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东北老工业区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向制造业延伸的服务业存在着发展速度较慢,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传统服务业比重较高、知识密集程度较低等诸多缺点,以及市场化程度低、社会专业化程度低、观念落后和人才匮乏等问题都严重阻碍了东北老工业区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认为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一问题,对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同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部分,一方面,吉林省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另一方面,省内制造业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瓶颈",其中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互动程度不够已成为阻碍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但国内外对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迫切需要开展这方面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之后,东北三省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人才危机’。"东北师大教授、皓月职业学校校长谷峪近日说。据民进吉林省委的一项调查显示: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原来的优势在装备制造业;而现在,高技能人才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直接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新国际分工、制造业竞争力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进展,为新国际分工条件下我国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融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当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需求必将显著增加,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链条十分脆弱,其根源是体制瓶颈。国有控股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和国有控股制造业企业的"联姻效应"是强化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链条的关键,同时还可以因此避免后工业化时代易于出现的"空洞效应"。建立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互动与融合机制基础上的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是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5.
陈龙 《新高考》2004,(5):49-50
2004年夏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考察了辽宁、黑龙江、吉林等东北三省,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设想。9月10日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提出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会议指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要重点把握和坚持以下几项原则:一是坚持深化改  相似文献   

6.
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经过分立调整,取得良好的发展.面对国家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老工业遇到新挑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通过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现状,提出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结合现状,积极调整,给予生产性服务业更多的政策和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逐年提高。但随着辽宁制造业改革升级、结构调整,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已经不能适应制造业发展要求。积极探索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融合,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奠定基础,是今后辽宁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东北制造业在经历了蓬勃发展到步履维艰的整个过程中,国家一直对东北地区经济非常关注,先后两次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如何提高东北地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首要任务,本文首先对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升级的优势和困境,提出了经济常态化下新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施策略及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滞后于制造业发展,应该通过实现协同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借鉴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上海、北京、香港、台湾、广东、江苏等省市促使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实现融合发展的相关经验,从通过技术升级换代来提高竞争力、加强不同制造业的联系以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组建跨行业的共享研发机构和技术创新平台、鼓励制造业进行产业分离、培育适合于制造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实现两者协同发展的措施安排。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高等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步入了大众化阶段,并呈现出了一些发展特征,如普通高校是黑龙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承担者,黑龙江高等教育主要依靠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招生的增长来实现大众化,在新设专业中存在较大的雷同性,在单科院校中非类专业比例在逐年上升等等。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黑龙江高等教育应该找准自身定位,体现地方特色;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专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相似文献   

11.
目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首先应该解决的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向问题。国外对生产性服务方面的研究较早,主要集中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因素、与制造业的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而我国关于生产性服务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主要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在经济结构转型中的作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建议等方面,尚缺乏关于面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向的深入研究。本文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并结合具体实例对面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的几个主要类型的发展方向进行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2.
结合我国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我国现阶段经济条件,通过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提出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这对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第一、二产业竞争力,细化和深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效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趋势和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制造业发展模式已由传统的范围扩张转为分工合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随之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广西属于中国欠发达西部落后地区,又是近年来制造业发展最为迅速的省区,但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受到行业发展层次低、发展不均衡以及科技水平等因素制约,自治区各级政府应结合广西制造业发展趋势均衡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区域合作、引进培育高科技人才等措施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产性服务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锡依靠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独特的优势。无锡必须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内部发展起来,又贯穿于制造业发展的始终。探索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简称VAR模型)探讨了唐山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行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唐山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持久稳定的均衡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子行业对制造业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唐山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冲击作用由积极变消极。建议选择性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且政府应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财政投入,注重相关人才培养,加快构建市场平台。  相似文献   

16.
《职业技术》2004,(10):63-63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人才合理有序地流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人事厅定于2004年11月19日在哈尔滨、20日在长春、21日在沈阳举办首届东北三省人才交流大会。届时将同时有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等一大批国  相似文献   

17.
将辽宁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2002、2007和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动态比较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行业增加值及比重、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融合发展影响等情况。结果发现:就辽宁省而言,装备制造业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于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中间需求,并且具有"高附加值、低带动型"的行业特征;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则主要依靠最终需求,并且具有"低附加值、高带动型"行业特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处于极低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生产过程融入越来越多的服务要素,服务业与制造业出现了融合互动的态势。唐山市作为典型的工业基地,其制造业快速发展和升级,但缺乏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战略支撑。因此,唐山市需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层融合,依托深水港口和基础产业优势,以唐山湾"四点一带"和"四大主体功能区"为布局重点,推进现代物流、专业服务、会展服务等关键领域的发展,以增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各地方政府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推动本地产业升级和优化的途径之一。江苏省作为传统的经济大省,在制造业基础、服务业发展环境以及人才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江苏也面临传统服务业比例过大、硬件设施不足、软件环境差、地区差异大等挑战。合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江苏省至关重要,是决定其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及其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验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体系的关系密切。在把握生产性服务业内涵的基础上,从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体系的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出现融合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系统起到内部化合作用,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基地有机融合和形成复杂的产业集群等方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体系形成的机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对策可以从改变观念、转换思想,放宽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以及加强监管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