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作为我国宣传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主要阵地之一,如何推动我国高校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笔者认为要努力建设“生态高校”,着力培育高校生态主体(各级管理人员和师生等)的生态文明观,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我国高校的教育梦,进而实现人民的教育梦即中国的教育梦。  相似文献   

2.
褚志远 《江西教育》2022,(42):12-13
<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直以来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立场和价值追求。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论述第三次被写进党代会报告。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更加鲜明地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根本立场和价值理念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作为一名教育人,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聚焦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优质教育的期盼和需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专门部署,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  相似文献   

4.
“爱生工程”是师德建设的一个活动载体,是“塑造教师良好形象,办好教育让人民满意”创建活动的延伸,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好“爱生工程”活动,对于贯彻全国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红军 《中国教师》2020,(3):104-10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这一要求,促进教研、教学深度融合,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研和教学核心团队,充分发挥实验教研员的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引领带动实验教师切实提升专业素养,全面提高实验教学与创新教育质量,山东省青州市组建了市实验教研员工作室,以提升教研品质,培育教研品牌,壮大教研力量。  相似文献   

6.
实施“教师网联”计划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质量的教育是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显著标志,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教师。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没有教育的质量,就没有人才的质量。加强教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家意志和国家发展战略,“生态文明”相继写入党章和宪法;《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中有多处阐述加强生态文明教育。2019版普通高中生物学(沪科教版)教材在“生物与环境”模块深挖生态文明教育价值,有机融入古今中外生态文明建设智慧和成果,依托教材促进生态文明知识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育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引导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实践,助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各市、州教育局、高等师范院校、省级培训机构: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适应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根据我省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省教育厅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启动实施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建设“三大计划”,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多年来,沈北新区教育人时刻牢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居民有需求,教育有回应”,这是沈北新区教育人努力做好幸福教育工作的目标和宗旨。  相似文献   

10.
徐茜  龚正华 《中国德育》2023,(23):43-47
生态文明教育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应有之义和基本要求。在创建生态文明社会之际,需要厘清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内涵,明晰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对新思想、生态文明建设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意义。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需要构建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化、实践化、生活化的育人体系,筑牢生态育人根基;强化从理论与实践“两手抓”的教师培养力度,完善主力保障;建立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格局,创新融合与驱动模式,助力角色联动。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作为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出部署安排。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旨在服务国之大者,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下价值基础,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社会认同,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资源条件,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保障中坚力量。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要科学把握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群体特征,科学把握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深化自尊自重、强化他尊他重的践行路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新时代教育的新使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更多"四有"好老师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就教师精神成长与专业发展的关系、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教师培养模式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开辟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性认识的新境界,为广大教师提供了精神航标和行动指南,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统筹“两个大局”的时代使命、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时代需求。“理想信念”突出了政治灵魂维度,“弘道追求”侧重于价值取向维度,“道德情操、仁爱之心、育人智慧、躬耕态度”构成了教育家精神的职业素养维度。三个维度构成了一个逻辑严谨、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内蕴着外在引领和内在驱动两方面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时期,中小学校生态文明教育需要由原来的零敲碎打、单点建设,转变为“顶层设计-课程升级-教学重构-教师赋能”的系统发展模式,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内外联动的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二是推动课程升级,促进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常态化、特色化。三是实现教学重构,进一步拓宽学生生态文明学习路径。四是赋能教师成长,有效提高教师的生态文明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5.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是关键。学校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工作场所和文化环境,其中学校文化素养对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为什么学校文化素养对教师自身发展具有这样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的教师应具备的学校文化素养有什么特点?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学校文化素养?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期“三人行”栏目将围绕“提高教师的学校文化素养”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靠广大的教师。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非常重要,否则,必然会阻碍农村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下简称“全会”)的召开,是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我深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并将深刻领会全会精神,自觉从党积累下来的“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宝贵经验中,汲取信仰、思想、奋进之力,立足基层、打牢基础,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会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要办好新时代教育,首先要突出政治性、坚定方向性,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相似文献   

18.
高品质学校建设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的核心取向。校长在实施学校治理过程中,应立足学校文化建设实际。“立德立行,知行合一”在高品质学校内涵建设中日益彰显文化价值,校长应立足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实际,以立德立行为指向,积极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积极从理念引领、品质育人,发展素养等方面,系统建构新时代高品质学校内涵建设,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近日,由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从1998至2002年,我国已顺利实施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并取得显著成效,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一轮《行动计划》强调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宗旨,把农村教育确定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部署继续重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的建设。《行动计划》立足全局,突出重点,围绕“新世纪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促进毕业生就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和“高素质教师和管理队…  相似文献   

20.
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对推动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大意义,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迫切需要、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