社会的产物,有着特定的生产模式。透过人文地理学的经验视角,视觉感知模式和象征模式遮蔽了物理空间,重构了地方感的语境,用想象力占有并改变了空间的含义。影像生产出想象性的空间图式——完美异托邦,象征着无与伦比的卓越秩序,城市的现实形象和人的栖居之梦的化学反应生成了奇妙的可见性。它来自实景与虚像、碎片与整体、假器与真影的影像辩证法。隐含于内在结构的特殊性质,创造了基于纯视觉媒介的可见性生成逻辑,拓展了城市地理的实践视野和批判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鉴于异质网络能够揭示数据的多重关系,引入合作网络,构建2-模异质网络,并基于此异质网络,进行作者潜在合作空间的测度与识别,增加作者间合作机会,促进学科知识的交流与融合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2004-2013年间的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定义作者-作者-关键词2模异质网络,挖掘网络中的多重关系;定义潜在合作空间的相关概念及测度公式,并运用共现分析、耦合分析及编译VBA, 程序,对2-模异质网络的作者潜在合作空间进行测度与识别。[结果/结论] 发现图书情报学领域的47位核心潜在合作者;某一研究主题的作者潜在合作空间相同或相近,重叠部分形成了该研究领域的潜在合作团队,这一发现为研究人员寻求潜在合作者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10.
徐晓霖 《东南传播》2022,(4):113-115
后现代同人文学(阅读体、观影体、论坛体、知乎体、微信体)是一种基于媒介技术发展诞生的新的同人文学类型,它通过展示原作人物参与网络社交的图景,从中编织情节、表达特定的意义。不同于传统同人对小说文体传统的遵从,它们是同人文学自身的创新与反叛,同时反映出同人文学创作已经不满足于原作媒介向同人媒介输血的现状,开始出现同人媒介反哺原作媒介的创作形式。后现代赛博同人文学虽然是一种小众的创作实践,但仍对网络文学以及跨媒介写作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下我国网络舆论空间处在剧烈变动期,各方行动者在网络空间中的冲突尤显剧烈,各自持有不同的舆论经营和行动策略.本文从我国近年"舆论场"研究的主要面向入手,借鉴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尔的场域理论,尝试建构网络舆论空间的理论模型,对转型期的中国舆论场冲突现象作分析解读,以寻找复杂多元舆论场域之间的整合之道.  相似文献   

12.
13.
李菊 《视听》2021,(6):95-96
《海蒂和爷爷》是一部怀旧电影,蕴含着导演对精神原乡的依恋和渴求,暗含着人类集体过往的文化记忆和情感体验.海蒂和爷爷、克拉拉之间真挚的情感,乡土生活的宁静和谐,怡情养目的风景,铸就了一个诗意怀旧空间,成全了现代人的精神返乡之旅.本文以《海蒂和爷爷》为研究对象,阐释这部电影建构的怀旧诗意空间,探讨消费语境下怀旧电影的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媒体改革的深入,中国媒体虽运行在市场化的轨道上,但是党管媒体的基调并没有改变。在这种困境下,中国新闻业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继而也使得新闻业的空间呈现出不断变动的形态。本文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和库克及司巴娄提出的新机构主义的基础上,对这些新闻空间进行分类,探索不同类型的空间的特征,描述其内部动态,并试图展示业已逐渐成为社会和政治改革重要推动力量之一的中国新闻业,如何在党的管制和市场动力的夹缝中、在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中、在记者的无力和抱负之间生存。  相似文献   

15.
李文文 《视听》2021,(5):170-171
在私域空间的影响下,网络舆论生态发生了改变.私域空间的舆论传播呈现出议题碎片化、内容同质化、路径多元化等新常态.同时,舆论在私域空间的传播也会阻碍舆论引导、影响舆论整合、暴露个人隐私.本文在对私域空间舆论传播的现状和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后,尝试针对舆论传播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杨昕 《视听》2021,(4):47-48
大众化的叙事语言、直观化的感官冲击是美食题材综艺的突出特点.美食经营类综艺作为泛美食类节目的分支,在原有节目模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故事性要素,发散出社会描摹和人文思考.2020年的韩国综艺中,《外卖吃得开吗》《白钟元的小巷餐厅》用多重空间的建构丰富美食背后的情感表达,《美食复仇者联盟》《我独自李食堂》用实验性想象创造...  相似文献   

17.
邹渝 《东南传播》2022,(11):114-117
相对于电视、手机等技术乌托邦主义对乡土文化肌理的损蚀冲洗,快手短视频以其自身低门槛、轻文字、重互动、自我表白等特点,将农民与土地纳入以现代都市为中心的“市民社会”之中,借此成为城乡之间社会交往与文化联系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更值得探讨的是,如何在“媒介赋权”解释框架下讨论短视频介入城乡关系的文化表征体系的过程与内容,以及农村居民的现代性体验与主体性觉醒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今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数字化技术快速迭新,媒介融合向纵深方向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方兴未艾.对传统图书零售业而言,伴随渠道扩围和产业升级的机遇,也为其存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面向独创气质的坚守与生存压力的挤压,独立书店在未来的发展路径探索中,亟待做出一系列选择与权衡.本文以单向空间为例,浅析其在空间再造、场景赋能、产业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