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文教育戏剧是教育戏剧的一种,具有综合性、人文性和创造性三大特点和语言与舞台两大要素;主要运用戏剧手段,以戏为项目、以舞台为场景、以演为学习活动实施外文教育,发展学生在理解与表达、创作与表演、鉴赏与迁移、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语言文化素养、戏剧艺术素养和社会情感素养的提升。本文结合案例阐述外文教育戏剧课程的理念和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评价戏剧美育课程的关键问题,通过深入解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戏剧美育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剖析戏剧美育的特点与优势,强调其对学生多元体验和全面素养的积极影响,详细探讨戏剧美育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方面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旨在为戏剧美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学生英语学科素养被更多的纳入到了英语教学视野中,如何在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素养成了摆在英语教师的面前的难题,本文以廉江一中英语戏剧表演大赛为例,分析了英语社团活动的背景,阐述了高中英语戏剧表演实践的意义和从改编剧本、确定角色、体验角色方面开展英语戏剧表演的路径,并对英语戏剧表演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4.
德国学校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经四个时期,其人才培养目标从工匠、技术工人、负责任的劳动者逐步过渡至具有数字能力的劳动者。在此过程中,德国形成了以职业准备课程模式、工艺课程模式、情境课程模式和结构课程模式为代表的多种劳动课程模式。但这导致了当前德国劳动教育面临着课程内涵界定不清、高校劳动教育(师范)专业和中小学劳动课程建设困难以及劳动课程地位低下等现实困境。德国学校劳动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挑战对于提升我国劳动教育质量的启示是:以劳动素养为导向,开发劳动项目;强化时代特征,优化劳动课程内容;重视职业体验,促进普职融合。  相似文献   

5.
上海中小学二期课改的《课程方案》提出,建立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探究)型课程为主干的课程结构。目前,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主要在研究(探究)型课程中开展。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课题或项目,在课题研究或完成项目的全过程中获得体验、经验等内隐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已成为师生双方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共识。然而,从中也不难发现,以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如果仅在研究(探究)型课程中加以实施,而不…  相似文献   

6.
台湾地区现行学制内的戏剧教学是依《艺术教育法》(1997),在《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1998)、《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纲要》(2003)中,正式纳入于国民教育“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之内;高级中学(含高职)则设于《普通高级中学艺术生活科课程纲要》(2008)“艺术生活”科内的“表演艺术”类课程中。这些法令确立了戏剧课程为新增的一门通识艺术教育。依表演艺术教学的法令规章与学理内涵的探讨可知,这种表演艺术的核心是在“表演学”(Acting)的学习。其教学以创作性戏剧、教育戏剧、教育剧场、儿童剧场、青少年剧场等方式实施,以避免表演艺术成为专业职业的训练导向之教学。在实施方面,建议对学校排课、师资、辅导员职责与奖励制度、课程系统化以及培养表演艺术高级人方面做考虑。  相似文献   

7.
戏剧课程是我园的园本课程,它以阅读为基础,以艺术表现为手段,以戏剧表演为最终呈现方式。戏剧主题活动是其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它通常由一个故事、一首儿歌、一部动画片或一个幼儿感兴趣的话题等引出,一般分三个阶段展开:主题切入——知识和经验积累——角色体验与排练演出。我们期待借由戏剧主题活动的展开,融合各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引导幼儿获得各种情感体验,进而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戏剧教学法(Drama—in—Education)的提法起源于英国戏剧教育学者希斯考特(DorothyHeathcote),她曾以此词来形容自己的戏剧教学模式。其教学原理、目标、形式、方法等内涵丰富,涉及浓厚的人文教育、跨学科学习和艺术教育等层次教育目标。Drama—in—Education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被学者译作“教育戏剧”,这种教学法是通过设计和规划的戏剧程序,由教师在课程中,以戏剧或剧场的技巧,建立群体参与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激发创造力的潜能与合作精神,来丰富课程的内容、愉快地经历实作的过程,并促进学习动机和教学效果。教师以戏剧的手段融入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即兴表现,教师亦即兴反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9.
马利文 《中国教师》2011,(17):19-21
戏剧教学法(Drama—in—Education)的提法起源于英国戏剧教育学者希斯考特(DorothyHeathcote),她曾以此词来形容自己的戏剧教学模式。其教学原理、目标、形式、方法等内涵丰富,涉及浓厚的人文教育、跨学科学习和艺术教育等层次教育目标。Drama—in—Education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被学者译作“教育戏剧”,这种教学法是通过设计和规划的戏剧程序,由教师在课程中,以戏剧或剧场的技巧,建立群体参与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激发创造力的潜能与合作精神,来丰富课程的内容、愉快地经历实作的过程,并促进学习动机和教学效果。教师以戏剧的手段融入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即兴表现,教师亦即兴反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艺术课程改革之后,形成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等学科内容的艺术课程体系。戏剧作为独立的艺术课程,丰富和优化了传统的艺术课程体系,具有日益重要的课程地位。传统戏剧艺术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与音乐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两者进行融合既丰富了音乐教育资源,又有助于传统戏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以闽剧为例,探讨传统戏剧与小学音乐教育的融合路径,更好地挖掘本土传统戏剧的艺术价值,传承优秀传统戏剧文化。  相似文献   

11.
鲍芳 《学苑教育》2024,(6):43-45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根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为“新课标”),生物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深化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让核心素养落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加强应用情境教学法。基于此,文章将详细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葛玉霞 《人民教育》2023,(Z3):120-121
<正>河南省安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在适性校本课程开发中聚焦问题,让学生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跑道,努力探索“各适其天,各全其性,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教育境界。学校创建以“三实六创”为内容的适性校本课程。“三实”是三个课程实践平台:明德——悟中学(成长体验课程);行知——做中学(学科拓展课程);致远——走中学(研学体验课程)。“六创”是六个创意学习项目:生命健康体验、国学经典诵读、玩转数学、传统体艺、字文化探究、创客研学。  相似文献   

13.
美术欣赏课就是提升“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两大核心素养的关键课程之一。以中外艺术家经典美术作品为载体,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体验、项目学习、跨学科融合学习等途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周炜 《英语学习》2023,(8):67-72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戏剧中的戏剧素养和与之匹配的教学策略。笔者认为,对戏剧素养的界定应参照《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版)》(戏剧艺术类),这两个标准对从事教育戏剧的教师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从具体案例出发,重点阐释角色扮演、剧评写作和戏剧片段演出这三种教学策略对戏剧素养的提升作用。案例均出自笔者开设的“西方戏剧”和“莎士比亚戏剧”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实践,适合本科英语专业的戏剧教学。  相似文献   

15.
在中小学特别是高中开展戏剧艺术教育是一件艰苦但极有意义和价值的工作。戏剧表演课程是一门综合艺术课程。因此,开展戏剧表演普及教育必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而且,对学生来说,戏剧表演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动作协调、语言流畅、嗓音悦耳,更在于它能够引发学生对人生的特殊思考和体验,有助于学生对今后人生道路的思考和把握。  相似文献   

16.
李彬  崔旸  金琳 《英语学习》2023,(4):15-18
本文以北京史家教育集团的英语教育戏剧课程建设为例,呈现了小学英语教育戏剧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情况,并通过梳理校本课程的具体发展阶段,探讨如何基于国家课程建设小学英语教育戏剧校本课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工作室"制项目课程教学是根据艺术设计职业岗位需求,以项目课程为载体,以工作室为途径,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一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文章就"工作室"制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的内涵、"工作室"制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及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校园教育戏剧注重把戏剧作为一种教育的工具和手段,突出和强化了戏剧的教育功能,在学校推广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审美力、创造力、文化力,激发学生的角色意识和合作参与意识,使他们进行体验式学习,能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创造力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学校应围绕核心素养的要求,科学地设计学科性教育戏剧和活动性教育戏剧课程,让学生在实践的同时增长自信,并提升合作参与意识、表演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收获更多的人生感悟和精神体验。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对语文课程与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而教育戏剧作为一种彰显实践性与情境性的教育教学方式,为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在对教育戏剧融入语文课程的价值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课标指导下教育戏剧融入语文课程的实施路径:遴选适宜的文本,立足学情进行戏剧化拓展;依托教育戏剧习式,创设情境展开深度对话;融合主题式、项目式学习,以戏剧化方式组织整合教学内容;充分调动身体与感官,在戏剧体验中谋求知、情、意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专注戏剧艺术教育,深挖戏剧艺术的育人价值;着力打造"全息剧场",构建全方位戏剧艺术育人空间,深化戏剧艺术文化内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梳理打造学校课程总图谱——个性化3D课程图谱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建构,以凸显戏剧艺术教育的价值,形成以学科融合、经历体验、资源拓展为特色的高中艺术综合主题课程,以此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