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崇良 《现代教育》2022,(10):55-59
新高考改革是当下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事件,决定着我国未来几十年的人才战略储备。本轮高考改革侧重于科目改革,呈现出特定的价值取向:扩大高考主体的权利,缓解“一考定终身”的压力,推进科学选才和公平选才。新高考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成效,形成了独特的经验,也留下值得汲取的教训。归因分析表明:新高考改革遭遇两难困境,公平选才和科学选才难以兼顾,选考的成本过高,多方利益博弈呈现,再加上考试公平和区域公平的冲突,利益调整困难。高考制度设计与实施,要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各方分工协作,逐步落实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2.
基于83 694份“高考改革问卷调查”有效数据,考察高中生、大学生、高中教师、大学教师、家长与关心高考改革的社会人士五个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的评价。通过词频分析可知,“公平性”“高竞争”“压力大”是各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最广泛而突出的评价。通过熵值分析发现,各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评价同中有异,表现出不同利益诉求。通过聚类分析则进一步验证和深化了词频分析和熵值分析所获得的各项结论。鉴于此,应明确维护高考公平仍是高考改革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兼顾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同时对高考改革的政策评价也应予以适当延展时间。  相似文献   

3.
我国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以来,在考试科目、考试方式、招生录取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措施逐步完善,初步达成政策目标。后续省份借鉴试点省份经验,调整改革方案,保障了高考综合改革在全国范围的稳妥推进,也促进了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高考综合改革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为改革政策目标与现实基础的冲突、个体理性与群体理性的冲突、利益相关群体多元诉求的冲突以及高考改革的效率、科学与公平价值导向的冲突等。随着高考综合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教育系统内外部改革难度的增加,稳妥推进高考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流动人口的增加,受户籍、基础教育水平差异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异地高考政策已经成为我国一项针对特殊群体、影响众多利益主体的特殊教育政策。基于当下异地高考政策执行现状,运用萨巴蒂尔政策执行综合模型,从异地高考政策的特性、政策本身因素、政策外部环境因素和利益相关者因素四个角度对我国异地高考政策执行情况的核心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得出现行的国内户籍制度和不同省市高考招生政策的差异性是问题产生的根源,多方利益冲突是表现形式,政策门槛是助推因素等基本结论。为使极具中国治理特色的异地高考政策产生切实有效的政策效应,更多地满足各方利益主体的切身利益,可从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网络、逐步放宽户籍门槛、改革完善高考招生制度、搭建大数据平台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项高考改革政策应运而生,在探索中不断前进。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本质上是教育政策主体的一种利益表达与整合过程,对高考政策进行价值分析有助于把握高考改革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趋势,有助于理性看待和评价高考。高考政策30年来的不断改革蕴涵着对公平与效率的追求、以人为本的理念、多元自主的格局和国际视野的改革眼光,体现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科学选才:转型期中国高考政策变革的重要利益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选才是中国高考政策的重要利益诉求,它较多与集中地反映了效率优先的理念,但与公平选才这一高考政策的基本利益取向存在一定的矛盾,在现有考试技术尚无法对考生进行准确、全面考评的情况下,科学选才成为转型期中国高考政策变革面临的现实难题。对此,可以通过改革高校招生计划管理形式、高考内容与形式、健全高考监督制约机制等措施,营造有利于科学选才的政策环境,提高高考改革的效度和信度。  相似文献   

7.
刘涛 《考试研究》2013,(4):17-21,9
高考制度自1977年恢复以来一直处于持续变革的状态。在一次次的改革中,始终存在着多方利益相关者,他们共同表达了多重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诉求背后蕴藏着不同的实践逻辑,多重逻辑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高考变革的实践。高考制度变迁是利益博弈的逻辑、权力转变的逻辑等"外铄性"力量与坚守公平的自身逻辑等"内生性"力量相互作用下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教育政策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教育政策的制定必然是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而政策一旦形成,又为各利益主体提供了依此获利的制度空间,并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最终对教育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教育政策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节约教育交易成本、提升教育效率、促进教育发展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新高考改革"两依据一参考"的政策设计,最终得以落实的根本是高校招录机制的改革;而新高考改革成效的最终检验,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结果。基于对上海、浙江等地新高考改革政策试点情况的跟踪调研,从高校人才培养视角反观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初衷与试点实践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及其应对。研究发现:高校在具体分析生源的实际构成情况的基础上,采取了暑期补课、分层教学、优化培养方案、适当放开转专业等针对性措施;并在应对当前问题的基础上探索选考科目前置引导、大类招生、生源培育、增强特色等改善招生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长远布局。高考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议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高校在采取应对措施时要慎之又慎,权衡好政策举措的利益得失。  相似文献   

10.
开放异地高考,解决随迁子女的就地高考问题,涉及多方利益博弈。本文主要在分析各地异地高考政策的基础上探析教育公平,并针对异地改革情况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异地高考政策旨在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合理的社会流动,但各地区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及不同社会群体的教育利益诉求使得异地高考政策的制定和推动都举步维艰,且户籍制度和目前的高考制度使得异地高考政策并不能达到应有目的,反而可能使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加剧社会阶层的板结化。打破高考户籍制的桎梏,改革高考及其配套制度,才能最终发挥教育的价值导向功能,促进合理的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12.
民意已然成为高考改革无法回避的重要影响因素,公众的普遍关注给高考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民意是公众对高考态度的反映,既体现了公众对高考改革的担忧,也体现了他们对高考改革的极高期望。高考改革既不应无视民意,也不能完全为民意所左右,而应了解民意、尊重民意,即建立长效的高考舆情搜集与预警机制,提高公众对高考改革的相关讯息的了解和认知度,使其拥有更大的发言权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利益是统一的。造成流动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制度阻隔,是多方利益主体之间相互交织盘割的结果。以多方利益主体为视角,以利益诉求、利益共享、利益供给为脉络,审视各种利益主体针对流动子女义务教育而滋生的制度范型,揭示其中存在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我国住房政策经历了一系列由市场导向引起的变革,通过政策网络理论揭示各政策主体间的利益博弈过程,解析改革中房地产主体间利益关系及动态网络,可以认为,打破封闭的政策网络,鼓励多方社会主体参与住房政策制定是解决目前我国住房领域诸多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考政策属于国家的公共政策。作为高校招生考试,高考应该坚持高等教育领域的国家利益优先性,但因为高考政策同时涉及为高校输送新生的基础教育领域的国家利益,而且基础教育领域的国家利益比高等教育领域的国家利益影响更为广泛、更为久远,所以高考政策应在为高校选拔新生的同时,坚持基础教育领域的国家利益优先。但现实却是,有些高考政策使基础教育领域的国家利益优先性体现不充分。这就要求高考政策进行必要的、及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40年来,我国高考政策的演进历经了恢复与调整(1977-1984年)、制度化改革(1985-1998年)以及深化改革(1999年至今)三个阶段。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我国高考政策演进的基本逻辑体现了以多元主体利益驱动为动力的形成机制,渗透了以注重效率为取向的政策价值,形成了以制度和机构规范为抓手的政策实施保障,反映了以政治学话语为主导的政策话语规则。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变革与高考改革的渐次深入,我国高考政策应不断调整,其动力形成机制应向"分权"转变,价值取向应向"公平与效率相互促进"转变,过程保障应由管理向治理转变,话语应向"多元利益主体参与"转变。  相似文献   

17.
从高等教育利益相关体看高校考试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利益相关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高等学校、教务管理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等八种主体。这些主体因其各自利益不同而在高校考试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不同心态,研究表明:要真正落实高校考试制度改革措施,使改革收到实效,必须建立健全各利益相关体多方制衡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产教融合能够促进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提升资源获取能力,促进服务产业能力提升。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对满足多方主体利益诉求、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高等教育产教融合的协同理路涵盖战略协同、利益协同、制度协同等方面,本文围绕精准判断、思想引领,实现产教融合定向布局;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促进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结合诉求、制度保障,打通产教融合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9.
造成流动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制度阻隔,是多方利益主体之间相互交织盘割的结果。以多方利益主体为视角,以利益诉求、利益共享、利益供给为脉络,审视各种利益主体针对流动子女义务教育而滋生的制度范型,揭示其中存在的利益关系,进而为建立一个长效合理的农民工流动子女义务教育制度,提供比较清晰的分析视域。  相似文献   

20.
新工科是工程教育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出新挑战的回应。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新工科建设过程中,政府、大学、教师、学生、企业是核心利益相关者。核心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诉求与博弈要求新工科建设应解决好几个问题:新工科专业与传统工科专业之间的关系问题、新工科建设中的教师问题、“自上而下”改革与局部改革的选择问题、校企协同合作的问题。要实现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平衡,促进新工科建设持续发展,根本途径在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师管理体制,分类、分层次改革,完善校企协同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