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县中承担着县域内普通高中教育的供给职责,是诸多学子实现阶层流动的重要阶梯。伴随着我国各地区“超级中学”的兴起和城镇化的推进,部分县中出现优质生源和教师持续流失、升学率不断下降的塌陷现象。本研究结合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内城区与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数据的熵权法分析,发现全国层面与东部地区出现较为严重的“县中塌陷”问题,同时中西部地区未来存在较大的“县中塌陷”风险。在当前“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的过程中,围绕城镇化的发展“、超级中学”扩张和办学政策执行偏差所带来的“县中塌陷”问题,需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理念,对教育资源供需两侧进行合理化配置,促进县域普通高中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县域普通高中面临优质教育资源流失、教学质量不断下滑、教育公信力持续下降的“塌陷”困境,县域普通高中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的“软腰”,一旦“塌陷”,极有可能导致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衡和崩溃。文章以教育生态学为研究视角,从县域普通高中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出发,发现生态输入不足、生态运转失衡、生态输出式微是造成“县中塌陷”的主要原因。基于此,从三方面提出帮助县域普通高中走出“塌陷”困境的策略:保持县域普通高中生态流通道畅通,营造支持性的教育生态环境;遵循县域普通高中生态位演进规律,构建一体化资源共享生态格局;发挥教育生态链协同效应,促进县域普通高中教育生态平衡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县中优质生源和优秀教师过度流失问题,全面提高县中教育质量,教育部等九部门不久前联合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计划明确,坚决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严峻的“县中塌陷”现象终于迎来体系化治理。  相似文献   

4.
县域非示范性普通高中新课改正面临着困境: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误读,教材开发不合理,课程评价片面性,课程管理行政干预过强,师资存在问题,教具等教学设备不完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要反思县域非示范性普通高中新课改的困境,推进县域非示范性普通高中新课改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公共教育政策等多方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不少地方县域普通高中优秀教师和学生不断流失,导致县中教育质量不断下滑,形成了以优质教育资源流失和教育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为突出表现的“县中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6.
陈先哲  曾晓 《教育研究》2023,(8):91-101
基于对我国东中西部5省6县的深入调查发现,县中发展兴衰高度嵌入城镇化进程,县域教育资源被地级中心城市吸附而走向衰落。东中西部地区“县中塌陷”程度和其所在县域城镇化程度基本契合,且与县域教育投入、办学导向、教育文化等因素密切关联。西部两县属于边缘型城镇化县域,人口流失严重,教育投入不足,民众普遍对当地教育缺乏信心导致生源流失及高中生中途辍学现象较多,“县中塌陷”程度严重;中部两县属于外输型城镇化县城,当地家庭分工多采取“半工伴读”模式,县域教育文化韧性较强,县中在优质生源和师资不断流失的冲击下仍能勉力维持,“县中塌陷”程度中等;东部两县属于外向型城镇化县域,县域经济支撑较强,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文化观念更为多元,“县中塌陷”程度较轻。城镇化视角为分析县中变迁提供了一种较有力的外部性理论解释,未来应紧密结合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背景,找准县域功能定位,强化县中的统筹管理权,内外结合分类推进县中振兴,并反哺县域城镇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吸引、保留和发展乡村教师是一个时代难题。打造共同富裕的乡村教育县域样本需要解决“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失衡”“乡村骨干教师流失”“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受限”等问题,采取唤醒认知、职后修炼、强化交流和优化环境四大策略,从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专业能力及城乡教师双向流动等内容入手,不断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从而实现乡村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作为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省中的县域示范,做好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还需要价值支持、文化支持和信念支持。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具备多层面的知识文化素养以支撑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需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从课程资源的角度,对历史教师做了如下阐述:“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教师的素养是多方面的,对于普通高中历史教师而言,教育科研素养作为专业素养的一个层面,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县中提升计划”政策制定过程包含多种要素。运用多源流分析理论,对“县中提升计划”政策的出台过程进行系统化分析。研究发现: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深陷多重困境,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需构成问题源流;政府部门对县中发展的高度重视、研究人员与专家学者等多方努力汇集成政策源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县域普通高中的重点关注、提升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国民情绪组成政治源流。由政策共同体的不断努力,在关键节点处三大源流耦合,政策之窗得以开启,促使“县中提升计划”政策的出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县域普通高中规模办学”的现实背景、政策依据、具体作法和实践效果作了总结回顾,同时人教育哲学、教育行政学、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结构学等方面对“县域普通高中规模办学”的实践过程、实践结果和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作了辩证分析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南通市多年来坚持优化教育治理,加强政策设计,始终坚持县域普通高中与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努力办好区域内每一所县中。包括加强统筹,完善普通高中办学管理体制;分类施策,因地制宜探索普通高中育人有效模式;优化环境,丰厚县域普通高中发展土壤,形成县域高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12.
关注·视窗     
《河北教育》2011,(9):8-8
福建:“六统一”推进县域师资均衡 今明两年,福建省将在11个县(市、区)开展教师人事关系收归县管、实施教师校际交流试点,初步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在试点基础上,2013年将在全省推行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力争2017年全省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3.
师资配置不均衡是制约我国区域与城乡教育均衡和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西方国家中小学教师流动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发现,西方教师流动往往建立在人力市场供求关系、内部人力市场和人力资本等理论基础上;各国政府实施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激励举措以项目的形式来推动教师流动;教师个人、机构及政策等因素都影响着教师流动的效果。这些为我国建构中小学教师流动机制的理论框架、指导原则与阶段性目标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县域内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县域内城乡幼儿园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本研究采用泰尔指数,分析M县幼儿园教师资源在其镇、乡、村三级行政区域的分布特征与配置状况。结果发现,县域内幼儿园教师数量差额较小,教师结构和教师质量达标缺口较大;教师数量配置、结构配置和质量配置在镇、乡、村三级行政区域都呈现出区域间差异较小但区域内差异较大的特征。总体来看,M县幼儿园教师资源在组间(即镇、乡、村之间)为低质量高公平配置;就组内来看,镇级园所之间、乡级园所之间均为低质量高公平配置,村级园所之间则为低质量低公平配置。针对幼儿园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充分和不均衡问题,M县政府应建构县域内幼儿园教师分层准入制度,逐步推动县域内学前教育从有质量到高质量的过渡;建立县域内教师优先补偿机制,既要吸引优秀毕业生,又要留得住青年骨干教师;完善县域内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基于教师需求分层培养,同时形成县域内教师良性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人力资源是企业唯一能动的生产要素,也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从西方引进人力资本理论并逐步应用于国有企业实践以来,国有企业虽然在人事管理制度上进行了改革但仍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及防止人才的流失。因此,应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改革国有企业的用人制度和分配机制、完善员工培训制度等措施促进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规划纲要》文本明确提出“2020年前分阶段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这为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了宏观政策和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7.
教育财政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为持续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事业提供了经费支持。伴随着我国“要办重点中学”和“择校费”等普通高中办学政策的实施,县域与城区普通高中在师资、办学条件与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异质性特征进一步加剧。基于2009—2020年江苏省内12个市本级与41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选取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作为代理指标,采用断点回归模型,围绕普通高中阶段实施的“择校费”政策改革对市县间普通高中教育财政投入差异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取消“择校费”能够显著缩小市县间普通高中教育财政投入差异,在县中振兴行动计划的推进过程中,可以围绕供需两侧进一步深化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理念在教育投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城镇化的加速,为县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许多新的景象:城镇化加速促使城乡一体化教育管理制度、县域教育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县域教师统筹管理制度等逐步建立,显著提升了县域基础教育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城镇化加速也使得县域优质教育资源迅速集中于城镇,乡村生源主动和被动流失,优秀乡村教师显性和隐性流失,有些乡村文化教育出现了衰败的迹象.福建省针对城乡教育均衡化的客观需要,采取了包括增加县域教育投入、合理城乡学校布局、加强县域教师合理调配与流动等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县域教育的统筹发展.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深层次的教育理念问题和实际问题,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全面促进县域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疆M县71所幼儿园基础数据资料,研究构建教师数量、结构、质量配置三维教师资源配置效能评价体系,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考察教师资源配置效能与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第一,县域内学前教师资源综合配置效能表现为镇级园所资源配置效能结构性失衡、乡级园所“整体塌陷”、村级园所整体效能提升最为突出;第二,县域内镇、乡、村各级园所教师资源配置效能在不同维度上呈现“短板效应”;第三,运用链式中介模型发现存在四条路径影响教师资源配置总体效能。研究据此提出提升县域学前教师资源配置效能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许多县域普通高中存在将研究性学习虚无化、形式化、边缘化和学科化的倾向。要确保研究性学习的常态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必须建构由资源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指导保障构成的“四轮驱动”、协同作用的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学校保障机制。县域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常态实施的学校保障机制的支撑条件是: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管理,加强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