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将“跨学科学习”纳入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引发语文教育界广泛关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主张扎根真实的日常生活情境,以综合性实践活动为载体,培育“跨学科”多元能力。推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实践落地,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实现场域联动,构建“课程化”的真实学习情境;遵循语文本位取向、双向整合取向、工具辅助取向、“超学科”取向等科学的课程实践取向,推进项目式教学;积极引导多元评价,追求“可见的跨学科学习”。  相似文献   

2.
<正>“双减”落地,要求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我们学校从三个方面发力,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追求低负高效,让课堂教学质量“增”起来“双减”能“减”下去,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能“增”上来。我校持续建设“基于核心素养、核心能力的多选多元多彩”校本课程,回应和满足不同基础、不同层次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推进“五育”融合课程实践: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小学校“双减”实践困境的现状分析,探讨“双减”政策实施中学校所面临的执行难、政策宣传有偏差、执行方向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从教育学、社会学等角度探讨了问题的本质及其根源,建议学校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政策理解,注重政策的实践性和可行性,以实现“双减”政策落地和育人质量的提升,为广大中小学校实施“双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周敏  沈苹 《少先队活动》2022,(12):18-19
<正>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一个多元、开放、科学的教育生态正在逐步形成。怎样将红色基因教育纳入课后服务中,科学合理地设置课后服务内容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健康发展,是“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学校要面对的一系列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贯穿课程实施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发展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为了让劳动价值观的培养落地落实,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学校”)以“素养导向,标准驱动”“课程落实,整体融通”“实践活动,潜移默化”“三维多元,全程评价”为基本思路与实施策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将劳动教育嵌入学生的全面发展之中,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于是大班额学生的评价难问题凸显出来。大班额学生评价难就难在“过程”,难就难在“面向全体”。只有一个结果的评价不难,只有一张试卷的评价也不难,只有一个等级符号的评价更不难,要定位在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上就难了。尤其是在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的今天,有的教师还在用教师评价的“单面镜”照学  相似文献   

7.
2022年版课程标准强调“素养导向”和“实践育人”。历经20余年,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先进性依然彰显,但囿于长期以来的无课标、无专任教师培养体系等多种因素,学校和教师的课程实践均难遂人意。可以聚焦实操层面来破解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关键问题:一是针对选题方式,提供了从学生、学校、社会三种层面来选题的具体做法;二是针对活动设计,提出了正叙、倒叙和插叙三种方式;三是针对活动评价,建议采用“即时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和“绿色”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张朝晖 《教师》2023,(8):15-17
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尤为重要。“双减”政策提出后,如何让思政教育推动“双减”落地落实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思考与探索。湖南省沅江市芙蓉学校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围绕“依托校园文化构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的课题,大力培养乡村优秀学生,助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探索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学校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提出将校园文化、课程设置、主题活动和多元评价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为帮助学生启智增慧、培根铸魂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培养现代工匠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但却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化以致技术技能分类式定位难改变、能力养成短视化以致全面发展复合型培养难实现、培养过程孤立化以致技能培养适应性对接难匹配、培养模式割裂化以致产教融合协同化育人难落地、职业成长阻隔化以致人才机制一体化设计有堵点等现实困境。为推进现代工匠人才培养,在实践中应围绕培养目标从“技能人才”向“现代工匠”转变、培养规格从“单一向度”向“多元维度”升级、培养场域从“在学校里”向“于职业中”拓展、培养模式从“相对割裂”向“跨域融合”转换、培养机制从“单侧施力”向“共同发力”延伸等思路构建变革路径及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10.
增值评价是基于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学生发展水平;基于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基于学校主体发展程度,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增值评价可以推动乡村学校的自我发展,实现乡村教师的自我价值,推动乡村学生的自我反思。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增值评价的实施面临一定的困境:乡村学校“唯升学”评价理念造成增值评价结果功利化;乡村教师应试教育理念造成增值评价工具理性化;乡村学生“学而优则仕”价值理念造成增值评价实践形式化。推进增值评价有效实施可以建立多元文化融合的评价理念,探索家—校—社协同参与的评价模式,形成“以生为本”的评价结果等,做好路径重构,从而为乡村学校发展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项目作业是推进学科实践、撬动学与教变革的有效途径之一。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主要从三个方面推进区域内项目作业的常态化实施:第一,通过提供项目作业的设计规范与评价标准,引导实践;第二,通过“点线面”多维度路径推动,促使项目作业理念与设计全面落地;第三,通过“三三”管理机制,改进学校的项目作业设计与实施行动,助力常态实践。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应按照动态生成、真实情境、多元评价、尊重差异的基本取向开展学生评价。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重“形式”轻“实质”、有“活动”无“评价”、厚“管理”薄“教育”等现实问题。学校可以采用评价贯穿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细化具体评价要素和观测途径、围绕收获和体验开展自我评价、家长和社区协同参与评价、总结交流活动将个人体验扩大为集体智慧等实施策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美育是指向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每一个学校在建设育人体系和校园环境时必须重视的领域。本文以四川成都都江堰市柳街中学的美育实践为例,详细论述了一所农村学校如何通过“凸显乡村特色,挖掘家乡丰厚的美育元素;立足美术课堂,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艺术创作素养;注重学科融合,丰富美育实践活动”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切实落地,以期为更多的农村学校美育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着眼于青年教师成长动力激发和有效路径探索,针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普遍痛点,开展以个人五年规划推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提出了“三评”组合达成“真我画像”,“填空”规划呈现“真实需求”,“机制”确保规划“真正落地”等实践策略。以个人五年规划推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尚需在“评价主体”“评价维度”“评价方式”3个方面进行深化,以真正推动教师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和第一动力。  相似文献   

15.
杨丽 《四川教育》2023,(20):20-21
针对学习任务群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着手四方面转型,让整本书阅读走向实践阅读:从课外散读到“整体性”阅读,从自主闲读到“任务群”阅读,从点线续读到“结构化”阅读,从读写结合到“活动式”评价,以此帮助学生建构思维的结构化、以评促效“大进阶”,在更为丰富多元的阅读实践中让思维可视,让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16.
构建多元评价选拔机制是高考制度改革创新的应然之举,也是多年来破解“唯分数”的必然依归。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进路3个维度梳理和论述高考多元评价选拔的理论依据、发展沿革和实践进展,并在分析急待解决问题基础上,提出从改善教育考试生态、发挥合格性考试作用、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应用、优化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等入手,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新高考改革全面落地生效。  相似文献   

17.
<正>多元问题求解是一个比较难处理的问题,学生常常因为找不到合理的切入点而失去解题信心.其之所以难主要是难在“多元”上,解决此类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元”,即将多元问题转化为学生熟悉的两元或一元问题,从而通过化多为少、化繁为简的转化,降低问题的难度,提高解决效率.本文是笔者在二轮复习时,以“减元”为抓手,对多元问题的求解进行了教学实践,并总结了几点认识,现与同仁分享交流.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建设存在的目标笼统、内容零散、形式僵化、评价单一等问题,山东省烟台第五中学积极探索德育活动课程的校本化构建与实施。首先是基于学校教育哲学凝练德育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并基于此设定序列目标,建立“三域五维”进阶式道德素养目标体系;其次是采用模块化思路设计课程内容体系,并通过体验式学习、项目化学习、主题性学习等形式推进课程实施;再次是改进评价方式,通过多元评价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最后是创新学校管理机制,保障德育活动课程真实落地。  相似文献   

19.
“双减”政策的出台,推动了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社会、学校、教师、家庭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减”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落实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新理念的重要抓手,是全面优化教育生态的关键环节。文章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首先探析“双减”落地对学生发展、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和教育生态的价值意蕴,并分别从宏观、外部、中间和微观层面探寻“双减”落地存在的潜在困境。基于理论分析,结合生态系统理论结构模型,构建出包含宏、外、中、微四大系统层层镶嵌的“双减”落地困境的破解路径体系,实现多元主体协同,打通彼此功能边界,为“双减”的实践落地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以国家政策方式强势落地“双减”,倒逼学校实现多元改革与之呼应,在育人资源、学校课程、教学管理、教师专业素养等教育要素的配置上,需要学校完成一套新的“组合拳”,接续着学校内涵改革和发展的深化。学校领导者基于课程领导力的维度,如何实现基于“双减”语境的着力点分配,更是当下最为要紧的事务。以落实“双减”为契机,以全景育人、教师发展、校本作业、四全管理、课后服务为载体,是当前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的五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