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丁玲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女性意识的张扬在她的文学文本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女性文学演变为表现女性精神的主体性内涵与具有普泛意义的社会性特征两种态势.丁玲是现代文学中女性文学与妇女文学都留有重要作品的作家,由女性文学向妇女文学的嬗变,从《夜》的产生中可以窥见端倪.  相似文献   

2.
孟悦的《(白毛女)演变的启示——兼论延安文艺的历史多质性》一文从大众文化研究的角度,重新审视革命文学经典的局限性,寻找文本在新文化、通俗文化、政治文化等不同文化之间经历的话语摩擦、对峙、冲突与碰撞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研究方法对于研读十七年文学以及文学史中关于“经典”文本书写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田右英 《柳州师专学报》2012,27(6):30-33,52
文学审美教育应该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交往特性.从日常生活出发,一方面注重经典文本的阅读,另一方面要注重空间化生存中的文本阅读.经典文本包括鲜活的文学作品和经典的文学理论读本两种.  相似文献   

4.
<正>郁玉英《宋词经典的生成及嬗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月版,后文简称"郁著")是一部十年磨一剑的拓新之作,是一部经典定量分析标准制定的探索成果,是一部当前文学经典研究、文学定量分析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专著。作者为文学研究探索出一条崭新的路径。首先,郁著为确认经典寻找到了理论依据和具体可行的方法。作者讨论经典的生成与嬗变,首先要问何为"经典"。梳理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文学经典话语权力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下不断嬗变,依靠大众媒介掌握了商业意识形态话语大众读者,已成为建构文学经典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力量。文学经典建构的也形成新的形态:文学经典的"戏仿"和"商业化",进一步体现出大众读者掌握着话语权,这对于文学经典的建构无疑是一种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从文学的主体间性本质出发,阐述了经典文本所具有的主体间性文本特征,指出正是在主体间的对话交流中,才实现了文本的经典存留,从而为文学经典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照角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经典文本教学与本科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从通识教育观念、高等学校经典课程设置以及"一体两翼"的总体方案,介绍了2005年以来聊域大学文学院进行经典文本教学改革情况.其主旨在于以经典文本教学为扭结,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平台,对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研究,对它们重新定位,归纳总结出具有创新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经典文本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提高本科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论文立足于文学文本,力求在异质文学之间寻求一种文本解读方式.据此,笔者以灵肉母题范型为主线,将中西方两部文学经典--<红楼梦>与<浮士德>互为参照,展示出灵肉母题呈现过程中的同步性和相似之处,彰显中西方两位文学大师的精神契合点,并发掘文学经典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文章讨论了文学文本经典化的原则,对描述后现代文化特征的各种观点进行了辩析,并提出后现代文学文本经典化的条件。文章以《哈利·波特》等文学文本为例,进一步探讨后现代文学经典文本除了应具有“包容性”、“拆解性”、“通俗性”这几个互相关联的特征外,还应具有表达普遍适用价值观的超越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立足当下文学经典阅读的现状,通过王国维提出的"出入说",以期待解决文学经典解读时存在的忽视文本、肢解文本、脱离文本等错误倾向。王国维的"出入说"原本是针对创作者所提出的,但它对鉴赏者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试图找到"出入说"与文学经典解读的关联,让读者掌握文本解读的有效方法,提高读者阅读文学的兴趣和鉴赏文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的欧洲正值新旧嬗变的时期,处于久远的英雄史诗与近代小说之间的骑士文学从文体演变的角度来说则是从史诗向小说的过渡,宗教、典雅爱情思想直接影响了骑士文学.散文传奇对韵文传奇的替代又有其重要的叙述结构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英国文学经典并不等同于中国的英国文学经典,那些成为了中国的英国文学经典必然经过了文化的过滤和转换.英国文学经典的中国化与中国译介者的眼光和视野是分不开的,并与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主流文学传统紧密相关.英国文学经典中国化后,对中国文学和读者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并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基本精神和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文学经典在当代中国语文-文学课程体系中实际处于"出场"却又被"悬置"的境地,其因在于"应试教育"的实践机制与"读图时代"的文化背景.将被悬置的文学经典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落到实处",实为迫切问题.文本"细读"的实践原则表述着阅读主体对阅读对象的心理亲近与行为接近,实则是读者与文本及作者三者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对话,也是促成文学经典进入当代世界与当代心灵的必由之路,它具有中华本土的悠远传统,古典"诗话"、"词话"及小说"评点"均为典范."对话性"课堂实践取代"独白型"课题模式,创设宽松而合理的课堂"对话情境",让不同的个性化认知形成意见交锋与交流,是文学经典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文本"细读"为基础的"对话性"模式,是文学经典教学的理想建构.  相似文献   

14.
当下,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关注。在互文性的视域下,文学文本与电视文本两种不同的呈现形式,超越了历史与文化的精神突围,在对经典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了两种文本的对话交流。但同时,互文本在处理文学文本的多声部复调对话的过程中,也面临电视旁白过多的尴尬。在全媒体时代,应当以开放的态度来对待电视文本对文学经典的改编和解读。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专业大学生冷落英美文学现象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生出发对英美文学被边缘化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与文化心态是他们冷落经典文学的内在原因;而教学中文学理论和文本阅读的规定性缺失以及就业压力大是其外在原因.建议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引导学生对经典文学文本的阅读,并在课堂上引入文学批评理论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的经典定义为:"文学是审美的语言艺术"。然而,后现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使得文学文本发生了转向,即从传统的语言文本转向了以日常生活为文本,文学文本的价值特征也从审美转向了消费。网络文学文本的后现代性可以从网络文学文本创作主体、叙事方式和价值特征体现出来。网络文学文本的大众化、交互性、开放性、超文本等特征很好地诠释了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文本形态。  相似文献   

17.
工具理性的科学主义是造成当前文本阅读陷入困境的重要诱因,消费主义时代"即时通讯"挤压了文学的传统阅读模式的生存空间.面对理性优先以及美学缺位带来的焦虑,回归文学的经典属性.践行文学的超验主义和人文主义,是大学课堂文学教改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文学阅读教学模式坚持作者中心论、文本中心论的种种弊端,并与接受美学的读者中心论观点进行比较,进而以其视野嬗变理论结合教学实例构建一个新的文学阅读模式:再造文本意象世界(欣赏性阅读)——创造自己意象世界(批判性阅读)——联系历史意象世界(研究性阅读)。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篇教师认为的经典文本,在学生那里却得不到意料之中的回应,学生觉得所谓的经典是过时、无趣的代表,缺乏现代生活气息,语言文字上也不如市面上青春文学中的文字唯美,认为经典文本是思想意义大过文学内涵,教育意义超过知识传授,由此对教材中一些经典文本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以《了不起的盖茨比》和《白色噪音》为范本,通过精细解读,从都市文学语境的演变、话语的衍变、风格的改变等视角,探讨美国都市文学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审美对抗格局和消长承转态势,探析个中的内在逻辑及其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