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诗蒂在《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传媒“女性化”趋势探析》一文中写道,数据统计显示,传媒存在“女性化”趋势,女性人物和女性话题在传媒报道中频繁出现,女性似乎受到足够重视。但是,只要进入社会文化层面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后现代社会的传媒“女性化”趋势究竟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2.
《教育》2012,(22):17
张然在2012年7月16日《京华时报》撰文指出:近日,教师蓝皮书《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2012)》发布会在京举行。其中指出,目前我国教师性别结构呈现女性化现象,不利于男生发展。从性别角度,蓝皮书指出中小学教师队伍愈加女性化。截至2009年,中小学专任教师队伍中,总体上女性教师所占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从今年开始,各地中小学新任教师全部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公开招聘考试,按规定程序择优聘用,不得再以其他方式自行聘用教师。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依据现有教师数据作为分析、评估的基础,选取北京、河南、安徽和福建四地,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现象的现状及成因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呈现女性教师比例整体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在不同省份、城乡、学校类型、学段和学科等方面呈现一定差异;教师职业已形成一定的性别垂直隔离。这种变化源自"女进男退"的过程,是社会教育发展、教师职业性别标识化和教师职业吸引力下滑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教师队伍的"女多男少"现象被"女性化"和被"问题化",是夫权意识形态下被构建起来的、具有预设价值判断的问题阈,具体表现为社会性别二元对立、教师职业简单性别气质类化和轻视女性教师专业性等。本研究据此提出满足儿童发展的多元需求、消解教师职业性别隔离、保障和完善学校教育丰富性的建议:(1)加大教师专业形象宣传,打破教师职业性别壁垒;(2)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与工资待遇;(3)提升师范生的性别素养,加大男性教师储备力量。  相似文献   

5.
"女性化"教育是目前中国小学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女性化"教育的弊端就是阴柔有余而阳刚不足,小学"阳刚教育"的缺位直接导致的后果是"男孩危机"的产生。欲拯救男孩于危机,应吸引更多的男性加入小学教育队伍,为小学教育注入阳刚气息或是最直接的办法;占目前小学教师队伍绝大比例的女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也是现实办法;家庭教育的回归是更为关键而且比较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伪娘"现象是将"男装女性化"服饰风格演绎到极致,其成因可以从社会学、经济学和美学的视角进行分析。"男装女性化"设计元素主要表现在造型、色彩、材质、图案等几个方面,通过不同的服装类型、服装不同部位的装饰等方面来体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我国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统计显示:我国现有专任教师1151万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达600万人。  相似文献   

9.
商英"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因其跨学科特征而具有独特性和挑战性,因而更具研究价值。商英"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专业教师匮乏和实践经验有限等问题,需要从个体层面和团队层面进行"双师型"化素质建设。  相似文献   

10.
“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在新的世纪,要做好职教大文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乃是重中之重。为此,职业学校应采取“加速培养、积极引进、聘请结合”等一系列措施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稳定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1.
刘关军 《江苏教育》2022,(94):58-60
近年来,湖北省松滋市昌荣小学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整体转型发展的关键,创新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三四五工作法”,培育“蓬勃生长”的发展生态,打造“美美与共”的教师团队,建设“成事成人”的教师文化,设计“认知时刻”“连接时刻”“荣耀时刻”“欣喜时刻”,创新读书模式,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创设竞技平台,放大辐射效应,建立了新教师生命成长机制。  相似文献   

12.
孔悦 《云南教育》2014,(19):30-32
近几年,“男孩女性化”的现象一直备受关注,并引起了很多教育界人士的担忧。 一般认为,“男孩女性化”的表现主要是,男性应具有的责任、勇敢、宽容、独立等气质,在很多男孩身上并没有表现出来,相反,现在不少男孩缺乏阳刚之气,胆小懦弱,说话细声细气,有的甚至喜欢穿女孩的衣服,爱玩女孩的玩具,呈现出一些女孩的动作和姿态。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的特点决定了其从业师资应该是“双师型”的教师,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首先制定出一套“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体制,包括任职资格、管理条例、考核标准办法,职称评审体系等等。 “双师型”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名词在国外职教界虽无相应的定义,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始终是国外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时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如德国“双元制”模式要求职教师资是集理论、技能、师范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专职教师在理论上要求达到本科以上的学历,在专业技能上也要达到相当的水平,并…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来自东欧和南欧的所谓“新移民”给美国带来巨大的文化冲击,促使美国主流社会中“盎格鲁遵从”论一时间兴盛。这一强制同化理论支配着当时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公立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对“新移民”子女实施“美国化”,力图将其塑造成地道的美国小公民。这些同化策略确实促进了东、南欧移民子女对美国主流文化的接受和认同,但是也给这些孩子及他们的父母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造成了移民家庭代际间的文化隔阂与冲突。  相似文献   

15.
传媒“女性化”趋势是后现代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之一。“女性化”的实质是女性在传媒中被边缘化和私人化,并在男性视域里受到更大的文化贬抑。传媒“女性化”与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形成一种悖论关系。传媒作为女性形象的强大塑造者,具有为女性建立新的行为标准的潜力。传媒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17.
电视节目“女性化”是引人注目的“后现代”现象。凤凰卫视的电视访谈栏目《鲁豫有约》为扩大媒介市场,逐渐增加与女性相关的报道,推出了众多新的女性形象。她们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完美女性,但是却引发了更多人的追捧,使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到女性这个群体。表面看这似乎代表着由男性主导的传媒空间开始朝着所谓“女性化”的方向发展,其实商业逻辑占了主导地位。其表现为,受众关注大都集中于女性群体中的“个例”,从社会文化层面看,这些女性形象大多呈现“边缘化”和“私人化”,并在男性视域里遭受到更大的文本抑制。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油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逐年增大“双师型”教师比重,是职业教育面向对世纪,建设一支有别于其它各类教育、独具特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当前,在职业教育内部,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上,程度不等地存在着“虚”易务、“实”难落的困扰。我们认为,只要真正提高认识,措施得力,纵有千难万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一般认为,“双师型”有两层含义:就专业教师…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明确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50%,并提出具体认定标准。在分析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指出要建设货真价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改革职业院校的办学评价体系,建立教师同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女生在班级管理中优于男生有着诸多方面的原因。女生能够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师的指令,学习成绩也可以为男生做榜样,所以选女生作为班干部是诸多教师的共识。小学阶段女教师比较多,与女生的交流更方便,而且女生相比同龄男生成熟更早,做事更稳重,当选班干部似乎是众望所归。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选拔班干部时也要注意尽量让男生参与,提高男生在班级活动中的自信心,让男女生共同进步。小学阶段的男生易于"被领导",这与家庭影响也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